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or收入?“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背後,折射擇業取向哪些變化

興趣or收入?“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背後,折射擇業取向哪些變化

近日,湖南女孩鍾芳蓉以高分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社會熱議。不解者認為冷門專業沒有“錢途”,讚揚者鼓勵説應當遵從內心,選擇自己所愛。

從20世紀70年代“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90年代對外貿易、國際貿易“如日中天”,再到21世紀初法律、計算機、金融等專業成為“爆款”……高考考生的專業選擇,往往像一面鏡子,不僅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也折射出人們求學擇業等觀念取向的變化。

事實上,鍾芳蓉的選擇並非個案。近年來,眾多優秀學生踴躍報考基礎學科,不從專業的“熱”“冷”角度考量,而是更多考慮個人興趣愛好和國家社會發展需求。

北京師範大學考試與評價中心2019年發佈調查報告顯示,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漢語言文學、心理學、法醫學等傳統上被認為“冷門”的學科成為“00後”考生最喜愛的專業。

“這一代考生從小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獨立性較強,視野開闊,樂意接受新鮮的事物,在專業選擇上,更加註重個人興趣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教授嶽龍説,“00後”有着較強的理性選擇能力和較為寬廣的視野,他們的家庭和學校大都具有較為寬容的氛圍,使他們在學業選擇上更加註重個人價值判斷,而不是家長、專家或社會固有的習慣性認知。

“我特別喜歡運動,也關注各類體育賽事,畢業以後考慮做記者或自媒體。”北京考生孫嘉悦説,自己從高一就想好了報考體育新聞的專業方向,認為能把興趣變成職業是幸福的選擇。

考生韓廣琪報考了北京大學醫學部護理學專業,她希望能把高考的專業選擇融入到社會的需求中。“今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疫情讓我感受到了醫學的重要性,白衣戰士們的責任和無畏讓我的內心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00後’還是很有擔當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徐松説,從今年的報考諮詢中可以感覺到,學生對時事新聞非常關注,在選擇自身興趣所在的同時會考慮到國家發展所需,也看得比較長遠。

“如今社會發展變化飛快,專業的‘冷’‘熱’不是恆定的,很有可能這幾年‘熱’,等畢業時就‘冷’下來了。”一位考生坦言,自己在選擇專業時,不僅要看眼前專業是否新穎熱門,更重要的還是看未來趨勢。

某高校招生辦主任介紹,該校地礦專業就像“過山車”,有幾年畢業生供不應求,大三就被搶訂一空,而隨着礦山停產,這個專業一下又成了冷門。

曾經的“盲目跟風”,讓不少高校專業千篇一律,人才培養“同質化”嚴重,畢業生也出現“滯銷”。為此,教育部推出高校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支持急需緊缺和新興專業,同時嚴格控制“過熱”專業,遏制高校外延式擴張衝動。

大學招生制度的改革,多元人才成長通道的搭建,也給予了新一代年輕人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更充分的選擇機會。完全學分制、大類專業招生、轉專業……不少高校探索打破專業壁壘,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日益包容多元的社會氛圍和成長環境下,無論是學校還是專業,都無法“捆綁”學生的未來。心有所愛的青年,定能在不同領域走上各自的成才之路。 據新華社


來源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 吳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8 字。

轉載請註明: 興趣or收入?“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背後,折射擇業取向哪些變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