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腳趾的指甲分成兩半的人,他們究竟什麼來歷?説出來你別不信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飛翔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從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明朝一共進行了十幾次次大規模的移民,都是從山西向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移民。如洪武六年(1373年),從山西及河北正定府移民至安徽鳳陽墾荒,永樂二年(1404年)九月,從太原、平陽、澤、潞、遼、汾、沁移民1萬户到北京。每次移民,少則幾百户,多則數萬户,前後人數達到100萬以上。
這次大規模移民,是明朝政府主導的,可是安土重遷的山西漢族老百姓,故土難離,對朝廷的這項移民政策非常抵抗。因為他們在山西,安居樂業,老婆孩子熱炕頭,喝點小酒,吃兩口小菜,其樂融融。而其他地方,剛剛遭受元朝末年的天災人禍,十室九空,土地都被荒廢了,社會經濟大幅度倒退。
據《明實錄》記載,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為189.1萬人,河北人口為189.3萬人,而山西人口卻多達403.04萬人,比河南、河北人口的總和還多25萬。
明朝政府看到山西老百姓太多了,而相鄰的河北、河南中原等地,由於戰亂,人口鋭減,因此明朝才實行大遷徙、大移民的。可是這些山西老百姓不願意移民,離開熟悉的土地,開拓未知的地方。
這時,地方政府為了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為了國家大計,為了充實中原地區,採取了強硬的措施,強制山西老百姓移民。據傳説,當時為了防止移民逃跑,官兵將他們反綁起來,用一根長繩串聯,排成長長的一條線。如果誰要大小便,就必須向官兵報告,讓官兵解開手上的繩子,才能夠解決個人問題。這就是“解手”一詞的由來。而移民們反綁的動作,慢慢演變成了西北人走路背搭手的習慣。
政府為了移民,把不願意遷移的老百姓反綁起來,如“牲口”一樣驅趕。這確實有點誇張了,朝廷為了遷移山西老百姓,還不至於做出如此野蠻的事。不過,山西人不願意遷移是真的。他們被迫遷移,遷移到河北、河南、北京、安徽等全國各地,四散分離,以後想再見一面親戚朋友,難於上青天。面對茫然的未來,山西老百姓極不情願地到洪洞縣大槐樹下集合,離開家鄉,前去目的地。久而久之,這些被遷移的山西老百姓後裔連自己從哪來的都不知道了。
這時,有人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每個人的小腳趾的趾甲蓋上砍上一刀,作為記號,以後凡是小腳趾趾甲上有裂痕,或小腳趾的趾甲分瓣的,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就是老鄉,可能幾百年前是一家。
這只是一個傳説而已,細想一下,這種説法的真實性,不攻自破了。你想,如果像傳説那樣,小腳趾被砍了一刀就成這樣了,世代遺傳,那剖腹產的婦女們,肚子上捱了一刀,難道也會遺傳嗎?她的子女們肚子上也有疤痕?顯然是沒有的。因此,隨便砍一刀,是不會遺傳的,小腳趾是兩半的人就是從山西大槐樹出去的移民,也只是一個傳説,並沒有科學依據。
其實,小腳趾成兩半,這種現象是跰趾,又稱“復甲”、“跰甲”,在醫學上稱作瓣狀甲。而西方醫學認為,這是一種腳部的病變,是一種由摩擦生成的繭子。現代醫學認為,瓣狀甲是一個常染色體顯性性狀,能夠代代相傳,也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被保留下來。
關於瓣狀甲,科學上有一種比較合理的摩擦學説,源於至少5000年前的古華夏時期,漢族老百姓長期農耕勞作,最脆弱和容易內翻的小腳趾開裂,原本一整塊指甲變成兩瓣,久而久之,就成型了,並一代代遺傳下來。
那麼,到底哪些人的小腳趾是兩半呢?説出來你別不信,其實這種瓣狀甲在各個民族,都有表現,只是在漢族人口之中,發生的概率大而已。一個人的小腳趾是否兩半,並不能作為他是不是漢人、是不是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證據。
從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六百多年的發展,當年移民的後裔,早已遍佈大江南北。除了極少數家族有族譜確切記載,確實是從山西大槐樹遷徙過去的,可以證明。其他普通老百姓,能夠活下去就不錯了,自然沒有家譜記載,幾百年過去了,早已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從大槐樹出來的了。
其實,大槐樹只是當時的一個比較大的集結地而已,並不是説所有的移民都是洪洞大槐樹那兒的。洪洞大槐樹已經成為了山西移民的符號,一種文化,一種傳承。
近些年,中國人開始尋根問祖熱潮,大槐樹移民後裔也開始尋找自己的祖先。從1991年開始,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山西洪洞大槐樹”的移民後裔來到洪洞大槐樹,進行祭祖活動。當年十幾次遷移,最少有百萬山西移民,現在後代何止百萬,最少千萬以上。
有一首“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哇窩”的民謠,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山西洪洞大槐樹的移民尋根問祖的心聲。
筆者是山西人,根據家譜記載,祖上並不是從洪洞大槐樹出來的,而是明朝中期從河南洛陽遷入山西的,可是我的小腳趾也是兩半的。朋友們,脱下襪子,看看你們的小腳趾是兩半嗎?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