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就找志願者,他們會告訴你怎麼走!”“別擔心,找不到就問身邊的志願者。”“謝謝,你們辛苦了!”這是我們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上聽到最多的話語。
藍色是志願者衣服的顏色,於是“志願藍”成了他們的代名詞。從開閉幕式場地到比賽場館,從冬奧村、冬殘奧村到主媒體中心,從車站到停車場,哪裏有需要,志願者就會在哪裏。
一次簡單的問詢,一個善意的提醒,一個温暖的微笑,志願者成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最好名片,為圓滿舉辦“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貢獻青春力量。
傳遞温暖
“歡迎來到國家體育館”“請問您有什麼需要幫助”“離席時請您注意腳下”……賽事服務助理王梓博每天要重複許多次這些話。他是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的大四學生,先天聽力障礙,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一名殘疾人志願者。在助聽器的幫助下,他和健全人一樣,可以正常交流。
在冬殘奧會開幕前,王梓博專門學習了一些手語的動作和表達方式,“我不僅學習了手語,還備好了筆和紙,隨時準備與觀眾溝通,儘可能幫助他們獲得最好的觀賽體驗,讓他們感受到温暖”。
對於自己的工作內容,王梓博總結出4個方面,賽前組織觀眾進場,引導觀眾找到自己的座位;賽時監督觀眾佩戴口罩,提醒觀眾場內不能飲水和進食;賽後引導觀眾有序退場;為觀眾答疑解惑,如指引場館衞生間、商店位置等。
“為提升殘疾人的觀賽體驗,國家體育館對多區域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專門增加了無障礙看台,把最佳觀賽位置的座席留給殘疾人觀眾。”王梓博告訴記者。
王梓博説,温暖是可以互相傳遞的。有一次,一隊小朋友舉着門票,排隊等候進入觀眾席。他笑着向小朋友揮手説:“小朋友們,晚上好,歡迎你們來到國家體育館,祝你們觀賽愉快!”小朋友們也熱情地向他揮手,其中一個小男孩跑過來説:“哥哥,你們好棒,我將來也要成為像你們一樣的志願者!”這種讓王梓博感動的情景每天都在發生。
“真誠的笑容是最好的溝通方式,可以穿越種族、文化、語言的障礙,感染每一個人。”王梓博説。
盡己所能
“為了更好地服務北京冬殘奧會,我們志願者一直在努力。”延慶冬殘奧村志願者鄭偉博與記者分享了他在志願服務期間的感受與故事。
鄭偉博説,在延慶冬奧村完善的無障礙環境中,志願者可以比較輕鬆地完成日常工作,運動員也可以有一個非常良好的生活環境,“在短暫的志願服務期間,我們與運動員結下了深厚友誼”。
“通過線上課程,我們學習瞭如何正確感知運動員的需求、如何輔助殘疾人運動員推行輪椅等。”鄭偉博説,延慶冬奧村前期的壓力測試以及學校組織的扶殘助殘模擬演練,給志願者提供了實操場地,為正式上崗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轉換期,志願者協助場館在44個小時內完成了95處無障礙設施,以及形象景觀的升級和改造。同時,根據冬殘奧村內殘疾人運動員流線進行了多次模擬演排。
“志願者們蒙上雙眼乘坐輪椅,體驗運動員們每一條行動路線,提前解決他們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樣在運動員來到冬殘奧村之後,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帶他們熟悉村裏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更加自如地在村裏生活。”鄭偉博説。
冬殘奧會期間,志願者們還組織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活動,讓運動員的奧運之旅擁有更多美好回憶。“在交流中,我們能感覺到運動員百折不撓和樂觀向上的精神,以及奮勇拼搏的意志品質,這對我們也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影響。”志願者們紛紛表示。
一展所長
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這樣盛大的世界級賽事提供服務,對不少志願者來説是第一次。
主媒體中心志願者盧月雙首次參與韓語翻譯志願服務,剛開始有些緊張。隨着賽事服務推進,她的服務漸入佳境,“能夠親歷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不僅鍛鍊了我的語言能力,更讓我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志願者焦淼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大三學生,在冬殘奧會期間擔任多語言呼叫中心的法語接線員,接聽來自各方的電話,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參加冬殘奧會的運動員雖然身體不健全,但他們的拼搏精神鼓舞了許多人。我能利用自己的專業所學為奧運會提供服務,十分自豪。”焦淼説。
記者瞭解到,作為各場館語言服務團隊的有力補充和應急支援,多語言呼叫中心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英、法、俄等多個語種的三方通話翻譯服務,是遠程同傳(交傳)新型語言服務在冬奧會及冬殘奧會歷史上的首次應用,提供的語言服務時長和語種數量也為歷屆之最。
自賽時服務啓動以來,多語言呼叫中心接到來自場館、冬奧村、志願者駐地、媒體中心等不同場所的多通來電,及時協助處理媒體採訪、疫情防控、交通運輸、酒店管理等涉奧事項,全面提升中外協作實效性,為冬奧會、冬殘奧會提供全方位、全時段、全覆蓋的語言服務保障。
志願者為冬殘奧會增添了温暖與美好,“志願藍”成為賽場內外最亮麗的色彩。一聲聲“謝謝你們”,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經濟日報記者 李萬祥 常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