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10月,剛剛成立兩個多月的八一電影製片廠,迅速組成戰地攝製組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國慶節剛過,八一電影製片廠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選派戰地攝製組隨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前往朝鮮,拍攝紀錄片《慰問最可愛的人》。攝製組有導演夏國瑛,攝影師謝祀宗、文英光,攝影助理陳毓中、高慶生,劇務黃寶善等。
10月17日上午,攝製組一行隨慰問團抵達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裏,這裏是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從冰河裏搶救朝鮮落水兒童崔瑩而英勇犧牲的地方。攝製組拍攝了朝鮮羣眾隆重祭奠羅盛教的場面,下午又採訪了羅盛教所在部隊的領導。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攝製組共帶了兩台攝影機,大家都像“寶貝”一樣對其十分珍惜,平時坐車趕路時,怕汽車顛簸損壞設備,就把機器擱在懷裏緊緊抱着。作為新中國第一代軍隊電影人,他們深深懂得: 攝影機就是手中的鋼槍,人在武器在。緊要關頭,寧可丟掉性命,也要保護好攝影機。
當黃寶善和陳毓中正忙着搶救機器和膠片時,高慶生奮不顧身地衝過去,二話沒説,就把黃寶善手裏那台蘇制艾姆攝影機接過來,轉身就往外跑。黃寶善抱着另一台攝影機緊隨其後,陳毓中提着裝膠片的箱子跟在後面。這時,敵機衝着他們投下兩枚炸彈。隨着一陣巨響,黃寶善的耳膜穿孔,頓時失去聽覺。文英光也負了傷。
敵機轟炸結束後,卻不見高慶生的蹤影。大家急忙分頭去找,結果在不遠處看到高慶生被炸爛的遺體,而那台攝影機則“躲”在他身下完好無損。後來,他的戰友們扛起這台用生命保護的攝影機在戰場上繼續拍攝……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12月,解放軍原總政治部授予高慶生烈士稱號並追認為模範青年團員。赴朝鮮慰問團歸國後,在天津為高慶生烈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慰問團在祭弔輓聯上寫道:英魂永伴羅盛教,烈魄常依礫沼河。高慶生犧牲的地方,在朝鮮的礫沼河附近,正是羅盛教壯烈犧牲的地方。
八一電影製片廠把高慶生搶救的攝影機命名為“光榮號”,並繫上大紅花一直珍藏在榮譽室裏,教育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八一電影人傳承英烈精神、續寫新的輝煌。
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稱讚:拍電影的同志辛苦啦
在朝鮮戰場上,美軍利用空中優勢對我志願軍交通運輸線進行戰略性轟炸,妄圖切斷我軍前線部隊的物資供應,阻擋我軍前進。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當即下令:必須建立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確保前方物資能夠源源不斷供應。志願軍官兵在朝鮮軍民的大力協助下,冒着敵機的狂轟濫炸,憑着異常頑強的戰鬥意志,一次次將敵人炸燬的運輸線恢復起來,為前線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
為了真實地記錄“鋼鐵運輸線”上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蹟,中央軍委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紀錄片。八一電影製片廠接到命令後,馬上選調精兵強將,組建一支攝製組,再次赴朝鮮拍攝。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攝製組的同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一到朝鮮,他們就活躍在陣地上,開始拍攝空襲、談判及部隊指戰員緊張的戰備、生活等日常情況。薛伯青、張倫、楊映梅這一組,先是在指揮所拍攝志願軍首長參加的軍事活動,後來又跟着去了軍事分界線和上甘嶺。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志願軍總部首長對拍攝工作也十分重視,特意交待所有重大活動除特殊要求外,允許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同志參加。得知攝製組的同志帶着沉重的拍攝設備日夜奔忙在戰場的各個陣地上,後勤部洪學智部長就特批給攝製組配備了車輛,為拍攝工作提供方便。
用鋼鐵般的意志拍攝完成《鋼鐵運輸線》
戰地攝製組在拍攝工作中,時常會有人踩上地雷或碰到定時炸彈等險情,但他們都臨危不懼,從容不迫。
1953年4月初,張倫等到某軍部拍攝資料。結束後,軍部的同志特意安排他們晚上在招待所休息,但他們執意不肯,堅持要連夜趕回駐地。因為那裏每天都有敵機轟炸,如趕上敵人襲擊,就可以搶拍到戰鬥的真實場面。他們將攝影器材、行李裝上車就出發了。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晚上9時許,美軍又出動了大批轟炸機對軍部進行大規模轟炸。住在軍部招待所的許多同志犧牲了。張倫對同行的同志説:“要不是急着趕回來,咱們也可能就沒命了。真是好險哪!”
