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明朝國號來源是什麼?真的是和傳説中的“明教”有關嗎?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經典

國號這個東西算是中國特色(或者説東亞特色)了,在中國古代史上,國號的確立往往被作為一個朝代開始的歷史標誌,那麼這些國號都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中國古代的國號是有規律的,首先説説夏商周,這三朝本來不存在國號,是後人追記的,夏商周其實本都是部落的名稱。
秦朝開始,中國首次成為了統一帝國,大一統概念深入人心,秦人最早是生活在東方的部族,和商人關係友好。後來武王伐紂時因為站錯了隊伍被周人懲罰,舉族西遷,秦人於是在今天甘肅天水一帶繁衍定居下來。從甲骨文字形來看“秦”字為禾草的樣子,禾草在古代是飼養馬匹的重要飼料,反映了秦人祖先擅長養馬的真實歷史。

秦,其實也可以説是部落或是地方名稱。
秦朝之後,漢唐宋等朝呢?這些朝代多是以政權發祥地作為國號的,漢朝因漢高祖劉邦曾被項羽封在漢中郡和巴蜀做漢中王;晉朝符合司馬氏的籍貫封地;隋朝的國號,源於隨州,本應寫作“隨”,但隋文帝因忌諱“隨”字有“辶”(即走之旁),恐隋朝國運比前朝不長久,遂改“隨”為“隋”;唐朝則是因為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被北周武帝追封為唐國公…

國號的應用有着嚴格的等級標準,例如封國的國名不能稱為“國號”
這些國號,通常都是來自政權起源地或者來自皇族先祖的封爵。
但是這從元朝開始不存在了,為啥,元朝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不可能有什麼政權起源地更沒有封爵,所以從《易經》中取了國號,而且元朝是“單字國號”和“雙字國號”的分水嶺,元朝之前的國號都是單字的,但元明清三朝的正式國號是“大元”,“大明”,“大清”。
但是,有一個問題,到現在歷史學家都不能確定,明朝的“明”是啥意思。
這個問題明朝政府官方沒有給解釋,但是有些武俠小説(對的,就是《倚天屠龍記》)給了個説法:這來自“明教”,因為朱元璋曾經加入明教,那是這個原因嗎?
先説結論:基本不可能。

首先,朱元璋本人並不是明教的人,元末義軍確實錯綜複雜,朱元璋是屬於紅巾軍這個系統的,這個系統打的招牌是 “白蓮教”和“彌勒教”,和波斯傳過來的明教沒有關係。

對了,大家可能只從武俠小説中聽過明教,認為這是個武俠門派,其實並不是,明教不是啥有神秘感的東西,它是確確實實的一種古代宗教,它原名摩尼教,起源於波斯(今伊朗),在唐初傳到中國,一開始不怎麼受待見,不過在西域回紇地區(今天的新疆維吾爾地區),摩尼教卻成了國教。安史之亂後,由於回紇出兵幫助唐朝平叛有功,其成為唐朝重要的盟邦,為了給回紇面子,摩尼教被允許在中國傳播。
但回紇政權完了之後,唐朝國內保守勢力抬頭,會昌年間唐朝毀佛,連帶驅逐一切外來宗教,摩尼教也被打了,只能再民間悄悄傳播。既然是秘密的組織,所以就帶了些反政府的色彩,後來很多亂七八糟的起義都是打着明教旗號。

但,作為大規模有組織的宗教,明教毫無疑問是不行了(不能公開活動不可能成氣候),宋朝之後在中國其實就看不到成體系的純摩尼教活動了,但宗教這個東西大家知道,即使被禁止了總有些習俗留下來。舉個例子吧,現在中國人絕大部分並不信宗教,但也有些類似宗教的習俗,比如清明祭祖啊,拜玉皇大帝啊什麼的,這其實某種程度也可以看成了道教習俗中的一種,只不過咱們是當傳統民族文化。
摩尼教沒了,但可能在中國有些殘存,但他們通常融入了中國本土宗教當中(主要是道教和本土化佛教),這時候的中國明教和原始的波斯摩尼(牟尼)教已經沒什麼關係了,完全是中國本土化的民間秘密結社,傳説宋朝方臘起義就和這種殘存的明教有關。
元末農民起義呢?元朝有些起義軍可能是有這個明教成分的,但是在元朝,白蓮教和摩尼教還是分得清清楚楚(不過白蓮教裏面確實也吸收了一點明教的成分),紅巾軍起義可以認為和明教沒有關係。

那把“明朝”和“明教”聯繫起來是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這最早來自於1941年吳晗先生的文章,此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之吳晗先生的學術地位,這種觀點長時間被成為學術圈主流(金庸先生寫《倚天屠龍記》的時代,這便是學界主流意見);但這文章的觀點其實是錯的,當然這不怪吳晗先生,因為那個時代研究水平有限。
八十年代之後,隨着新的史料出現,這個觀點已經被認為是錯誤的了,朱元璋和明教也沒有關係,手下可能有些人有明教色彩(做大了後吸收了別的勢力,指不定就是殘存明教系統的)。

那明朝國號到底是來自何處呢?剛剛提到了,至今沒有定論,但可能確實和宗教有關,不過不是明教而是白蓮教,因為明教宣傳的是“彌勒降生,明王下世”。
順便説一下,朱元璋當了皇帝后,不可能再容許這種民間結社存在,洪武六年,朱元璋命刑部尚書劉惟謙等修訂《大明律》。“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聖,自號端公、太保、師婆,及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雲眾等會,一應左道異端之術、或隱藏圖像,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