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手握80萬人馬,抗旨不遵,崇禎死後卻痛苦,他真是忠臣?

左良玉手握80萬人馬,抗旨不遵,崇禎死後卻痛苦,他真是忠臣?

左良玉被稱為忠臣?他這個“忠臣”之名,是朱由檢,還是弘光、隆武、紹武又或者永曆所欽點?

左良玉根本就不是一個忠臣,也沒人説過他是忠臣,他擁兵自重之後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軍閥。

明史給他的評價也是“遂擁強兵,驕亢自恣,緩則養寇以貽憂,急則棄甲以致潰”,並且“是以卒至稱兵犯闕而不顧也”。

“稱兵犯闕”,説得難聽一些,倘若當時真讓左良玉成功了的話,他未必不會幹一干那挾君王而令天下的事。

這樣一個人,誰會説他是忠臣?

別説朱由檢又或者弘光、永曆這些個帝王了,哪怕是到了清朝,史官也毫不猶豫地將他打為奸臣。

左良玉手握80萬人馬,抗旨不遵,崇禎死後卻痛苦,他真是忠臣?

朱由檢之所以用他,説到底也是這個二貨帝王或殺死或逼死或逼走了那些堪用之人之後的無奈。

朱由檢不用左良玉,那就幾乎無人可用了。

1630年,也就是崇禎三年,袁崇煥死得不明不白。

1638年,也就是崇禎十一年,孫承宗被困高陽城,隨後以身殉國。

1642年,也就是崇禎十二年,洪承疇被俘而降,隨後祖大壽亦降。

1643年,也就是崇禎十六年,孫傳庭陣亡。

這幾個人在臨死或臨降之前,哪個沒有被朱由檢整過?沒有一個沒受過朱由檢的懷疑和冤枉。

左良玉手握80萬人馬,抗旨不遵,崇禎死後卻痛苦,他真是忠臣?

朱由檢當時對待將領是什麼態度?

打贏了,要麼覺得你功高蓋主,要麼覺得你有異心,所以興匆匆地和坐鎮京師享受沒人美酒的文臣想盡辦法給你定罪。

打輸了,那就更好辦了,隨隨便便定你一個指揮不力,或者臨陣脱逃,或者喪師辱國,就能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實際上我認為洪承疇一開始並不想降,可是他真的已經走投無路了。

哪怕他不降,哪怕清軍放了他,他回到了京師之後,也不會有活路。

可是他降了,他不僅還有一個未來可以期待。

對於當時的洪承疇來説,與其回去受朱由檢和那幫混賬文臣的氣,讓他們砍頭,還不如接受清朝的好處。

孫承宗和孫傳庭這樣的忠貞之人,在朱由檢手底下也難免有那鋃鐺入獄的時候。

左良玉手握80萬人馬,抗旨不遵,崇禎死後卻痛苦,他真是忠臣?

朱由檢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把自己逼到了一個沒有退路的死衚衕,左良玉也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脱穎而出。

這已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除了左良玉,朱由檢真的已經快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了。

他不用左良玉,難道他還能親自披裝上陣不成?

左良玉是一個孤兒,所以他小時候的生存環境很惡劣,擁有極強的生存能力,這樣的人最適合亂世。

因為亂世可以不用再看出身和讀沒讀過書了,只看你夠不夠勇敢,只看你夠不夠狠,只看你敢不敢拼命。

只有你足夠的勇敢,足夠的狠,再有一點聰明才智,也不需要你像孔明、劉伯温那樣的聰明才智。

那就很容易在亂世之中站穩腳跟,甚至是成為一號不可或缺的人物。

左良玉手握80萬人馬,抗旨不遵,崇禎死後卻痛苦,他真是忠臣?

左良玉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那種狠勁、拼勁,也有那種可以小有成就的聰明,更有那種運氣。

所以,他雖然出身不行,但他終究還是從人羣中闖了出來。

朱由檢用左良玉,從來就不是因為左良玉是忠臣,而是左良玉成為了當時唯一可用並且已經逐漸成了氣候的人。

崇禎十五年,左良玉兵敗而走襄陽,朱由檢讓他去開封和侯恂會合,他因畏懼李自成而不去。

看到了吧?左良玉怕李自成,但是卻不怕朱由檢

等到開封落入了他人之手之後,朱由檢那個氣啊,下令罷了左良玉的官,可是又不敢治他的罪。

沒辦法啊,左良玉手裏拿着刀呢!

朱由檢不僅不敢治左良玉的罪,還得好聲好氣地哄着他,到了崇禎十七年的時候還封他為寧南伯。

左良玉手握80萬人馬,抗旨不遵,崇禎死後卻痛苦,他真是忠臣?

這樣的左良玉,朱由檢會説他是忠臣?只是不得不捏着鼻子違心地叫他一聲左愛卿罷了!

左良玉雖然擁兵80萬,可實際上他對老朱家沒多少貢獻。

或者説他在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之後,就已經打定了擁兵自重的主意,想盡辦法要好處而壯大自己。

他以討伐馬士英的旗號“稱兵犯闕”,難道真是為了清君側?非也!

倘若讓他成功了,那麼就只有兩個結果,一個是當個董卓,另一個就是直接取弘光而代之。

不過,左良玉也沒那個命,竟然在關鍵時刻病死,讓他十幾年的打拼付之一炬。

朱由檢死後,左良玉痛哭?一場戲而已,何必當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7 字。

轉載請註明: 左良玉手握80萬人馬,抗旨不遵,崇禎死後卻痛苦,他真是忠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