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的腳步,正如同烏雲累積的天空下起暴雨,而戰爭也總算爆發,而日軍的推進,在蓄謀已久的情況下,更是要快上不少,一時間,華北等重鎮接連失陷,在事變後的數天,戰火也就已經達到了北平城。
在9月10日,民國教育部匆匆下達命令,宣佈在長沙和西安設立臨時大學,並且將平津地區的幾所高校遷徙往上述的兩個地方,除去這些隊伍之外,逃難的百姓更是組成了龐大的隊伍,向南開始遷移。
時間來到83年前,1937年10月一天的下午,長沙臨時大學辦事處,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衣衫襤褸,如同一個要飯的乞丐,而懷中,還緊緊的揣着一個泡菜的罈子,乞丐想要進入教學樓,卻被門口的門衞給攔住,警衞並沒有相信眼前這個叫花子打扮,卻口稱自己是清華大學教授的人。
為此他只好在門口張望,此時清華校長梅貽琦,剛好從教學樓的辦公室走出送客,乞丐趕忙高叫一聲:“梅校長!”才讓梅注意到了他,梅貽琦仔細打量了一下,不由得發出了驚歎,“你怎麼會在這?”乞丐早已經淚流滿面,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久久不願鬆開。。。
這名乞丐,原來不是別人,正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堯。故事的經過,還得回到數年前。
1931年,趙忠堯還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卡迪文許實驗室一名學生,而他的老師,正是著名的物理學家盧瑟福。趙忠堯好學的精神,和在艱苦中頑強拼搏的努力,感動了盧瑟福,因此在趙忠堯學成歸國的時候,特意將50毫克的鐳贈送給了自己的學生。
當時鐳有着極高的研究價值,而且極難提煉,因此在國際上嚴禁流通,但是趙忠堯還是瞞天過海的將其帶到了國內,存放在了清華園的物理實驗室當中。
抗日戰爭爆發後,趙忠堯也想起了在校園中的那50毫克鐳,心急如焚,不忍心如此寶貴的研究資料,落入日軍之手。此時的北平早已淪陷,而清華園也被日軍所佔領,趙忠堯只好委託還未來得及轉移的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幫忙,僱傭了一輛小車,冒着被日軍士兵抓住的危險,潛入實驗室,找到了至關重要的50克鐳元素。然後帶着這份珍寶向南逃去。
為了不讓他人懷疑,趙忠堯將鐳裝進了一個泡菜罈子,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人羣的混亂下,一路上,趙忠堯的錢包、身份證明衣服等均不幸丟失,他卻始終緊緊懷揣至關重要的鐳元素,為了躲避寇匪和日軍盤查,趙忠堯總是在晚上行動,只走小路,歷經風雨的他,從一個風度翩翩的教授,也變成了一個破破爛爛的乞丐。
但是最終趙忠堯,還是將自己所要護送的物品,不辱使命的送到了目的地,從而為中國的物理學界,做出了一份巨大的貢獻,50毫克鐳失而復得的新聞,也轟動了全國。他的功勞,也應該讓所有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