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朱元璋的發家史,那真是可以用來激勵一代又一代有理想的年輕人了。朱元璋可以用實際行動告訴你,人的一生,怕的就是你不敢想,怕的就是你畏手畏腳,怕的就是你已經山窮水盡了,你還不知道那就是你的機會,不敢放手一搏。
回顧朱元璋的前半生,小時候家境一貧如洗,整天放牛放羊,後來父母去世,連一口棺材都買不起。之後遇到饑荒,年紀輕輕,便隻身一人外出闖蕩,迫於生活的壓力,朱元璋做了和尚。無奈政局動盪,民不聊生,寺廟也吃不飽飯,沒做多久和尚的朱元璋就離開了寺廟,幾經周折,輾轉多個地方,幾乎都是在靠着別人的施捨得以苟活。
其實這個時候朱元璋的生活已經很窘迫了,他必須為自己找一條活路,後來他接受了小時候的同伴湯和的建議,參與到了農民階級的反斗爭運動中,恰逢當時郭子興成立白蓮會,朱元璋便正式參加了元末農民的起義運動。
參軍後的朱元璋不再接受別人的救濟,相反,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一般,他會幫助戰友,也會體恤到百姓生活的不易。因為他和那些百姓一樣,在流浪的時候,最希望的就是國家太平,社會穩定,大家互幫互助。
朱元璋在流浪的時候見識到了很多地方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生活狀態,在每一次起義的過程中,朱元璋都有自己的見解,在他的幫助下,有好幾次的起義才可以化險為夷,他也因此得到了領導一定的關注。
入伍後的朱元璋非常注重加強對自己的訓練,訓練場上,他汗如雨下,戰場上,他敢於捨生取義,敢於盡力廝殺,所以朱元璋的智慧、勇敢也是越來越被人熟知。
郭子興很欣賞朱元璋,也越來越器重朱元璋,不僅是因為軍中戰友親如兄弟,他和朱元璋交好,更重要的是覺得朱元璋能力出眾,可以成事。為了拉攏朱元璋,郭子興便做媒,將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這讓朱元璋久違的感受到了温暖。
按理來説,後來朱元璋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理應多多照顧郭子興的後人,以報郭子興的知遇之恩,但是郭子興的後人結局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
郭子興一生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還有一個養女。養女馬氏在朱元璋還名不見經傳的時候就嫁給了朱元璋,也就是朱元璋的正妻,後來的鼎鼎有名的馬皇后。郭子興的親生女兒郭氏,也是嫁給了朱元璋,她為朱元璋生下了三男兩女,後來封為郭惠妃。郭子興的女兒們的結局算是不錯的,但是郭子興的兒子們,卻無一不死。
郭子興在濠州起義的時候,他的長子不幸死於戰爭之中。當時郭子興的長子也有三十多歲了,郭子興很看重這個長子,而且郭子興幾乎是把長子當作繼承人來培養,不過世事難料,長子去世了,甚至留給郭子興悲傷的時間也沒有,迫在眉睫的戰爭,讓郭子興只能強撐着喪子之痛,着眼於眼前的戰爭。
當年朱元璋和郭子興也存在內在矛盾,主要就是郭子興的次子郭天敍就和這位姐夫不和。郭天敍覺得父親很器重朱元璋,關於每一場的戰爭的走勢、局面,郭子興都會詢問朱元璋的意見,還經常拿這位姐夫和自己做對比。所以郭天敍明裏暗裏給朱元璋上了很多的眼藥,郭子興心中對朱元璋也有了一些芥蒂。
聰明如朱元璋,他不會不知道郭子興的想法,所以朱元璋便打算離開郭子興的勢力範圍,他想要離開濠州。於是朱元璋便帶着幾個心腹攻下滁州,在當地找到了不錯的兵源,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勢力。
只是郭子興在滁州受到了統治當局的排擠,他便帶着隊伍到了滁州。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在郭子興到了滁州之後,朱元璋便將自己的位置讓給了郭子興,自己去鎮守和州了。
後來,郭子興去世了,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繼承問題了。其實按照貢獻程度來説,朱元璋一定是能繼承的,但是郭子興畢竟是有兒子的,所以當權者就讓郭子興的次子郭天敍繼承了,而朱元璋卻要悉心輔佐郭天敍,這不禁讓人唏噓。
朱元璋和郭天敍兩人心中一直都對對方有諸多不滿,一山更容不得二虎,兩人勢必有一場權力的鬥爭,在兩虎相爭的這場鬥爭中,朱元璋算是大獲全勝。
郭天敍在領兵攻打集慶路之時,由於間諜反水,最終導致郭天敍在這場戰爭中敗下陣來。據説當時朱元璋知道這個間諜想要反水,但是朱元璋對郭天敍隱瞞了,導致郭天敍戰死。
而郭子興的幼子郭天爵,在得知二哥郭天敍是死於朱元璋的陰謀之後,便想要謀反,殺掉朱元璋,不料被朱元璋事前覺察到了,所以郭天爵也是難逃一死。
縱觀郭子興的後人,除了他的女兒得到了善終,其他人都是難逃一死。可見朱元璋的手腕絕對不是常人能比的,他能夠坐上皇位,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並不僅僅是因為他驍勇善戰,在很大程度上,他也算是一位政治家了,而且是一位有智慧的政治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