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最久的王朝,一共八百多年,不過到了後來,周王室的權力也逐漸衰微,各個諸侯乘勢爭權奪利,打的不可開交,不少大大小小的國家都消失在歷史的煙雲當中,春秋初期的109個大大小小的國家,打了數百年之後,戰鬥越來越激烈,等到了公元前4世紀,只剩下20多個,因此也被史學家稱之為戰國時代,到了後來,最為強大的七個諸侯國又脱穎而出,稱為逐鹿中原的競爭對手,他們又被稱之為戰國七雄。
可以説這七個國家,每個都曾經有過一段各領風騷的光輝時刻,但是有兩個卻堪稱是最為倒黴的國家,無論是哪一國強大,似乎第一個捱揍的總是他們,這就是魏國和韓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分晉,魏國也就正式誕生了,在戰國250年曆史當中,魏國是最先強盛並且稱雄的國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的地位。然而魏國的地理位置,註定了他們不太平。
他們周圍的趙齊秦,沒有一個不是狠角色,在354年,魏國到了最巔峯的時候,率領衞宋兩國,攻克趙國城池,並且包圍了邯鄲,然而在齊國人的救援和秦國人的偷襲下,只好放棄了據點。此後,韓國因為魏國國君稱王,因此斷絕了和他的外交關係,再次遭到攻打,又是齊國人幫助韓國,擊退了魏軍的進攻。之後魏國便慢慢處於被動防守狀態。到了公元前293年,秦國為了打開中原通道,決定發動入侵韓魏的作戰,秦將白起一舉殲滅魏韓聯軍24萬人,這一仗過後,魏國和韓國無力抵抗秦國,只好求助趙國,三家重新修好。
事實上我們看一下魏國戰爭年代表就知道人家過得有多麼不容易了。419年秦攻少梁、413年齊楚攻魏,401年秦攻魏、379年趙攻魏、378年狄軍攻魏,370年趙韓攻魏、368年田齊伐魏。。。基本和魏國接壤的國家,都打過它,這是因為魏國的國土比較富饒,而且它也成為了秦國和趙國想要東進南下必須拿下的土地,在以後的戰爭中,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徹底衰落下來,等到了公元前225年,最終被秦國所滅。
至於另外一個國家韓國,地位就更加卑微了,它本來就是七國之中實力最為弱小的存在,還夾在最中間,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所包圍,根本沒有發展空間。為此韓國的基本國策就是結盟,要麼跟着趙國打秦國,要麼跟着魏國打趙國。但是還是免不了被欺負的命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和秦王進行商鞅變法之後,兩國成為七雄最為強大的存在,韓國更是一點點被蠶食領土,公元前230年,韓國便成為了六國之中第一個被秦國所滅的諸侯國。
坦率來説,魏韓的境地,有點像是歐洲的德國,既有十分的機遇,也面臨着四方皆敵的危險,導致自身因為面對多方面的威脅,從而疲於奔命,十分被動,因此拋開戰爭的正義性不談,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輸,地理環境也佔據了很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