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育兒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以前老一輩人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不再流行。
儘管傳統的教育方式也有合理之處,但新一代父母們還是更傾向於放棄使用棍棒,而是言傳身教來教好孩子。
沒捱過打的孩子,和從小被打大的孩子,長大會有多大區別?
小賀和小希是發小,從小便一起玩耍,一起讀幼兒園,一起上小學,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然而,小賀和小希到底不是同一個爹媽養的,小賀的父母是企業高管,從小就對孩子的教育非常上心,學習的知識、做人的道理,都會耐心教導,“不動手”是夫妻倆共同的底線。
而小希的父母則截然相反,一言不合就是拳腳相加,自打小希記事起,不管一件事的起因為何,只要父母覺得自己做錯了,那就會動手打自己。上學後情況尤其惡劣,一次單元考成績不理想也會招來一頓打罵。
兩個孩子考上了大學,父母教育方式帶來的差距,自此暴露無遺。
小賀堅持每週末給家裏打兩次視頻電話,平時也經常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有什麼打算都會和父母交流;
小希不願意向父母袒露內心,離開父母的管教後放飛自我,整天無所事事,曠課、打遊戲、掛科,順利畢業都成問題。
經常體罰孩子,會帶來很多問題:
1、導致孩子叛逆
受到傷害,第一反應肯定是反抗,無論是人還是其他生物都是如此。
未成年的孩子沒有經濟能力,無法反抗家長,但這並不意味着孩子就心無芥蒂了,他們內心深處根植着逆反的種子,到青春期後會尤為叛逆。
2、導致孩子孤僻
孩子面對家長總是缺乏反抗能力的,一犯錯就被家長打,日久天長,孩子就會對家長產生恐懼感,這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
常年生活在對家長的恐懼之中,連原本應該是避風港灣的家庭都黑暗一片,孩子會變得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流。
3、導致孩子犯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
如果父母經常打孩子,孩子就也容易形成暴力、衝動的性格,處理事情方法極端,甚至會走上犯罪道路。
當然,一味的説教也未必能把孩子教育好,懲罰可以,但要適度,這其中的尺度需要家長自己去一點點摸索、掌握。
大家小時候有經常捱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