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心理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專注的現象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就不要把目光完全放在孩子的心理上,而是要全面調節孩子的心理背景。孩子的心理變得強大了,他的專注力也會慢慢專注起來。
這個心理背景有兩個核心要素:一是角色,二是情緒。有關角色的作用與意義,我在前面章節的內容中已有描述,在這裏不再贅述,我們主要來談一談情緒問題。
人類是這個星球上的萬物之靈,但人類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理性的,有些時候會做出很多非理性的事。為什麼?因為人類的行為無一不帶着情緒色彩,還不夠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你有什麼樣的情緒,你就會為你的心理世界塗上什麼樣的背景色,進而做出什麼樣的行為。
以心境為例。心境是一種微弱而持久,可以影響個體精神生活的情緒狀態。當一個人產生某種情緒後,往往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他的言語、行動、思想和接觸的事物都會染上同樣的情緒色彩。
當心情舒暢時,他説話和顏悦色,做事勤快利落,遇到什麼事情都想得開,都感到滿意。
當悶悶不樂時,他就會覺得什麼東西都籠罩着一層灰色,做什麼事都不開心。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憂者見之而憂,喜者見之而喜”。
心境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有着極大的影響,積極良好的心境使人朝氣蓬勃、心情振奮,勇於克服困難,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消極的、不良的心境會使人萎靡不振、懶散無力,從而陷於被動,降低學習和工作效率。
所以,我們要注意調節孩子的情緒,使他們時刻處於積極樂觀的狀態之中。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可使孩子樂於學習,樂於進行專注力訓練。在我的工作室裏,有一條重要的評價指標,那就是孩子願不願意來這裏。他們在到這裏來的路上,是期待還是反感?
如果是反感,我們首先要做的工作不是對孩子進行訓練,而是調節孩子的情緒狀態。因為在負面情緒的狀態中,孩子的訓練工作很難取得成效。
如果孩子積極樂觀,那麼他的學習和訓練會快速取得效果。保加利亞的心理學家拉扎諾夫創造了一種被認為十分神奇的教學方法。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有的學生3個月左右時間就能嫺熟地掌握一門外語,還有的學生甚至在一天內就學會了上千個單詞,而且成功率高達98.08%。
1977年,在一次多國學者參加的學術會議上,這種教學方法經過嚴格驗證並被學術界所認可。那麼這種方法的秘訣是什麼呢?説來也並不複雜,就是以暗示為工具,放鬆學習者的身心,讓他們的情緒處於快樂的狀態,然後知識的輸入就變得極為順暢了。
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給他兒子的詩中有這麼兩句:“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同理,在調節與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的時候,我們不能把目光全盯在專注力上,建構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背景,也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