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戰績不如衞青霍去病,為何更多懷念李廣而不怎麼推崇衞霍呢?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我認為這句屬於曹松《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可以很好的詮釋李廣未封侯一事。
漢武帝時期羣將璀璨,衞青、霍去病、李廣哪個不是流芳千古之人。
衞青、霍去病叔侄為漢武帝時期第一大將,為何後世相關詩詞並未歌頌他們功勞,我覺得很重要一點就是中國人同情“弱者”的情懷。
李廣一生為大漢王朝鞠躬盡瘁,至死未獲得一個侯爺爵位,可以説實則不公平,畢竟以其功勞封侯未必然此舉,可漢武帝冊封了衞青、霍去病就是未冊封李廣。
我認為李廣是個有才之人,可其之所以不能封侯很大原因在漢武帝用人制度,衞青是漢武帝小舅子、霍去病和衞青又有親戚關係,加之衞青、霍去病也爭氣為大漢王朝立下不少功勞,漢武帝封賞二人就可順水推舟。
李廣經歷確實要人同情,他確實是個有才之人,可其一生未封侯,這也是歷朝歷代之人為其喊不平關鍵原因,可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他雖戎馬一生,可其一直未打過及其出彩戰役,再加之其孤傲耿介的性格有關。
衞青及霍去病之所以會重要一方面親戚關係,還有就是漢武帝需要會主攻之將,畢竟他希望可以以一系列反擊匈奴,改變漢匈之戰中始終保持防守漢軍,而衞青、霍去病不負漢武帝厚望,徹底打服了匈奴。
李廣不給漢武帝重用原因,在於其不善攻,這要其很難深受漢武帝喜愛,這也是其很難封侯拜將關鍵原因。可這依舊不公平,畢竟李廣戎馬一生,在如何也該給其侯爵之位,可無奈其最後一戰因迷路,羞愧自殺,可以説他自殺原因在於其已無封侯良機,再加之年齡已大,會逐步退出一線戰鬥序列,這要求最終以此種方式結束一生。
李廣死後,其子李敢因和霍去病矛盾,導致其為霍去病所殺,孫子李陵兵敗投降,要其滿門抄斬,可以説這一系列事件要不少人深表同情,這也是後世之人為之不平。
還有李廣之所以會給推崇,還有個原因就是其不畏強權,不會去做一些苟且之事,這要漢武帝不喜愛,可其所做不少事情均敢作敢當,這要不少人佩服。還有就是其在漢匈之戰中,雖偏向守城,可其一旦執行戰鬥任務,身先士卒,勇猛異常,並且體恤下屬要底下人對其很尊重,這也是後世之人對其追捧推崇重要原因。
我們從後世歌頌李廣詩詞文句作者,更多是懷才不遇,他們認為李廣遭遇和自己一樣,他們懂李廣感受,這也是後世之人推崇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