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唯一留下了的狀元試卷, 字跡堪比印刷體, 令書法家汗顏

古人認為,“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乃人生四大幸事。尤其是金榜題名,堪稱古代讀書人最為激動的時刻,其激動指數超過洞房花燭夜。古代的科舉考試,就像現在的高考一樣,一定會有狀元的誕生。現在的文理科狀元,都是各省第一名的考生,而古代的狀元難度更大,全國有且僅有一個。

古代唯一留下了的狀元試卷, 字跡堪比印刷體, 令書法家汗顏

據史書記載,長達近1300年的科舉制度中,共誕生了近800名文武狀元,而文狀元超過500名。因為戰爭及紙質試卷的不易保存等原因,幾乎所有狀元的答卷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幸的是,有一位明朝萬曆年間的狀元答卷得以保存,也成為現存的唯一一份古代的狀元試卷,其字跡堪比印刷體,令很多書法家膜拜。

古代唯一留下了的狀元試卷, 字跡堪比印刷體, 令書法家汗顏

古代唯一留下了的狀元試卷, 字跡堪比印刷體, 令書法家汗顏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狀元趙秉忠的試卷,是他的13代孫趙煥彬先生捐獻個國家的,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一般來説,狀元的試卷都保存在皇宮中,為何趙秉忠的試卷會留到民間,這依然是一個未解的謎團。但是,假如這份試卷保存於明朝皇宮,估計我們今天也沒有機會看到了。

古代唯一留下了的狀元試卷, 字跡堪比印刷體, 令書法家汗顏

從試卷中可看出,當時皇帝出的殿試題目為《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趙秉忠在試卷中,開門見山地指出,帝王執掌國家政權,要把國家治理得和諧興旺,就必須有“實政”和“實心”。並針對當時明朝的社會現實,給出了廣開言路、嚴懲貪腐、提倡節約及安定民心等十項治國興邦之建議。

趙秉忠的狀元卷距今已有400多年了,答卷人從總結歷史和當時的社會現實出發,不怕冒犯皇上的威嚴,大膽地提出了治國安邦的建議和措施,可謂是針針見血,針砭時弊,在古代的封建社會非常難得,其中有不少至今也仍然有借鑑意義。


更難得的是,萬曆皇帝不僅沒有懲罰他,反而因此欽點他為當科狀元,也體現出了萬曆的雄才大略,並不是有些史書上説的那樣荒廢朝政。其他不説,單憑這份狀元試卷堪比印刷體的字跡,足以令人欽佩,很多“書法家”都不一定能達到這種高度吧!

文/史學界的9527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66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唯一留下了的狀元試卷, 字跡堪比印刷體, 令書法家汗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