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
子夏説,一個人每天學習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每個月都複習和回顧自己會了的知識,這樣可以説他已經做到好好學習了嗎,還是説這只是踏入學習殿堂的開始。
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
這句話雖然不是孔老夫子説的,但是從他弟子的言論中,足以看出孔子的影響力,這和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思想是相一致的,學習是終身的,它沒有規定終點,你要是認為自己學富五車,不用在繼續探究學問了,那麼恭喜你已經快被時代遺棄了,因為你連最基本的謙虛都沒有學到。
學習關鍵在於堅持,而且我們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在不斷汲取知識的時候,我們還在不間斷的忘記知識,那麼怎麼辦呢,這就需要我們回顧自己學過的東西,或者是對學過的東西做一個總結,和看書一樣,要是能把一本厚厚的書讀到一本薄薄的筆記,那麼這也是有所收穫的。
對於温故知新這一點,孔子以身作則,孔子曾向師襄子學琴,但是他把一首曲子反覆彈奏,師襄子覺得可以換了孔子還是不同意,直到他真正掌握了歌曲的節奏、韻律甚至等到音樂全部鑲嵌進孔子的身體,最後孔子竟領會到更高深的層次,他與歌曲的創作者產生了共鳴,他似乎在那一刻讀懂了作曲家的內心想法,這是多麼奇妙的感受啊。
孔子做事貴在堅持,也許這也是他能夠成為聖賢的原因吧,如今每個人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更應該把這一優良傳統發揮出來,在學習中變得愛思考,在就業中變得能思考,只有這樣,人們才能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實現自身價值。
子夏問曰 巧笑倩兮
子夏問自己的老師孔子:“笑的真好看,那一雙動人的眼睛是如此的明亮,這是用樸素的淡妝來裝點的啊。這幾句話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
子夏問曰 巧笑倩兮
孔子説,這是再告訴我們,看事情的過程,是先有一個大概的倩影,才能在上面一點一點繪出美麗。子夏又問了,那麼照這樣説推行周禮也是之後的事情,首先要做的是穩定國家,推廣仁政,之後才是推廣禮法,這樣才能達到國泰民安。
孔子説,仔細啊啊,你此言一出,有演説家的風範啊,我都被你啓發了,今後我們可以一同討論《詩經》了,我認可你在推廣禮上的成就。
子夏從孔子所得先有白底再有畫面,領悟到要先推廣仁政才能更好的實行周禮,是他自身應變能力高的表現,可見子夏在之前一定有所準備,想要將孔子引上談論仁政的方向上。子夏在外當官,確是是具備了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自身的素養和學識也有所提高。
所以孔子對他大家讚賞,並説以後邀請子夏和自己一起探討詩經的有關問題,這是對子夏的極大肯定,我們知道,禮作為起到約束作用的外在形式,單單獨立出來是不存在的,只有當人們都對自己有一個認知,而且有一個思想統一領導者大家的時候,這時候加入禮的規範條例,不僅大家都能理解,還能很好的尊崇禮。
所以,這時候,就需要仁來作為一切的基礎,只有在仁的基礎上,才能讓外表的禮節和內心的仁德很好的結合在一起。
子夏曰賢賢易色
子夏説對待妻子,看中的應該是她的品德,而不應該只注重外貌;對待自己爹媽,我們要精心盡責;侍奉君主的時候能為他付出生命;在和朋友一起的時候,能説話不撒謊沒這樣的人就算沒學習過,我也認為他學問很高。
子夏曰賢賢易色
南懷瑾先生對子夏的豔豔易色有獨特的解釋, 兩個賢其實代表着不同的含義,第一個是動詞第二個是名詞,是指有學問的人。易是改變,是持續的變化,色是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見賢思齊有着差不多的思想表達。
那麼古人如宋儒對於易色又是怎麼解釋的呢,他們對於色解釋成女色,就是説看到賢人,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馬上就追隨他的腳步了,甚至連自己的太太也不要了,要是真的是這樣,那孔夫子一定不會高興,這是違反人情的事情啊。
其實這個色字的解釋,就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看到一個人,他的學問很高,懂得很多,然後他表現出的舉動,他的談吐,都説明他是一位有修養,而且本領很大的人,那麼我們再見到他的時候,就會對他特別尊重,因為這樣的人值得受到好的待遇。
對他恭敬的程度是對賢德之人的肯定,這是很容易明白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的想法,對於好的人,我們總是不用憐惜對他的讚美之情,會不自覺的向他靠攏,對他友好,這都是人世間時常會發生的事情。
而楊伯峻先生則又將它上升到王朝統治,封建奴隸這個更高的層次上去了,他告訴我們不可以貌取人,而要通過品德來判斷。
子夏問孝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有一天他去問孔子,老師啊,你説什麼是孝順嫩,孔子就説啊,和父母相處的時候能保持和顏悦色的狀態是最難的了,我們都説父母有事情我們替他們做,在吃飯的時候讓長輩先吃,難道孝順就只是這樣嗎?
