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王楙《野客叢書·龔張對上無隱》中寫道:"不掠人之美。"意思是不奪取別人的成績、榮譽歸己所有。"非己之利,纖毫勿佔;非己之益,分寸不取。"這一俗語也表明不是自己的利益,一絲一毫都不要佔有;不是自己的利益,一分一寸都不要佔取。
然而在巨大的誘惑面前,貪圖財產貪圖利益的"小人"何其之多?歷史上發生爭奪財產的鬧劇數不勝數,慶幸的是,法律這一公正的武器,始終會站在"正義"的那方。
曾有一名猶太人,名為哈同,他孤身前往香港與上海奮鬥,而後娶了一名中國國籍的妻子。他與妻子奮鬥在動盪的時代中,並獲得了鉅額的資產。
在他死後,數名伊拉克所謂"親戚"對其遺囑上的遺產分配提出異議,可終究沒有成功。在法律判定下,哈同的妻子依照遺囑繼承了這筆鉅額遺產,她成為了最後的大贏家。
哈同並非出身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之中,並恰恰與之相反,他的童年生活十分艱苦拮据。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哈同自然也不例外,他沒有讀過很多的書,獨自一人先來到香港奮鬥,卻沒想到在這裏竟然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於是,他又來到了上海,希望能夠在上海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他無疑是一個勇敢而有主見的男人。前往上海時,他的身上僅僅懷揣着六塊銀元,但他卻無所畏懼、心有壯志,他很快就找到了謀生的工作,並且還將他的猶太人老闆視作自己的超越目標。
努力與奮鬥帶給他前進的力量,而命運在此刻彷彿也垂憐於他。他遇到了那個改變了他命運的女人,羅迦陵。
羅迦陵的身世也頗為曲折,她自稱為中法混血,可法國父親很早便回了國,帶她長大的中國母親也在她六、七歲時過世了。為了生存,她嘗試過許多的工作,甚至在哈同要娶她時,她還身在煙花巷之中。
可哈同偏偏就是看中了她,他察覺到她身上的"助男運"後,便下定決心,此生一定要娶羅迦陵。很快,在哈同的奮鬥下,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這兩個孤苦的年輕人,在命運的安排之下,攜手開始面對生活的風雨。
而之後發生的一切也證明,哈同的眼光過人,而羅迦陵也絕不是一般的女子。她用自己過人的膽識與智慧輔佐着哈同,讓他一步又一步爬上自己夢想之中的高峯。
勇於把握時機許是因為過往的貧窮帶來的傷害,哈同夫婦從未停止過賺取錢財的步伐。但誰也沒想到,真正改變他們命運的,竟是那場清政府"不敗而敗"的中法戰爭。
1884年,法國軍隊因為由中國老將馮子材率領的軍隊而節節敗退,這自然讓中國人無比自豪與喜悦,但對於在上海租界的洋人來説,便是無形的恐慌與壓迫。
他們不得不去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中國最終獲得了戰勝的勝利,下一個要收拾的或許就是他們這些留在中國租界裏的洋人。因此,洋人們紛紛拋售自己的房屋,放棄自己的事業,帶着妻子與兒女逃回了各自的國家。
哈同一開始也是其中的一員,就在他做好準備不得不離開中國之時,羅迦陵卻留住他。她拿出自己典當首飾等換來的錢,拿給了哈同,並且勸説他要把握住這一時機。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隨着洋人逃命似的離去,上海的房價一落千丈,若是能在此時購入樓房,到時候房價回升,那便是一筆可觀到驚人的收入。
哈同最終聽從了她的建議,他們掏空自己的家產,開始了這場"賭博"。而結局,也證明了羅迦陵驚人的商業頭腦。沒人想到,原本勝利在望的中國卻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不敗而敗"。
於是,逃離的洋人們又再度回到了上海,但這時,上海的房價水漲船高,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光景。哈同夫妻倆也順利憑藉這一需要極大膽識的賭博,賺得盆滿缽滿,徹底成功改寫自己的命運。
哈同的事業越做越大,被人稱為"遠東首富",當初他為自己定下的那個想要超越的目標,早已不再能夠入他的眼。
多年過去,哈同仍然十分感激羅迦陵,他們之間那美好的愛情依舊如初。
1901年,羅迦陵與哈同計劃要興建自己的園林,並取名為“愛儷園”,由哈同夫婦名中各取一字組成。1909年,愛儷園擴建,成為當時上海社會名流和政界要人經常聚會的地方。
愛儷園象徵着哈同與羅迦陵之間深厚的愛情,他們終生未生子女,卻領養了20個小孩。平時,他們便居住在這愛儷園中,接待着從四面八方來的貴客,甚至包括孫中山、蔡元培等人。
除此之外,熱愛中國古典文學的哈同夫婦,還出資在愛儷園內開辦了倉聖明智大學,聘請的學者包括王國維、章一山、費恕皆、鄒景叔等。他們為熱愛中國古典文學的學子們提供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全包服務,甚至還為學子們提供學習、吃住的花費。
直到1931年6月19日,哈同在愛儷園中病逝。在生前,他留下了一份遺囑,用以分配他此生獲得的鉅額財產。遺囑裏規定了遺產由中國籍妻子羅迦陵繼承,數額巨大讓人咋舌,僅遺產税羅迦陵就需上交1800萬元。
如此龐大的財產自然惹得那些小人覬覦。這時,有兩名自稱是哈同近親的伊拉克人提出了上訴,他們認為按照伊拉克的法律,他們有權繼承哈同的遺產。但這一起訴遭到了法院反駁,英國法院認為哈同的已入英國國籍,因此應遵守英國法律,所有的遺產分配應該皆按照其留下的遺囑來執行。
就這樣,羅迦陵順利地繼承了哈同的鉅額遺產,這名中國國籍的女人,在丈夫身後用自己的聰慧與膽識默默輔佐了多年,終於守住了自己應得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