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類臉譜 光緒與慈禧的矛盾, 不在於變法而在於平衡
早在光緒主理朝政之前,慈禧就能破格允許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搞洋務運動,這在當時飽受清流和清廷頑固派的抨擊,如果不是慈禧的支持,洋務運動的各項改革根本就無法施行,所以表面浮華的同治中興,慈禧功不可沒。洋務派重臣李鴻章等人多次遭到朝中清流御史彈劾,但慈禧仍舊加以重用,張之洞與劉坤一這樣的宦海樑柱更是忠心耿耿,不敢造次。一直以來,慈禧對洋務派官員委以重任,支持清廷求變,但為何戊戌年間會對維新派殘酷剿滅,甚至不惜將光緒也牽連在內,這一切源於廟堂之上一個最重要的詞彙,那就是平衡。
對於慈禧這個女人來説,出身於貴胄之家,從小耳濡目染皆是宮廷鬥爭的心機和手腕,她又算是聰明好學,讀過古代王朝的興衰史,也讀過各式新潮著作,雖然處於深宮之中,卻是對當時時局最明瞭的人之一。同時也對把持清廷朝政存在巨大的慾望,極其善於權術,在當時風雲變幻的廟堂過招中屢戰屢勝,牢牢地攥着清朝的掌舵權,雖然甲午之戰中清廷一敗塗地,看似外部因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是清廷廟堂之上各個陣營勢力的同歸於盡。
所以慈禧最需要看到的就是各個陣營之間的制衡與爭鋒,她一面鼓勵清流派的道德文章,讓他們去攻訐洋務派,一面又給開明的洋務派以實權,讓他們做實事,去搞建設。但是維新變法中操之過急的康有為等人,直接觸碰到慈禧的逆鱗,在一羣年輕人的鼓動下,激情澎湃的光緒帝雖説多次和慈禧商量維新變法事宜,但也開始不甘心一直掌握在慈禧手中,當即藉着變法的機會重用自己的人,排斥慈禧的勢力,成為異軍突起的一個新的陣營,這自然是一直以來追求平衡的慈禧不願意看到的。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以及防止平衡被打破後的亂象叢生,慈禧叫停了這場看似轟轟烈烈,實則是一方唱罷,另一方登場的廟堂遊戲。
?最終的結局,即使換成光緒得以成功掌舵大清,爛攤子也並非一般人可以收場,他早已忘了平衡的重要性,急功近利地求變與折騰,沒有了制約存在的維新派,緊隨洋務或者守舊派固步自封的腳步,其實只是時間問題。而慈禧深知制約的重要性,而過於忌憚打破平衡後廟堂格局的動盪,所以一直謹小慎微,這些才是慈禧與光緒的矛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