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曾孫淪為酒鬼,寫了一首打油詩説盡世態炎涼令人唏噓
唐太宗李世民有14個兒子,但這些龍子龍孫們運氣不佳,有的早殤夭折,有的犯罪被貶黜,有的在激烈的皇太子儲位鬥爭中落難,有的在武則天篡位期間遭到屠戮清洗,只有唐高宗李治支脈後裔繼承皇位,其他倖存下來的寥寥無幾。他的大兒子李承乾的人生最有代表性。
李承乾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的長子,公元619年(武德二年)生於長安承乾殿,李世民因殿為名,給他取名李承乾。公元620年(武德三年),還是個吃奶娃娃的李承乾被封為恆山王,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就把李承乾立為皇太子,成為未來的唐朝儲君。
貞觀十七年,父子二人矛盾激化。眼看儲君之位難保,李承乾狗急跳牆,勾結兵部尚書侯君集、左屯衞中郎將李安儼、洋州刺史趙節、駙馬都尉杜荷等謀反,結果失敗告終。李世民震怒不已,把李承乾廢為庶人,發配荒涼遙遠的黔州,一年之後李承乾死在那裏。
武周時期結束後,唐中宗李顯在位期間,為了重振李唐皇室,大力提拔重用李唐後人。李象之子、也就是李世民的曾孫李適之,由此時來運轉,歷任左衞郎將、通州刺史、秦州都督、徙陝州刺史、河南尹等職。
但倒黴的是,他與唐朝頭號奸臣李林甫同朝為官,李林甫陰狠忌刻,嫉賢妒能,利用唐玄宗的寵信,百般排擠傾軋李適之。李適之由此逐漸失寵,地位岌岌可危。為了自保,李適之被迫於天寶五年(746年)辭官,回家閒居。
滿腔報國之心的李適之,眼看奸臣當朝,國事糜爛,他卻自身難保,憂從中來,無可派遣,從此喜歡上了喝酒,而且每次必定喝的酩酊大醉,爛醉如泥,淪為酒鬼。
李適之本來不以詩文見長,但每天與賀知章李白等這些一流大詩人為伍,耳濡目染之下,也學會了寫詩,但他文采不高,詩中每每大量使用口語、民間俚語,是標準的打油詩,但其中也偶有佳作。
這首詩雖然不那麼雅緻,不脱打油詩本色,但卻深刻地揭示出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趨炎附勢的不良現象,令人唏噓不已,深受後世好評。杜甫《飲中八仙歌》中的那一句“銜杯樂聖”,就從他的詩作化裁而來。
參考資料:《全唐詩》《新唐書》《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