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時,孩子應不應該要東西?

孩子自己一個人或是和成人一起走鄰訪友是生活中的常事。一些孩子到了別人家,不管成人是否同意就隨意打開人家的抽屜、櫃門或在桌子上翻動和拿取東西。當成人發現制止時,孩子又非要不可,否則就大哭大鬧,弄得雙方成人都十分尷尬;但也有另一種情況,有的孩子到別人家後,對主人給的什麼東西都搖頭,“不要”。兒童不僅在自己家裏要學會處理好“人我關係”,而且也要在訪親問友時學習處理好“人我關係”。這不僅是社會生活中人們相互之間所應建立的文明禮貌社交的要求,也是形成幼兒最初的良好個性行為品質所需要的。

在家庭教育中,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時,孩子應不應該要東西?

在一般情況下,學齡前的孩子最好由成人帶領着去走訪鄰居、親友,而不應養成幼兒獨自隨意闖入別人家裏的習慣。應讓他們知道,一定要在叩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入,這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對主人尊重的表現。成人在帶孩子到別人家時切不可只顧自己談話,而忘記身邊的孩子,而要把自己一部分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為他們安排一個合適的活動地方和內容。特別是三歲以下的孩子,他們既不能理解成人交談的內容,也不可能長時間坐着不動。為此,家長應事先帶一兩件幼兒喜愛的玩具或書籍給孩子玩或看,也可請主人借一些玩具給孩子玩,或是與主人家孩子共同遊戲。

在家庭教育中,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時,孩子應不應該要東西?

當主人拿出糖果等食品給孩子吃時,應該叫孩子徵求家長的意見,使他們知道要得到成人的同意,方可適當地接受別人的東西。家長應通過“允許”、“不允許”、“允許接受部分”等不同程度的態度培養幼兒既能友好相處,又能控制自己,明確哪是可以的,哪是不可以的文明禮貌行為準則。對於已養成隨意亂翻別人東西和拿取別人東西的孩子,家長應該耐心主動地和孩子一起將翻亂的東西收拾好,交還主人。如果損壞了人家的東西,家長要首先表示道歉,再要求孩子學習成人向主人賠禮道歉,請求主人的原諒。這樣,一方面教育孩子不再出現這種行為,另一方面也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勇於糾正不正確的行為後的一點安慰,增強改正缺點的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時,孩子應不應該要東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87 字。

轉載請註明: 在家庭教育中,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時,孩子應不應該要東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