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最強盛時,沒有攻打內亂的匈奴,反而幫助他們,是否可取

大家好,我們的俊彥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神爵二年(前60年),漢帝國在如今的新疆輪台設立了西域都護府,監管西域三十六國,並保障絲綢之路的安全。這件劃時代的大事,意味着西漢王朝的國力達到了巔峯。
西漢最強盛時,沒有攻打內亂的匈奴,反而幫助他們,是否可取
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劉病已開創了這個時代。當然,世上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功業。從西漢開國到西域都護府成立,背後是長達一百四十年的漢匈戰爭,雙方的力量此消彼長。僅從漢武帝劉邦以傾國之力全面反擊匈奴算起,也經歷了七十餘年,匈奴殘部已經無力再與漢王朝抗衡。
神爵四年(前58年),連西域的烏桓國都敢於和匈奴搶地盤了,攻打匈奴控制的姑夕王。這件事開啓了匈奴各部四分五裂的序幕,一發不可收拾。
到五鳳元年(前57年),出現了五單于爭立的局面,原本的匈奴大單于呼韓邪在內鬥中左支右絀,淪落到自身難保的境地。
西漢最強盛時,沒有攻打內亂的匈奴,反而幫助他們,是否可取
這時,漢朝的大臣們紛紛提議,趁着匈奴內亂大舉出兵,徹底消滅之。漢宣帝沒有立即做出決定,首先徵求了御史大夫蕭望之的意見。
蕭望之是蕭何的後人,不過到他祖父那一代已經家道中落。由於天資聰穎並勤奮好學,蕭望之成長為一代大儒,是漢宣帝最器重的人才。
對朝堂上羣臣出擊匈奴的呼聲,蕭望之有不同看法。他對漢宣帝説:“我覺得這樣不妥。《春秋》記載,當初晉國將軍士匄(gài)攻打齊國,在路上聽説齊國國君去世,就撤兵回國。這就是春秋大義讚許的“不伐喪”,不乘人之危。這種行為足以感化人心,贏得各國擁護。”
西漢最強盛時,沒有攻打內亂的匈奴,反而幫助他們,是否可取
“我們乘着匈奴內亂,發兵攻打他們,不符合道義。如果對方遠遠逃遁,恐怕我軍勞而無功。不如派使者慰問,幫助最弱的單于。這樣的話,不但他國會稱道我們的仁義,獲得恩惠的單于將來必定向大漢俯首稱臣”。
漢宣帝本就不情願用兵,認為蕭望之説得在理,採納了他的意見。漢軍不但沒有乘機征討匈奴,後來還幫助呼韓邪單于整合了南匈奴各部落。
但蕭望之的策略歷來就有爭議,漢朝這麼做是否值得呢?這個問題需要分開解讀,蕭望之的言論是一方面,事情的走向和結果是另一方面。
西漢最強盛時,沒有攻打內亂的匈奴,反而幫助他們,是否可取
一、
先説第一點。蕭望之的言論有沒有問題呢?如果按照“春秋大義”,他的説法是有破綻的,不符合《春秋》宣揚的思想。
春秋時期的戰爭方式還比較淳樸,或者説保守。中原諸侯國之間互相吞併的戰爭無可避免,大家卻共同遵守着傳統的規則。“禮不伐喪”只是其中之一,還有不少戰場上的禮義法則,比如“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意思是交戰雙方都不會傷害已經受傷的人,或者年紀大的人。
到了戰國時代,所有這些有關戰爭的“禮義”逐漸被淘汰,演變為“兵者,詭道也”,一切以取勝為目的,而不在乎手段如何。
西漢最強盛時,沒有攻打內亂的匈奴,反而幫助他們,是否可取
但這種戰爭手段的的演變,主要是被中原諸侯國視為“戎狄蠻夷”的周邊國家帶動的。比如春秋時期的吳楚戰爭,吳王僚就趁着楚共王去世的當口攻打楚國,取得勝利。
而晉楚爭霸時期,連楚國都很重視“戰爭禮義”,曾在邲之戰幫助晉國人逃跑,讓他們的馬車脱離泥坑。這種情況下,晉國當然也把楚國視為講究道義的對手,雙方都不會乘人之危。
楚國是當時中原文化圈眼中的“蠻夷”,卻深受中原文明影響,和後來的匈奴不是一個概念。正如《史記》所説,匈奴根本不懂禮義為何物,從來都唯利是圖。即便西漢前期被迫與匈奴和親,匈奴照樣時不時就衝到漢王朝地盤大肆掠奪。除了極個別人,匈奴幾乎是一個無法被文明感化的民族。
所以,蕭望之希望用“不伐喪”的道義感化匈奴,甚至幫助他們,希望和平共處,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西漢最強盛時,沒有攻打內亂的匈奴,反而幫助他們,是否可取
二、
然而,從結果來看,漢宣帝聽從蕭望之,幫助匈奴單于的做法卻又是成功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甘露三年(前51年),漢宣帝派將領董忠、韓昌等人率領一萬六千騎兵,以及幾千邊防軍護送呼韓邪單于到朔方雞鹿塞外,幫他統一各個匈奴部落。凡是不服的都在漢軍的打擊下乖乖就範。呼韓邪單于終於成為南匈奴的大首領。
漢王朝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呼韓邪在幾年前就因為走投無路而被迫歸順了漢朝。直到西漢末年,南匈奴始終沒有反叛。此外,呼韓邪單于還被漢元帝賜予了國色天香的絕代佳人王昭君。
據此而言,蕭望之功不可沒,漢王朝避免了一場戰爭,南匈奴也投降了。可是,這並不意味着匈奴真的被感化,真正的原因還在於西漢的軍威,讓南匈奴不敢亂來。
西漢最強盛時,沒有攻打內亂的匈奴,反而幫助他們,是否可取
從漢元帝時期,西漢就走向衰落,但其整體國力仍然不是南匈奴能夠對抗的。不然,呼韓邪的後代們哪裏會如此老實。
事實上,匈奴人永遠不會放棄翻身的機會。比如西晉末期的大劫難“五胡亂華”,最早起兵叛亂的前趙國主劉淵就是匈奴首領;十六國時期的匈奴人赫連勃勃恩將仇報,殺死收留他的人,兼併其部下;
類似的還有南朝的梁武帝蕭衍,不聽勸告,重用來自東魏的羯族叛將侯景,最終在侯景發動的兵亂中,梁武帝身死國滅。更不用説後來的宋徽宗趙佶,與金國訂立海上之盟共同伐遼,希望以此拿回燕雲十六州。後來金國是如何報答宋國的,有目共睹。
總而言之,西漢之所以敢於扶持匈奴,是因為其實力足夠強大,足以震住匈奴。蕭望之的策略從短期來看是成功的,但也給後世埋下了禍患。而後來的王朝這樣“資敵”,待對方強大之後,“恩人”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
參考文獻:《漢書》、《資治通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5 字。

轉載請註明: 西漢最強盛時,沒有攻打內亂的匈奴,反而幫助他們,是否可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