1953年5月26日上午,薛伯青帶領攝製小組到身彌島陣地拍攝海上運輸的場景。這裏落潮後,小島和陸地之間有條用石子鋪成的汽車公路就會顯露出來,漲潮時公路又會被海水淹沒。所以,軍民們都是搶在漲潮前把物資運到小島上。
為了保證拍攝效果,薛伯青把拍攝時間選在漲潮前的上午10點左右,搶拍部隊官兵和老百姓緊張運送物資的場面。不料10點剛過,海水就開始上漲。官兵們和老鄉也開始與潮水爭奪時間,奮勇搶運。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此刻,頭頂上的敵機仍在不停地盤旋。為了保護手中的攝影機不受海水浸泡,薛伯青半蹲在海水裏,雙手將攝影機託舉出水面。隨着海水不斷上漲,薛伯青也不停地變換着身體的姿勢,最後只能踮起腳尖支撐。直到空襲結束,他才撤回到島上。他説:“攝影機就是我們電影人的武器,必須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惜它,確保機器始終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
拍攝期間,攝製組冒着戰火硝煙,克服重重困難,無論是拍攝反絞殺、反轟炸、反破壞和抗登陸,還是拍攝物資搶運、修築橋樑,都以飽滿的戰鬥熱情,搶佔最佳位置、拍出最佳效果。有的在山崖邊站不穩摔倒了,他們爬起來繼續拍攝;有的在炮火中被彈片炸傷,他們匆匆包紮一下咬牙堅持;有的在拍攝中暈倒過去,其他戰友接過攝影機就扛在肩上……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接着,攝製組又成功拍攝了一部反映志願軍醫護人員事蹟的紀錄片《救死扶傷的英雄們》。拍攝時,雖已臨近停戰,沒有飛機轟炸等危險,但拍攝條件仍很艱苦。他們憑着頑強的作風和堅強的意志,出色完成了拍攝任務。
上甘嶺的坑道里記錄一個蘋果的故事
攝製組的同志扛着攝影機幾乎跑遍了整個朝鮮,哪裏最危險,哪裏戰鬥最激烈,他們就將鏡頭伸向哪裏。在高炮陣地,他們拍下了炮管吐火舌、敵機冒黑煙的鏡頭;在橋頭上,他們拍下了工程兵、鐵道兵連夜搶修被炸橋樑的場面;在村莊裏,他們拍下了朝鮮羣眾與志願軍官兵一起,掃除敵機撒下的三角釘和排除定時炸彈等畫面。
一次,謝祀宗在上甘嶺拍攝時,一枚炸彈就在他身邊爆炸,他爬起來拍了拍渾身的泥土,急忙把攝影機的鏡頭擦拭乾淨,在瀰漫的硝煙中繼續拍攝。他還採訪了戰鬥英雄黃繼光、邱少雲的連長及其他戰友,拍攝他們講述英雄犧牲的經過。
原來,一名戰士翻過一道道山崖,千方百計到山下找了半麻袋蘋果,但在炮火連天的環境下,他一路爬,一路打,臉上劃出一條條血痕,身上還負了傷,等爬回坑道時,只剩下一個蘋果。這時,班長命令全班9名戰士一起向這名找蘋果的戰士敬禮,然後拿起蘋果,要求 9 名戰士每人咬一口,直到將蘋果吃完。然而這個蘋果從第一名戰士手中傳到最後一名戰士時,只被咬了三分之一,有的戰士捧着蘋果只是用嘴唇吻了一下……此刻,在這片被炮火反覆轟炸的焦土上,堅強的戰士們緊緊地抱在一起,流下了不曾輕彈的熱淚。
謝祀宗兩眼模糊得幾乎看不清任何畫面而拍下的這組鏡頭,讓無數人為之震撼。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板門店見證志願軍被俘人員歸來
抗美援朝戰爭中,板門店是各國記者聚集的焦點,八一電影製片廠戰地攝製組是現場唯一一家拍電影的,他們在這裏記錄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
朝鮮停戰談判選擇在開城郊外的一個普通村莊——板門店,這裏地處“三八線”,是雙方共同管轄區。談判的場所周圍劃了一個半徑900多米的安全區,雙方對等的執勤衞兵各管一半,但記者可以相對自由活動。
隨着談判的進展,遣返戰俘成為攝製組拍攝的重要內容。板門店談判區的中軸線上,用石灰劃出一道粗粗的白線,沿線站有雙方的衞兵。早已架設好機位的攝影師們,終於等到了載着志願軍被俘人員的救護車在白線邊停下。
