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蘇軾的人生觀是怎樣的
蘇軾,出生於公元一零三七年,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創作的詩詞至今仍為人們所傳唱。如若要提及一個人的人生觀,就不得不提及他的人生經歷,因為人生經歷是會改變人的觀念。蘇軾的一生更是充滿了荊棘,但也是這些生活中的荊棘才讓這位詩人在詩的領域裏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奇蹟。
蘇軾圖片
蘇軾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對蘇軾兄弟的教育是充滿了期盼的,連女兒小妹也因為處於這樣的獨特氣氛中成為一個才女。蘇軾正是因為飽懷着對國家與百姓的熱情,所以決意投身於官場中。在朝廷的選拔考試中一舉成名,此時的蘇軾人生觀是樂觀,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然而官場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蘇軾是一個擁有獨特思想的人,在向在位的君主提出自己的主見後,卻被君主調離京城,開始了自己苦悶的外放生活,此刻的蘇軾人生觀是不明朗的,鬱悶的,一片低沉的。
或許有的人會因為遇到困難後便從此不思進取,然而蘇軾卻讓所有的人相看,他沒多久之後立即將自己的人生觀進行一個調整,在被貶地區結識好友知己,用自己的才華向眾人展現自己新生活的開始。此刻蘇軾的人生觀又是一片光明,即使官場不得意又如何,蘇軾照樣有自己獨特開朗的人生觀,他還默默地用自己的人生觀感染着周邊的眾人。這就體現在當他有為難之時,不少人為他挺身而出,不計後果。
一代詩人蘇軾的人生觀總的來説是樂觀的,向上的,更是豁然豪放的。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人生觀,才創作出了不同的詩詞為人樂道。
蘇軾的月出主要內容什麼
相傳《月出》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但是與蘇軾有關的作品中都未提及這首作品。所以,這首詞是否出自於蘇軾之手,還值得商榷。不過從詩的意境來看,詞人將月華初上的場景描繪的非常悠遠而美麗。全詞的內容是:“燈影槳聲裏,天猶寒,水猶寒。夢中絲竹輕唱,樓外樓,山外山,樓山之外人未還。人未還,雁字回首,早過忘川。撫琴之人淚滿衫,揚花蕭蕭落滿肩。落滿肩,笛聲寒,窗影殘,煙波槳聲裏,何處是江南。”
蘇軾畫像
詞人以《月出》為題,勾勒出了一幅“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場景,這幅畫面充滿了朦朧感,呈現出一片寂寥寒冷的場景。首先,從字面的意思來看,詞人此時正乘坐小船在江面上行進,四周十分靜謐,只聽得見船伕划槳的聲音。船上幽暗的燈光指引着前方,江上寒煙升起,詞人感覺身寒,心亦寒。因為夜晚太過靜謐,詞人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夢鄉。睡夢中,有人一邊敲打絲竹一邊輕聲和唱着“樓外樓,山外山,樓外之外人未還。”彈琴的人聽見此歌,悲傷的淚水沾滿了衣襟。一陣輕風吹來,落花掉落在了唱歌彈琴人的身上。此時,笛聲吹出悲涼的樂曲,月亮掛在高空,在月光的照射下,窗花中閃現了一個獨孤的身影。詞人如夢初醒,伴隨着划槳聲,繼續踏上前行之路。
這首詞的感情基調十分悲涼,展現出詞人孤獨寂寥的心情。
蘇軾的詞風是怎樣的
蘇軾作為宋代著名的大文學家,也是我國文學史上影響力最深遠、貢獻最大的文人之一,他的詩極具有創新精神,作為新派詩人的代表,蘇軾突破了傳統詩詞的規則和約束,開創了新一代詩詞新形象,為宋代詩詞的發展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蘇軾像
蘇軾的詩風格多變,特點鮮明。這也和他生性豁達、為人直率並且喜歡道家風範有着莫大的關係。在他的兩千七百多首詩詞中,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時候蘇軾主要通過詩句表達他對社會問題的憂慮和自己對於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十分鮮明的做出對現實的批判。例如《夜泊牛口》中就是如此,通過詩句的描述寫出了百姓生活的勞苦和對他們的憂慮。第二個特點就是蘇軾的詩具有很重要的美學價值。蘇軾是出了名的愛美食愛美景愛出行,他喜歡暢遊在大好河山之間,而這個時期他描寫的詩句就非常的優美,將景物描寫的淋漓盡致,情景相生的感覺讓人彷彿和景色混為一體。
