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起因
中國古代帝王有許多異想天開的的行為,其中就包括熱衷於追求長生不死之藥。而作為歷史上統一六國的首位皇帝—秦始皇,自從他當上皇帝的那一天開始,就迷戀上了長生不老的的千秋大夢。當秦始皇兼併六國、統一天下、自稱皇帝、加強了集權,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一切都塵埃落定以後,一個新的苦惱也隨之而至,那就是死亡。秦始皇面對着廣闊無垠的大好河山,享受着花樣翻新的錦衣玉食,體味着至高無上的權威,他當然希望這種人間享受永遠保持下去。但人有生老病死,這是誰都不能迴避的問題。秦始皇也不例外,面對着自己人生的巨大成功,行使着至高無上、無以復加的權力,秦始皇不甘心自己最終化為一抔黃土,他要長生不老,他要成仙,在生死問題上他要開天闢地。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鬧劇上演了。那麼,這是一場怎樣的鬧劇呢?這場鬧劇中的主角是誰呢?鬧劇的序幕是如何拉開的呢?
其實早在戰國時期,齊國、燕國一帶就出現了一批方士(即擁有“方術”、“方技”之士),他們四處宣揚人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求仙,並説這些仙人之中有宋毋忌 、 正伯僑 、 充尚 、 羨門高 等可以,“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可以使人的靈魂在死後昇天。於是篤信了這番言論的各國曆代君主,紛紛派人到海中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始皇帝當然也不能例外,在有了無窮的權利之後,極盡各種辦法追求長生。
徐福
——東渡求仙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天下統一剛剛兩年,秦始皇開始第二次出巡,這次出巡的目的地之一是泰山,因為秦始皇這次要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秦始皇因泰山封禪來到了齊地,在齊地秦始皇遇到了一個人,此人對秦始皇的後半生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就是徐福。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他在當時的眾多方士之中可以説是最聰明的,一下就把握到了秦始皇的性格特點,看出了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的迫切心情,開始向秦始皇灌輸神仙思想,始皇聽完只覺得耳目一新,眼前洞開了一片新的天地,讓他如醉如痴,如沐春風。此時他才知道這個世界上原來有神仙,普通人吃了仙藥以後,也可以羽化成仙,長生不老。神仙思想對凡常百姓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對於天下至尊的秦始皇,也同樣如此。於是徐福同秦始皇説海上有三神山,分別是“蓬萊”、“方丈”、“瀛洲”,上面有神仙居,請求出海為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藥。
其實這傳説中的三大神山,經考證就是今天的韓國的濟州島、台灣以及日本,因當時受地理限制又加上齊地臨海經常會出現一些海市蜃樓,所以當地之人以及這些方士牽強附會説其是古之傳説三神山。而當時所傳之長生不老藥,很可能是古籍記載在當時日本的一種神奇果實,名叫“千歲”,大小如核桃,汁濃、味甘,據傳説食用可保千年不死,即便聞一聞也能增壽三年三個月。徐福當時的家鄉就住在東海之濱,那裏漁業盛行,聽到此傳説應該不難也不覺得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但他將此事經過一番包裝之後傳到了秦始皇的耳朵裏,那麼徐福這一系列的神仙之説就有了一定的證據,也就有了説服力,而秦始皇當然就會對徐福更加的信任。
徐福出海
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派徐福出海遠航去蓬萊仙島為他求取長生不老之藥,於是徐福便帶領數千童男童女出海遠航。徐福一去,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一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他才兩手空空的回來,面對震怒的秦始皇,徐福自稱已經找到了蓬萊,但因一是海中藏有大魚、蛟龍作怪,只有除掉它們才可以見到仙人,這個理由始皇帝竟然信了並且命令朝廷製造捕魚的工具,準備好大弓並親自率領軍隊與海上射殺了一頭鯨魚。二是徐福言到神仙嫌棄秦始皇帶去的禮物太少,不肯給藥,秦始皇便又給了徐福三千童男童女,還有五穀的種子,數百名精通各種技藝的能工巧匠。於是徐福再一次出海,但這一次徐福便再也沒有回來。
