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前,我們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必須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此,迫切需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本報記者赴天津、山東、江蘇、湖北、廣東等地,採訪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探索新舉措。
——編者
天津職教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賽事落地工坊“出海”
本報記者朱虹靳博
氧氣頂底復吹轉爐鍊鋼項目、銅火法冶煉項目、冶金設備檢修項目……前不久,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屬冶煉與設備檢修賽項在天津工業職業學院開賽,來自20個省份的60位參賽選手同台競技。
作為賽項的同期活動,參賽選手和指導教師共聚天津工業職業學院軟技能研究與實踐中心,進行師生“混合式”軟技能教學體驗。“這次項目體驗活動非常特殊,沒想到課程形式可以這麼多樣!”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參賽指導教師呂翔説。“賽事是對職業教育水平、學生專業技能的綜合檢驗,可以與教育教學互相促進,讓成果落在實處。”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通信技術系教師葉婧雯感嘆道。
據介紹,天津多年承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承辦國賽賽項數全國第一,探索“以賽促學、促教、促改、促建”的教學改革路徑,形成了“大賽—職教改革示範區—人才培養”的模式。近年來,天津各類職業教育學校根據賽項內容新增和調整專業(點)113個,結合技術標準開發課程1542門、教材813種。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白海力介紹,作為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天津職業教育堅持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形成了有效的實踐模式。其中,“魯班工坊”就是天津市原創並率先主導推動實施的職業教育國際知名品牌,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助推器,承擔着推廣中國裝備、傳播中國技術、推行中國標準、展示中國成果的重要作用。
佔地980平方米,建有電氣電子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3個專業,配有7個實驗、實訓室,203台套價值600多萬元的專業及教學輔助設備,開發10個雙語教學資源庫……這是由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和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尼日利亞阿布賈大學建設的“魯班工坊”。去年底的“雲揭牌”儀式上,阿布賈大學校長表示,“魯班工坊”將為尼日利亞教育、前沿技術和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目前,天津已經在泰國、英國、葡萄牙、南非等17個國家建成18個“魯班工坊”,涉及自動化、新能源、機械等12類46個專業,向合作國家提供學歷教育和技術技能培訓,實現國際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下一步,天津職業教育將堅持天津改革發展特色,以職業教育產城教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對接產業高端轉型升級,打造城市文化和人文交流品牌,為全國其他地區探索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經驗與模式。”白海力説。
山東建立職教高考制度
高考“雙軌制”成長“立交橋”
本報記者吳月
646分!6月底,查詢到自己參加職教高考的成績,山東省齊河縣職業中專電工電子專業畢業生周吉發十分激動。“在今年4月的技能考試中,我獲得了高分,5月的知識考試我發揮也不錯,希望能進入理想的大學讀書!”
今年從東營市墾利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建築工程施工專業畢業的巴世豪已被山東交通學院錄取,對未來學習充滿期待。他曾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二等獎,按照山東省的政策,在職教高考中免考專業知識和技能。
與周吉發、巴世豪一樣,今年,山東省有17萬名學生報名參加職教高考。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介紹,為解決技術技能人才學業成長路徑不暢、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吸引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山東建立了“文化素質 職業技能”職教高考制度。職教高考重點面向中職學生,由省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錄取。其中,職業技能測試採取實際操作形式。
“職教高考打破了職業教育向上不能貫通的‘天花板’,初步實現了中職、高職與應用型本科貫通,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了進一步深造的機會,改變了職業教育侷限在專科以下層次的局面,也適應了產業升級的迫切需要。”山東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處處長王志剛説。
青島電子學校畢業生高斌對此深有感觸。“我不僅圓了自己的本科夢,還考上了研究生!”5年前,高斌通過職教高考被濟寧學院的本科錄取,前不久,他又收到一個好消息:在研究生考試中,被北京郵電大學錄取!“進入大學後,我發現了自己的優勢,就是已經在中職學過了很多專業課,這為我打下了堅實基礎。非常感謝母校!”高斌説。
職業學校學生髮展有了更大空間,隨之而來的是職業教育吸引力明顯增強,過去“職校只能招收低分生”的難題開始逐步得到破解。“職教高考讓中職學校開始成為梧桐樹,吸引越來越多學生報考。”青島電子學校校長崔西展説,“中職學校一樣是年輕人青春起航的地方!”
