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古裝深宮大戲中,常常會看到皇帝一開心,龍顏大悦,一揮手,後面的小太監從碟子裏面拿着一把小小的瓜子,送到跪着的人手裏面,下面的人便是一幅受寵若驚的模樣。
或者是一些妃子,似笑非笑的拿着一把金瓜子送到下面的手中,下面跪着的人也是一幅似笑非笑的模樣。若是你覺得這只是電視劇裏面的情節,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個情節也是有真實的依據的。
古代的皇帝會把金瓜子當做一種賞賜,至於下面的人或者是妃子為何會受寵若驚,一是因為金子本來就是一種貴重的物品;二是因為瓜子代表着至高無上的榮耀。
古代的貨幣並不是十分的流通,並不像我們現在刷卡掃微信這麼方便,很多時候都是用碎銀子、碎金子用作於交易。自然重量越重,價格越高。
古代有一種説法便是,皇帝常常會打賞金瓜子。這裏所説的金瓜子,可不是什麼金色的瓜子,而是一種金子做的硬通貨。
但是金瓜子也不是打造成瓜子狀的金子,而是一種小塊的碎金子。
一是因為古代的鍛造技術並沒有現在這麼精細,沒有辦法打造出磨具大批量的生產;二是出於成本的一種限制,在對於小塊的金子一定要鍛造稱為瓜子的樣式沒有很大的興趣。
古人多風雅,也不好將這種碎金子直接稱為碎金子,於是就將這種小塊的金子直接命名為金瓜子了。
作為貨幣的物件很多,最開始海邊隨處可見的海貝,隨着社會結構的變化和生活的演變通用的貨幣成為了銅幣。
中華上下五千年,貨幣的變化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銅,鐵,黃金,銀,這些材質都曾當做過貨幣,隨着朝代的更迭,這些材質被能工巧匠鍛造成各式各樣的貨幣,由秦朝黃金上幣,銅錢下幣,到隋唐的五銖錢,光是貨幣的演化,就可以寫出一本書了。
但是不管怎麼演變,黃金永遠是最為珍貴之物。畢竟物以稀為貴,越稀少的東西價格自然是越高,黃金和其他的貨幣的材質自然是貴重不少。
不管是一些偶像劇、電影,又或者是一些紀錄片,古代一些寶藏都是一堆箱子裏面,並不是一些紅寶石之物,或者是銅錢貨幣之物,而是亮閃閃的金子。
但是貨幣只有一種的話,實在是不好交易,便有了許多的黃金衍生硬通貨。
而這些其實不過都是黃金被鍛造成不同的樣式罷了,有的被鍛造成塊狀的金塊,有被打造成器具的金碗,金筷子,或者是被打造成各種各樣的裝飾物項鍊戒指,或者是一些放在家中的佛具之類的東西。
在後面清朝,就逐漸地演變成了金瓜子。
在古代,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為了讓大家敬畏自己,便有了階級意識一説。為了宣傳皇權的至高無上,也為了讓普通百姓心裏面畏懼,便樹立了許多的規矩。
平民不可以用皇室家族的東西,也不可以模仿鍛造,當然皇帝和其他皇室家族的成員也有區分,其中包括皇帝使用的東西,甚至是衣服上面的花紋都是獨一無二的。
若是有人敢衝破桎梏,等來的將會是殺頭之罪,當然更加嚴重的是誅九族的罪狀,所以不管是腰纏萬貫的商賈還是身在要職的官員,都不敢冒着風險。
稍有不慎,便會落下把柄,成為冒犯皇權的一大罪狀,這在古代可是大忌。
金瓜子在古代便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普通人不可以鍛造金瓜子,只有皇帝可以使用。物以稀為貴,加上這是皇權的一種象徵,這就讓它具備了某種獨特的價值。
況且皇帝平時打賞下面的人的時候,總不能讓身邊的太監帶着一些銀票,或者是一些玉如意這類珍貴之物,一是顯得沒有威嚴,而是這樣子做的話實在是過於滑稽了。
所以這個時候金瓜子就顯得十分的珍貴了。既可以隨身攜帶,也可以體面的賞賜下人,讓上面的人感受到龍恩浩蕩。
而且皇帝打賞的人並沒有非常嚴格的限制,所以得到金瓜子的人也沒有特定的人羣,有的是做了很大的貢獻,有的是讓皇帝龍顏大悦,有的是幫了皇帝很大的忙,而有的則是單純的對於下面人的一種認可。
在一些史書中記載,有些女性得到皇帝金瓜子的打賞,大多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或是皇帝微服私訪,對於某些有好感的農村丫頭的賞賜;或者是一些妃子誕生了皇子,讓皇帝太過於興奮,也會獲得皇上的賞賜。
除了以上,其他還有機會得到嗎?回答是有的,但絕對是機會不多。
能夠得到皇帝金瓜子打賞的某些妃子,要麼是家中有權有勢,而且家裏面的人為了朝廷做了很大犧牲或者是很大貢獻,皇帝一開心,龍顏大悦便賞賜金瓜子。
要麼就是深得皇帝恩寵的妃子,但這種一般都會被其他的嬪妃所嫉妒,也不知道是福是禍了。
儘管這些金瓜子不能夠用於交易,但是金瓜子本身作為一種榮譽的象徵,自然是大把人需要。就像是現在的人,沒有花費努力去考證,卻想着用其他的渠道獲得這種證書。若是有了證書的加持,心裏面自然是有了一份底氣。
那麼這些人手裏有金瓜子,其他的人也是要高看他一眼。
而且一些嬪妃並不是十分的富裕,在深宮裏面需要打點的地方多了去了,若不是家底十分的豐厚,也不足以支撐自己的花費,這種嬪妃可能就是想着將金瓜子鍛造成普通的黃金用作於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