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今天給大家展示一組清末人物老照片,拍攝地點在福建省,拍攝時間在1900-1910年之間。這些照片不是普通的肖像照,人物都處於某種具體的場景下,或是勞作或是休閒,非常生動,有很強的生活氣息。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兩位女性展示髮髻。

左邊為帆船髻,在福建、廣東沿海地區的女性羣體中非常流行。帆船髻髮式乾淨利落一絲不亂,額前不留劉海,後腦梳成半弧形髮髻,用夾子夾起來,就像升起的船帆。右邊為燕尾+盤髻髮式。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傳教士創辦的蒙養院。

照片中,一位年輕的中國女性正在教孩子們認識英文字母。這可能是最早一批學習英語的幼兒了,不知道他們長大後有沒有用上這門外語?相比之下,現在的孩子上英語補習班也沒啥奇怪的。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彈棉花。

古人彈棉花用大木弓,以牛筋為弦。師傅用木棰頻頻擊弦,使板上棉花漸趨疏鬆。棉花彈好,做成棉胎用來絮棉被、棉衣。彈棉花是一個老行當,現如今手工彈棉早為機械所代替,可能在個別農村地區還能見到。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神情嚴肅的石匠。

他一手拿鐵錘,一手拿鐵錐,正在雕琢一塊大石頭。那副眼鏡使他嚴肅的表情看上去又有幾分可愛。從遠古時代把石頭打磨成簡單的工具,到後來把石頭加工成千年流傳的藝術品,離不開一代代石匠默默的貢獻。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剃頭攤子。

這位小師傅看上去不滿18歲,已經靠手藝賺錢了。他正在為顧客梳洗辮子。那過腰的長髮實在不好打理,只得請專業人士幫忙了。清末時期,從衞生角度出發,人們對大辮子的批評越來越多了。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展示女紅的年輕女子。

她們之中,有人紡織、有人納鞋、有人縫補、有人刺繡,都是當時社會要求女子必備的生活技能。女紅手藝的高低,被視為評判女子賢惠程度的標準。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街頭畫師,現畫現賣。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郵政分局的職員。

光緒時代,清廷逐漸淘汰傳統的驛遞制度,建立新的郵政體系。1896年3月,光緒帝批准開辦大清郵政官局,並在全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中國近代郵政由此誕生。部分寄件收費標準是這樣的:明信片每張應收洋銀一分;封口信每件計重二錢五分、五錢、一兩以下,分別收洋銀二分、四分、八分。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農民。

蓑衣用稻草、蓑草、棕毛、棕葉等材料製成,穿在身上與頭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功能相當於現在的雨衣。這種雨具穿在身上不影響幹活。你現在見過有人穿這種原生態的雨具嗎?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沉醉於鴉片的男子。

他在煙榻上醉生夢死,兩眼發直,既傷害自己又傷害家庭,只能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形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7 字。

轉載請註明: 老照片清末人物生活照,女子展示髮髻,幼兒園孩子學英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