是誰走漏了風聲?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守好自己這一關

我們擁抱着信息化時代豐富的線上資源,享受着數字金融帶來的便利,同時,也沒能躲開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金融安全風險:

信用卡被盜刷

不法分子利用個人金融信息冒充熟人或執法人員,趁虛而入進行詐騙

連帶親朋好友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源源不斷的騷擾電話、垃圾短信、垃圾郵件

身份被不法分子冒用,無緣無故成為涉案人員

……

是誰走漏了風聲,泄露了我們的身份信息、賬户信息、財產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我們能做些什麼?

是誰走漏了風聲?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守好自己這一關

“個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上半年出台的《民法典》對個人信息保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10月17日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了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除了法律制度層面的完善、對信息使用者監督的加強,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降低信息泄露風險?

看看下面這些似曾相識的場景,你是不是也在無意中“走漏風聲”?

場景一:熱鬧街頭

“填寫問卷送禮品!”

“註冊會員有驚喜!”

“填寫資料贏抽獎!”

在這些吆喝聲中,很多人沒有認真分辨這些機構靠不靠譜,只為了免費的毛絨小玩具、多功能削皮刀和很可能用不出去的“優惠券”,匆匆獻上了姓名、手機號、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甚至金融賬户等信息。

是誰走漏了風聲?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守好自己這一關
是誰走漏了風聲?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守好自己這一關

場景2:朋友圈

帶有定位的曬圖,暴露家庭地址

説走就走的旅程配圖,車票、機票、登機牌……暴露個人信息

曬娃的照片,暴露娃的學校、班級等等信息

這些看似普通的信息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尤其對於不愛打碼、不愛分組的人風險更大。

類似的場景時常在我們周圍上演,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信息安全陷阱離我們很近很近。為了避免給自己挖坑,保護個人的金融信息安全,下面這些習慣要牢記:

是誰走漏了風聲?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守好自己這一關

01 賬户信息慎填寫

不要將身份證、銀行卡、金融賬户等借給他人使用。

不要在街頭隨意註冊賬户或填寫個人詳細信息,不要不經辨別在網上填寫調查問卷、註冊會員卡等。

02 金融業務親自辦

近年來,有不法分子以“代索賠”“代投訴”等名義,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進行販賣。

金融業務儘量親自辦理,減少委託他人辦理帶來的信息盜用風險,尤其是信用卡、貸款、理賠等業務。

03 複印證件要註明

提供身份證件複印件時,註明使用用途和期限,例如“僅供*年*月辦理**業務使用”,以防複印件被挪作他用。

04 單據信息有乾坤

刷卡籤購單、信用卡對賬單、取款憑條等含有金融交易信息,勿隨意丟棄。

05 不明鏈接不去點

不要隨意點擊他人發來的不明鏈接和網上搜索到的非正規網站鏈接。

垃圾短信中也時常包含惡意鏈接,比如提示賬户被凍結,要求在鏈接中輸入密碼解凍等。對於這類信息,養成官方渠道驗證好習慣。

06 APP授權需謹慎

建議謹慎授權包括位置信息、麥克風、通訊錄、信息、通話記錄、應用內安裝其他應用等。

~ END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4 字。

轉載請註明: 是誰走漏了風聲?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守好自己這一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