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記者從自治區檔案館獲悉,近日,自治區檔案館“對館藏日偽時期歷史檔案編譯建立專題目錄數據庫”項目順利通過國家檔案局驗收,標誌着該館歷時4年的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全部完成。
據介紹,自治區檔案館館藏日偽歷史檔案共1300餘卷,時間跨度從1932年至1945年,主要是偽蒙疆政權和偽興安省政權形成的、日本侵略者潰退時未及徹底銷燬的檔案,內容涉及中國共產黨、抗日抗聯、國民黨、蘇蒙英美德意法等國的情報信息和治安防諜、人事庶務、社會經濟財政、文教醫療衞生等各個方面,全面記錄和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對內蒙古的殖民掠奪。檔案內容豐富,極具歷史價值,是瞭解和研究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史實的重要依據,對於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蠻行徑、促進人們珍愛和平、維護正義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由於年代久遠、時間跨度較長,這些日偽歷史檔案多有破損,部分是從建築工事中挖掘出的銷燬殘片。同時,手寫古日語居多,字跡潦草難於辨識,給翻譯整理工作帶來較大難度。為儘快搶救和開發館藏日偽歷史檔案,自治區檔案館積極爭取國家檔案局、自治區財政支持,對這些檔案優先完成數字化掃描,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精準翻譯和整理,確保項目規範順利實施。項目共翻譯完成2590萬字,著錄採集文件目錄8.2萬條。
據瞭解,下一步,自治區檔案館將有序推進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的鑑定劃控與開放利用工作,深入挖掘和發揮館藏日偽歷史檔案資料的重要價值和作用。(記者 李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