子夏問孝
孔子的回答就非常值得推敲了,他採取發問的方式兩個反問句説明了當下很多人對孝都存在誤會,很多人認為的幫父母勞動,有好吃的先給父母吃這樣就是孝順了。其實不然,有好吃好喝的這種事情連一般的家畜都能做到,而我們人,僅僅做到動物那樣就足夠了嗎?
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我們有着高級的思維,所以我們不能和動物相提並論,我們要做到的應該是更多的對父母精神方面的滿足。讓父母衣食無憂,安享晚年這是最基本的標準,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讓父母有快樂的精神生活。
如今的社會也是如此,孩子對父母,沒有了先前的那份愛,雖然我們會定期寄錢給父母,我們會一個月抽一次回家陪陪父母,回家品嚐父母為我們做的飯菜,我們認為這就是盡了孝道了。但是你知道嗎,當父母知道你要來家裏的消息後,提前一週就開始準備了,他們回憶你小時候最愛吃的菜,他們去菜場準備一樣又一樣的的食材,雖然他們拿着你給的大把鈔票,但還是要和小攤的店主討價還價,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找回過去那熟悉的感覺。
但是一切都隨着你的離家,你的長大,在外工作變得模糊,變得需要滿滿回憶,不是父母把我們淡忘了,而是他們老了,他們需要我們給他們的寧靜,需要我們一起來重塑記憶的美好。
子夏為莒父宰 問政
孔子的學生子夏在魯國當官,有一次他來拜見老師,剛好有很多問題想要想老師請教,孔子告訴他,做事要不拘小節,成大事的人尤其忌諱這一點,不要只抓住眼前的小利益,要目光長遠,只圖小利,反而最後達不成目標。
子夏為莒父宰 問政
子夏在政治上有不懂的地方,來請教孔子,孔子説我們這些為君王服務的人啊,要做到比君王看的還要長遠,我們這種人,有兩個毛病千萬不能犯,一個是急躁,遇事的處理方式不是越快越好,不是説統治者分配來的任務,我越快完成就越能得到賞識,如果不是考慮再三,我勸你不要輕易開展。
我們説欲速則不達,這道理都懂,但真正應對其問題來又把它拋在腦後,這樣是不行的。你為統治者出謀劃策的時候,還要記得將目光放長遠些,要是能考慮到君王考慮不到的,就是你的本事了,我們都知道,歷朝歷代中,志存高遠的人往往能成就一番大業,而他們收穫的或許是比自己之前付出的多了好幾倍。
但是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呢,最終得到的不過是他們眼前的東西,這種沒有未來的做法,子夏可千萬不要去考慮,如果因小失大,那才是真的不值得啊,我知道子夏你有時會被時局迷惑,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判斷,但是這不怪你,每個人都會犯錯,人們也常常在迷惘。
所以我特意提醒你,做臣子的要把國家放在第一位,要為謀求國家長遠的利益而奮鬥終身。
子夏見曾子
子夏拜見曾子,曾子問,你怎麼胖了?子夏説,我為了贏得勝利,所以把自己養胖了。曾子説你説的是什麼事啊,我怎麼不知道?子夏回答,我回到家中,看到堯舜當帝王的時候,天下一片太平,君王和百姓都能守仁德,我覺得很快樂。
子夏見曾子
我出門遊玩,看到那些有錢人過的生活那麼安逸,要什麼有什麼的日子誰不想擁有呢,我就認為有錢了才會快樂,這兩個想法在腦子了爭論,勝負難分,我寢食難安,一直在思考問題,所以就瘦了。但是現在是先王的仁德勝利,我就沒有雜念,專心推廣仁政,所以我就胖回去了。
這就告訴我們,在追求利潤的時候要去激發不同利益的積極性,發揮它原有的創造性,這才是推動市場經濟的重要因素,用另一種方式説,在當下市場經濟穩步運行的情況下,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為之努力,為了能在這個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獲得新生。
而且還向我們揭示了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還要兼顧道德,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市場經濟就是道德經濟這一道理,我們在為自己謀利益的同時,不能把自身利益的發展建立在損害他人利益上。我們要用正當的手段,不能做違反法律的事,不能越過法律這條底線。
這就要求每一位企業家在致力於自身產品的創新發展的同時,還要為民眾考慮,除了考慮他們的需求是什麼,還應該考慮維護他們的利益,加強 產品質量,提高技術,降低成本,這些都是身為企業家應該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