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明朝遴選“駙馬”非常的嚴格,為何還有幾位公主被“騙婚”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經典

明朝中後期,尤其是宣德之後,為避免外戚專政,“駙馬”之能在民間選取。“駙馬”關係的朝廷顏面,也關係着公主的幸福,因此遴選程序非常的嚴格。

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出現了幾位公主,被鄉野村夫“騙婚”的事件。

這其中到底在哪個環節,出現了紕漏呢。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從“駙馬”遴選制度和程序説起。

大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與麾下臣子子弟結成姻親,也就是説,明朝初期,公主的“駙馬”人選,大多數都是公侯子弟。

永樂皇帝登基,尤其是定都北京後,“駙馬”的標準,着重體現在“户籍”上,通俗一點講,那就是有無北京户口,是成為“駙馬”的關鍵因素。

經歷數代皇帝之後,也是出於政治原因,大明皇室,遴選“駙馬”的方向,轉向了民間。這樣做,一方面是防止功勳之家,攀龍附鳳,擴大勢力,對大明王朝產生不好的影響。

明朝中後期,朝廷專門規定:駙馬人選,必須來自於平民或者中下級官家子弟,不允許文武大臣之子,娶公主為妻。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制定了一些遴選駙馬程序。

第一步,禮部發布榜文,公佈遴選的標準,符合條件的人,先去禮部報名,提供自己的出身信息,經過禮部遴選之後,未被淘汰者進入下一輪。

第二,經過眾位王館,再次遴選,司禮監太監,從優勝者中,選出三名最優秀的,將結果呈報給皇上。

第三,皇帝、太后對最後三人進行比較,確定一人為駙馬,這一個過程中,后妃也有一定的發言權,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從這裏可以看出,“駙馬”人選的最後確定,是由皇帝、太后、后妃聯合確定的,公主本身並沒有決定權。

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小細節,還要給大家説一下。

第二個環節,如果人選都不滿意,還可以將遴選範圍,擴大到北京之外的山東、河南地區。

即是“駙馬”確定後,成婚之前,皇帝發現有問題,可以廢其資格,另行選擇。

如此嚴格,為何還會出現“騙婚”事件呢!

大家都知道,明朝太監可以用氾濫來形容,為了利益就會做出一個出格的事情。

第一個例子,明孝宗時期,德清公主與駙馬的婚期已定,還是被揭穿“騙婚”真相。

原來“駙馬”袁相,本身就是一個富豪,為了撈取政治資本,大肆賄賂內宮太監李廣,讓其在暗中操作,迎娶一位公主為妻。

李廣利用皇帝的信任,極力的推薦袁相。

然而事與願違,有好事者將此事揭發,明孝宗只能下旨廢掉袁相駙馬名額,另選一位駙馬。

第二個例子,萬曆皇帝的親妹妹——永寧公主,他的命運就極為悲慘了。

萬曆皇帝,為妹妹選駙馬,大太監馮寶,收取北京梁氏,上萬兩白銀,最後梁邦瑞成為駙馬。

而這個時候,大臣張居正為了迎合馮寶,也暗中大力的贊成,導致皇帝和太后都被迷惑,最後同意了這門親事。

原來,梁邦瑞自幼體弱多病,當選駙馬之時,已經是重疾在身,大婚之日,就鼻孔冒血,場面十分的尷尬,結婚不久,梁邦瑞就去世,就這樣永寧公主,守寡25年。

從這裏可以看出,明朝時期的公主,都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下嫁給“騙婚”者。而皇帝、太后、后妃,也經常不瞭解“駙馬”的真實情況,被太監,臣子矇騙,最後吃虧的還是公主們。

究其原因,那就是明朝將駙馬,最後審核的權力,交給了司禮監,讓一些人鑽了空子,犧牲公主們的幸福,從中謀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