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鮮南北戰爭爆發 。起初北方軍隊以勢如破竹的態勢橫掃南部大片土地,南方政權武力抵禦北方的進攻,於是請求聯合國出面干涉。最終,在美軍糾集十多個國家的軍隊干涉下,半島的局勢急轉直下:南方方面非但收復了大部分丟失的土地,甚至還一度將北方的政權趕出半島。
若干年後,關於這場戰爭到底是什麼人先挑起來的話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是不管怎麼説,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保持半島的南北對峙,其實符合東北亞地區,除了半島本身之外所有國家的利益。因此宛如美國見不得南部政權敗亡一樣,中蘇也不能坐視北部政權敗亡。於是,中方派出了志願軍進入半島,參與對北部政權的支持戰爭,這一戰爭,大約持續了三年左右,對後世的影響,現在依舊存在。
志願軍的奇蹟
其實對於戰爭的局勢,美國內部雖然也有人考慮過中蘇會不會干涉的問題。不過美國的智庫學者主流認為:中蘇未必會干涉。美國並不顧慮蘇聯的問題,而對於中國,其實大多數美國智庫都沒考慮:因為當時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國,並且已經連續經歷了十多年的戰爭,是不會有意願以及有能力介入半島的戰爭的。
是,美國想錯了。中方介入半島以後,讓美軍猝不及防,並且由於半島的地理因素,也導致了戰爭局勢出現了出人意料的變化:半島北部多是以山地為主,美軍雖然強悍,但如果沒有機械化部隊的助攻,其優勢也會減少大半,而南部則是以平原為主,因此,美軍的機械化部隊可以做到橫衝直撞。
而我方在山地戰方面,明顯強於敵軍,因此很快,美軍被迫撤退回三八線以南。這期間,我方還一度光復漢城(今首爾)。
由此,交戰雙方圍繞着三八線一線進行了長期的爭奪。雖然志願軍沒能幫助將美軍趕下海,但是美軍也沒能再往北推進一步。並且,戰爭持續了三年時間以後,交戰雙方都有厭戰情緒:
首先,我方將士雖然作戰勇敢,但是武器都是採購於蘇聯,這是需要支付採購費用的,而我方當時的財政還是很貧窮的,因此戰爭多持續一天,對我方廣大人民來説就越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其次,對於美軍而言,美軍在半道上付出的巨大傷亡,是之前美國的政客們所不曾想過的,因此,由於美軍的巨大傷亡,加上這場戰爭也讓美國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因此美國社會內部,反對戰爭的呼聲此起彼伏。美國政府由此承受巨大壓力。
因此雙方經過一番斡旋,最終在1953年左右,雙方簽訂停戰協議,自此,半島基本上恢復了和平(按:但是法理上,半島雙方依舊處於停戰狀態)。
不過這場戰爭,志願軍創造了一個奇蹟:因為近代長期被視為“東亞病夫”的中國,居然能在半島和美軍進行短兵相接,真刀真槍對陣三年,並且沒落下下風,這一點,讓世界對中方刮目相看。甚至因為這一戰爭的結局,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都受到巨大打擊:因為日本戰敗後,國內的軍國主義餘孽鼓吹:如果不是美國介入中國的抗戰,中國肯定打不過日本,因此骨子裏不認為中國是戰勝國,但是,志願軍在半島上遏制住了美軍的進攻,並迫使美軍主動求和,等於事實上承認戰敗,這一事件,讓日本的右翼勢力的氣焰受到了巨大的削弱:畢竟,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中國人打敗了美國人。
美國得失
半島上的這場戰爭,除了半島本身以外,涉及到了中蘇美三方。
其實在1950年,美國對寶島上蔣家朝廷早就將其棄之如敝履:畢竟老美也覺得,蔣家父子實在成不了氣候,而我方也在緊鑼密鼓籌備對寶島的解放。後世有種説法:認為當時蔣家父子已經做好了寶島被解放後,他們去菲律賓流亡的準備。不過,因為半島的戰爭,我國國內的一切戰略資源,都被用在了半島的戰爭消耗上,這也導致了兩岸尷尬局面延續到今天。
不過對於我方來説,這一戰爭也有好處:那就是最起碼這一戰爭可以向世界宣告: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西方殖民者可以輕易決定遠東局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一戰爭也恢復了民族自信心,鼓舞了民族時期乃至第三世界各國人民的鬥爭士氣,對世界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起到了鼓舞作用,而這一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原本的殖民體系的瓦解。
此外,當時中國的產業格局:當時“大三線”還沒有建設,國內原本的工業家底,幾乎全部集中在東北地區。一旦半島北部成為親美政權所控制,那麼,中方將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畢竟近代以來,國家的綜合實力強弱,一定程度上和其自身的工業發展水平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中國為求發展,也要防止半島北部被親美政權控制。因此從這點來説,中國實現了目的。
並且,被視為“積貧積弱”的中國所打敗,美國的國際威望和國際形象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和動搖。並且對於美國來説,起初美國打算全面圍堵蘇聯等新興的紅色國家。因此蘇聯和東歐各國承擔的壓力十分巨大,並且很難取得較為長足的發展。但是由於半島戰爭的關係,美軍將大量精力投放在半島上,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蘇聯以及東歐各國減輕了戰略壓力,因此戰爭期間,蘇聯和東歐各國迎來了一定的發展期。並且,中國購買的蘇聯軍火的花費,可以收一分錢沒少,都支付給了蘇聯,蘇聯算得上利用這場戰爭,而發了一大筆橫財。從這點來説,蘇聯成為了一大贏家,而美國則蒙受了一定的損失。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主體上來説,美國確實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