幾次尋覓都沒有得到長生不老藥的秦始皇在同年的七月病逝,但根據史料的記載關於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求仙其實還另有目的,其一是尋訪仙山,找尋長生不老之藥;其二則是替秦始皇開疆拓土而進行的幾次冒險行動,為何這樣説,理由主要有三:
第一,秦始皇是否真的相信鬼神之説,在琅邪所立的碑文之中可以看到,秦始皇只寫了自己如何渴望開疆拓土,並沒有寫自己如何相信鬼神之説派人東渡尋仙。所以祈求長生不老的傳聞是因為當時方士很流行,徐福又是方士之中非常有名的人物又加上秦始皇幾次東巡齊地,所以為始皇求藥一説還是有可能的。加上後人的一些杜撰才流行起來。
第二,就是之前我提到的所謂的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確有其處,且像《史記》中所記的那樣佇立於海外,但經考證就是今天的南海中的韓國濟州島、中國的台灣地區以及當時的日本。那時候人們認為是神山,一個是受當時的科技條件及地理知識程度所限得出的錯誤認識。二一個是當時齊魯之地的一些見聞和傳説,比如海邊出現的海市蜃樓等。
第三,徐福一去多年,帶走的人和物都不見下落、不知去向,秦始皇不僅沒有怪罪他,第二次出海反而給了他更多的人和物,可見秦始皇的目的並不單單是為了尋藥這麼簡單。
有了這三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徐福出海的真正目的,是奉秦始皇之命開拓海疆的,也就是説這是一次大規模的皇家探險活動。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多次巡海,已足見其對海疆的重視。開拓海疆,再展國土,是秦始皇的宏願。所以,剛剛完成統一大業後不久,秦始皇第一次巡海時便派徐福帶人出海探險。而第二次,則給到達那裏的徐福以百穀百工,再派數千人前往。實質上,已經屬於一種由政府組織的大規模的移民活動,這在中國歷史上屬於首次。
——日本第一位天皇及祖先説
但至於徐福出海後,究竟去了哪裏,那些童男童女又被安置在了哪裏,在《秦始皇本紀》中沒有説明,不過在《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所記載的淮南王劉安與謀士伍被的一次對話中透露出來:“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這所謂的平原廣澤是什麼地方,歷史上説法不一,但時至今日通過層層考證可以得知當年徐福到達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日本列島。
在中國的戰國時期,日本還處於石器時代的繩紋文化之中,以採集和漁獵為生,也就是説尚處於原始氏族社會時期。但到了戰末秦初,日本突然開始使用青銅和鐵的生產工具,開始了農業生產,尤其是水稻種植技術毫無徵兆地憑空出現。日本彷彿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便由新石器時代的繩紋文化過渡到早期鐵器時代的彌生文化,而且與之前的繩紋文化沒有什麼傳承關係。這種變化毫無徵兆,不得不讓人產生懷疑。
有關於徐福究竟是不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是不是由他開創的日本民族呢?究其原因有這樣幾條理由:
理由一,歷史記載。據《史記》記載,“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而日本歷史上神武天皇的開國處也有平原和廣澤。
理由二,日本考古發現符合。日本銅鐵器發現的,糧食種子的發現正好和我國秦漢文化相當,在此之前日本還處於繩紋式文化。
理由三,時代吻合。徐福於公元前210年出海東渡。據日本歷史記載,神武天皇是第八年即位,即位之年是公元前203年。兩下對照,時間都指向公元前203年,“徐福東渡”和“天皇開國”在時間上有驚人的“巧合”!
理由四,政治制度。徐福所處的年代是秦帝國推行分封制的時期,而神武天皇剛一立國實施的居然也是分封制!
理由五,父名符合。據説神武天皇父親的名字叫做——彥波瀲武,在日語中彥是酋長的意思,武是他的本命,而徐福父叫徐猛,猛在日語中和武讀音一致。
理由六,徐福墓地。現在日本的和歌山,有一處墓葬,傳説就是徐福的墓地所在。
綜上所述,在根據一些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的研究,不管徐福東渡的故事是否成立,在公元前三世紀前後,確實有列島之外的、來自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的外來移民,將稻作文明傳到了日本列島,日本的文明史,由此從繩文時代進入了彌生時代。以後列島上的居民,基本上就是繩文人與彌生人的混血,成了今天日本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