車門一打開,就看到從車裏展出一面五星紅旗。頓時,所有記者的目光都死死盯着車門。突然,車內扔出一團包裹,不少外國記者怕是炸藥包,嚇得掉頭就跑。而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攝影師卻一動不動,始終堅守着自己的崗位,攝影機不停地轉動着。
原來,這是志願軍被俘人員把身上的美式服裝脱掉,用腰帶捆起來憤怒地扔了出去。當他們越過白線,淚汪汪地用眼睛凝視着牌樓上“祖國懷抱”四個大字時,都情不自禁地高呼“祖國萬歲”“毛主席萬歲”等口號。此刻,“沙沙”轉動的攝影機,把這一切都記錄了下來。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站在敞篷汽車副駕駛位置上的攝影師謝祀宗,代表全體攝製組成員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指戰員還禮。當謝祀宗莊嚴地舉起右手時,軍隊電影人的神聖使命感和崇高榮譽感油然而生。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朝鮮羣眾半夜起來給攝製組的同志磨豆腐吃
八一電影製片廠戰地攝製組,模範執行我軍羣眾紀律,自覺維護中國軍隊電影人的良好形象,在朝鮮拍攝的日日夜夜裏,與朝鮮人民羣眾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攝製組工作到哪裏,就在哪裏住下來。朝鮮羣眾一看是志願軍的電影攝製組感到格外親切,男女老少都非常熱情地出來迎接。要是自己家裏住不下,他們就主動讓自家的婦女、孩子到鄰居家借住,把攝製組的同志留下來,相處得像一家人一樣。做飯時,攝製組成員就把米袋子交給老鄉,可老鄉們粒米不收,一定要讓攝製組的同志吃他們自己親手種的大米。有時,他們還半夜起來輕手輕腳地忙着給攝製組的同志磨豆腐吃,自己的孩子饞得想嘗一口,他們都捨不得。
攝製組成員非常尊重朝鮮人民的風俗習慣,併力所能及地幫其所需,也常常端着熱騰騰的餃子先送給老鄉。
每次攝製組外出拍攝,老鄉們都自發地聚集到家門口相送。等攝製組回來,只要聽到吉普車的響聲,他們都趕緊跑出來迎接,一個個挨着打量,看少了誰,有沒有犧牲和受傷的。攝製組要到別的地方去拍攝,全村的羣眾都圍着汽車戀戀不捨……他們流着淚,握着攝製組同志的手動情地説:“你們是最可愛的人,也是用電影膠片記錄中朝友誼的人。你們很偉大,我們永遠愛你們!”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後記:八一電影製片廠是目前全國乃至整個世界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自1952年8月1日建廠至今,從抗美援朝、歷次邊境作戰、國際維和,到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香港迴歸、國慶閲兵,再到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抗擊疫情……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哪裏有重大軍事活動、哪裏有特大自然災害、哪裏有解放軍官兵的身影,哪裏就有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攝影機在轉動。攝影師們不怕流血犧牲、不怕艱難困苦,扛着攝影機總是衝在陣地的最前沿、蹲在災區的最險處,一次次地把鏡頭推向現場的“風口浪尖”……先後有高慶生、文宗華、朱文富、柴森、李連祥、谷芬、王傑等七位烈士倒在拍攝崗位上。因此,社會上把這支穿軍裝的電影人稱之為“八一敢死隊”或“文化鐵軍”。直至今天,我軍這支特殊的英雄團隊,仍活躍在祖國的邊防、海島,用電影攝影機記錄着人民軍隊的輝煌歷程!
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李天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76 字。

轉載請註明: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