這個時期蘇軾作品非常多,例如《惠崇春江晚景》、《題題西林壁》等,這是十分優美而歡暢的詩作,讓人耳目一新,其中形象生動的比喻和新奇的擬人手法別具一格。第三個特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特點,蘇軾的詩兼容幷包開啓了詩詞革新的風潮。蘇軾的詩詞突破了傳統詩作的束縛和條條框框,內容格局較之前恢宏了許多,其內容更是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巨大影響。
蘇軾讀漢書主要內容是什麼
蘇軾讀《漢書》講述的是蘇軾勤奮苦學的故事,作者陳鵠旨在通過這則小故事警示世人勤奮好學的道理。蘇軾在黃州時,偶然聽到了客人朗讀“官閒無一事,蝴蝶飛上階”,蘇軾兩句詩歌中的意境所打動,便問客人朗誦的是誰的作品。客人告訴蘇軾説,是朱司農的作品。
蘇軾畫像
蘇軾經過打聽才得知,朱司農在黃岡縣一個學校任教。有一天,朱司農拜見了蘇軾,倆人一見如故,併成為了很好地朋友。後來,朱司農一有閒暇時間就來拜訪蘇軾,倆人共同探討文學上的見地。一天,朱司農來拜見蘇軾,侍從得知後便報告了蘇軾。過了很久,蘇軾仍未出來,朱司農十分納悶,不知道自己是走還是留。又過了一段時間,蘇軾才走出來,向朱司農表達了歉意。隨後,蘇軾告知了朱司農自己為能及時出來的原因在於,每天要作完必做的功課。這引起了朱司農的好奇心,他便進一步地詢問蘇東坡每天的功課是什麼?蘇軾告訴朱司農説,每天抄《漢書》。
朱司農很是納悶,他認為憑藉蘇軾的才情,看一遍《漢書》就能爛記於心,哪裏還用得着抄《漢書》。蘇軾笑着回答説,自己已經將《漢書》抄過3次。第一次以三個字為標題,第二次是以兩個字為標題,第三次只抄一個字。在朱司農的請求下,蘇軾讓侍從抱取來了一冊書,朱司農拿出《漢書》,隨便説出一個字時,蘇軾就能流利的背誦上百字,讓朱司農十分稱歎。
朱司農回家後,將蘇軾每天抄《漢書》的事講給了兒子,朱司農告誡兒子説,聰明的人都如此勤奮,智力中等的人難道不應該更加努力嗎?
蘇軾念奴嬌表達了什麼
蘇軾的《念奴嬌》有兩首,一首是大家都熟悉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有一首名氣沒那麼大的是《念奴嬌·中秋》。
蘇軾望月
説起蘇軾的《念奴嬌》,那《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會浮現在腦海中。蘇軾的《念奴嬌》即使是過了那麼久的時間,到了現代也是能讓人們感受到他詩詞中的美。有人就給這文字的美賦予了別樣的感受,將眼睛看到的變成耳朵聽到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成了一首歌,這首歌經過王菲的天籟之音唱了出來,就顯出了一種靈動的感覺。
蘇軾是北宋豪放派的詞人,他寫出的詞是那麼的豪邁。在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也是體現了出來。“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句詞,不僅把空間擴大到了天上,還把時間變得不重要了。這是多麼不一樣的想象力啊。當然,鐵漢也是有柔情的一面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以從中看出蘇軾對於家人是多麼的想念,可是這份思念之情卻只能依賴於一輪圓月來發泄。
雖然蘇軾的《念奴嬌·中秋》不是那麼的出名,不過這首詞也不失為一首好詞。詞中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把靜物賦予動感,這樣不是變得熱鬧起來,反而是顯得更加的冷清了。
這兩首蘇軾的《念奴嬌》都是在中秋的時候來表達自己心中對家人的思念之情的。
蘇軾後代還在世嗎
蘇軾有後代嗎?蘇軾作為文學大家,他的詩詞文學造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他自己有後代嗎?當時的蘇軾是有四個兒子的。長子蘇邁、次子蘇迨、三子蘇過,四子早夭。無女。
蘇軾畫像
蘇軾最大的兒子蘇邁,是蘇軾的前妻生的,當時正值蘇軾因為朝廷的派別原因被捕,而蘇邁則是跟着蘇軾照顧在他的身邊的。出獄之後的蘇軾再次遭到貶官,而蘇軾這一次在上任的途中去世,蘇邁這一次把蘇軾的靈柩送回了老家之後就和他的叔叔蘇轍住在了一起,一直到死。
二兒子蘇迨,蘇軾的這個孩子呢?從小天資聰明,但是看到自己父親一生坎坷,所以對於名利是比較的排斥,一直沒有入朝,後來就一直在民間作詩詞,由於身體多病的原因,去世的時候五十六歲。
三兒子蘇過,是蘇軾和第二位夫人王氏的兒子,這個孩子也是很聰明,做了一個不足為道的官職,普普通通的走完了一生,而蘇軾的四兒子是蘇軾的一個小妾所生,不過生下來不久便去世了。
而現如今,關於蘇軾的延續後代是很難考證的,蘇軾的家譜也並沒有完整的遺傳下來,因為當時北宋的情況,蘇軾本身就遭到了壓迫,所以目前只能考證蘇軾後代在如今的地域分佈。據考證一些直系後代應該在今天的廣州廣東和江蘇宜興一代,但是考證起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留下來的只有那不完整的家譜,經歷後世的變故很難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