山東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山東省初步構建起職業教育、普通教育並行的高考“雙軌道”,基本形成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的人才成長“立交橋”基礎框架,一定程度上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拓寬了學業晉升、技術技能提升的渠道,為學生依照興趣和稟賦進行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起成長階梯。
江蘇推進校企深度合作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本報記者姚雪青
進入三年級,不少人正忙於找工作,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的竇思羽已手握3家公司的錄用通知書,“我在學校就掌握了企業生產的全週期技術,還獲得省級大賽二等獎”。
近年來,江蘇職業教育積極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推進“引企入校”“辦校進廠”等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吸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全過程,每年“訂單培養”規模佔招生總量的20%左右。
“職業教育最忌脱離實際,人才培養要圍繞市場教、跟着項目學。”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有關負責人王曉勇告訴記者,學校為教學量身打造生產線,設備更新緊跟行業發展,生產教學圍繞項目展開,實現了教師、教材、教法“三教融合”,也破解了職業教育長期存在的教學與需求“兩張皮”問題。
不只是學生成長在一線企業中、真實項目裏,江蘇許多職業學校就“生長”在產業園區中、產業鏈條上,讓“人才地圖”和“產業地圖”同頻繪製。放眼全省,13個設區市中有9個建有職教園區,60%以上的縣級職教中心易地新建到產業園區,與產業園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成長;15個職教集團立項成為國家級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
“常州根據城市產業和區域發展需求,構建起與區域產業體系匹配緊密、結構合理的職教佈局,打造了智能化鈑金製造等19個市級以上職教集團。”常州市教育局高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職教園區內,校企雙方按照“政府主導、產教融合、資源共享、協同育人”的理念,共同參與專業設置和課程開發,互惠共贏,形成了緊密型共生關係。
“我們要繼續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職業教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説。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工匠精神行穩致遠
本報記者張爍
拿到第一個月工資單,看着上面的“6300元”,武漢職業技術學院2020屆畢業生冉欽按捺不住激動。“我從小最大的夢想就是走出大山,學到真本事!”來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個小山村的冉欽,如今已是國企專業技術人員。
“我校多措並舉,讓畢業生在‘好就業’基礎上‘就好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長期穩定在96%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超過97%。”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校長李洪渠介紹。
來到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有“落榜”心態,怎麼辦?武漢職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建立起“學生關愛體系”,並通過“人人成才計劃”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上進心。“我從小學到中學,總得不到別人的認可。現在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電信學院學生小王,已是班裏的優等生,還加入校長牽頭的學習型社團“愛學社”。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郭沙介紹,“人人成才計劃”年均發佈學生素質拓展活動1500餘項,每年遴選學生羣星100名、各類先進標兵50餘人,年均獲得省、國家級榮譽80餘項,“人人實踐、人人成長、人人成才”在校園裏蔚然成風。
“職業院校的學生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能,還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樣才能行穩致遠。”李洪渠説。聽“匠心中國”系列講座、參加“匠心中國”故事大會、在“技能大師工作室”與高級技師面對面……是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心頭之好。與中國航空發動機裝配首席技師李志強、武漢重型機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魏紅權開展同台裝配、研磨機械後,機電專業的學生自發組織了“從大國工匠身上學什麼”主題班會。
截至目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2021屆畢業生已大部分實現就業。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通信技術專業2021屆畢業生張森選擇了到西部去,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學校培養我掌握了紮實的通信工程知識,在西部一定有用武之地!”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產業前沿企業需要
本報記者丁雅誦
“以前給大企業投簡歷,大多石沉大海,直到學校與華為聯手,引入工程師認證。當我通過了華為路由交換技術資深工程師認證後,多家企業向我發出邀請。”畢業於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徐劍波,目前從事認證培訓工作。
徐劍波是深職院—華為培養信息通信技術技能人才“課證共生共長”模式的受益者。近年來,深職院聚焦區域發展、產業變革,努力求解校企深度協同育人這一課題。學校黨委書記楊欣斌介紹,學校推動專業羣“聯姻”行業領軍企業,通過共同建設特色產業學院、共同建設高水平專業、共同開發課程標準等,合力探索適合國情的“雙元育人模式”。
“其實很早之前,我們就要求每名學生都考一個跟專業相關的資格證書。但不少畢業生反映,應聘時企業對他們的職業資格證看都不看。”2006年,深職院副校長馬曉明時任學校通信工程系主任,他還記得,當時用於無線通信終端維修資格證書考試的一款手機,竟是企業兩年前就已經停產的機型。“這也是深職院謀求轉型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的畢業生,已無法滿足產業對人才的深層次需求。”馬曉明説。
於是,深職院開始籌劃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將產業行業最新技術標準、崗位需求、發展趨勢,作為人才培養的指南。以信息通信技術為例,按照華為認證標準,深職院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幾乎將所有的專業課程都推翻重建,同時引入工業級實訓環境,讓學生們進入到真正的企業運行環境。
深職院與華為的合作是學校深耕產教融合的一個縮影。目前,學校聯合多家企業,已建成特色產業學院12所。“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學校實施動態人才培養方案,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確保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融入課程。”校長許建領表示,只有將人才培養的“錨”定在產業最前沿、定在企業最需要的地方,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
圖片説明:
圖①: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高鐵乘務專業的學生在練習服務禮儀。
劉繼東攝(人民視覺)
圖②:安徽省淮南市職業教育中心的學生展示中餐熱菜作品。
陳彬攝(人民視覺)
圖③:四川宜賓三江新區國家級智能終端產業示範基地,職業院校學生比賽工業機器人裝調與應用。
蘭鋒攝(人民視覺)
圖④:安徽亳州中藥科技學校實訓基地,老師講解靜脈輸液知識。
劉勤利攝(人民視覺)
圖⑤:江西贛州第一職業學校校外實踐基地實訓車間,來自企業的指導教師為學生授課。
胡江濤攝(人民視覺)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5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