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三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一次擦肩而過,相聚即使緣分,請各位小主點點關注。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這一天過得開心嗎?希望小編的這篇文章能夠讓您覺得有意義!
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王朝的皇家宮殿。紫禁城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餘間,有數萬皇族成員以及宮女、太監居住。
古人説:“人可以一日無谷,不可一日無水,水為食精也。”那麼,紫禁城數萬人員是怎麼解決飲水問題的呢?
根據一份資料顯示,紫禁城裏面有70多口水井。這些水井的分佈也很合理。顯然,當年的設計者,是預備這70多口水井作為紫禁城人員飲水之用。可是,實際上從清朝以後,紫禁城人員飲水,都沒有取自這些水井,而是勞師動眾地用水車從玉泉山上搬水下來。
清末民初文人徐珂,在其筆記《清稗類鈔》中記載:“若大內飲水,則專取之玉泉山也。”紫禁城從玉泉山取水,一半是在凌晨時分。那時候,北京城已經關上城門。因此,水車只能從西直門進城,浩浩蕩蕩地運往紫禁城。
西直門向來有“水門”之稱,説的便是這檔子事。
從玉泉山到紫禁城,大約有20多公里。在交通頗為不便的清代,這樣的路程堪稱遙遠。那麼,為何要捨近求遠,放棄從水井裏取水,從路程遠得多的玉泉山去取水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無法保證井水的安全。
這些年,一些諸如《甄嬛傳》、《步步驚心》等清代宮廷劇熱播,裏面各種勢力明爭暗鬥,搞得你死我活。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宮廷內部的爭鬥遠比電視劇錯綜複雜。為了爭寵奪愛,難免有人悄然在水井裏投毒,讓飲水之人輕則頭暈腹瀉,重則流產斃命。
清代科技不發達,沒有鑑定毒品的技術。所以,在沒有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紫禁城裏的水井逐步失去了作為飲用水源的功能。
比在井水裏投毒更可怕的,是這個故事。
那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發起侵華戰爭,從天津登陸,一路打進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匆忙逃往西安。在西逃之前,慈禧太后幹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她派人將幽禁在景祺閣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頤和軒,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為由,命太監崔玉貴等人將珍妃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活活溺死。
崔玉貴怕珍妃爬上來,還找了塊石頭將井口封上。後來,這口井被命名為“珍妃井”。
一年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返回北京,珍妃的家人才獲准將她的屍體打撈上來,進行安葬。此後,這口水井就被以井口石封住,還用鐵棍鎖之,不再使用。
這樣的水井,別説是從裏面取水飲用,恐怕就是從水井旁邊經過,都會禁不住毛骨悚然吧?
當然,紫禁城裏的水井,雖然不能作為飲用水源,但使用井水來澆花、拖地,還是可以的。另外,紫禁城70多座宮殿、9000多間房間,絕大多數都屬於木質建築,這70多口水井,便充當了消防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