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之外的教育遠比課堂教育重要

作者:韓晗(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與本科生不同,研究生在世界觀上相對穩定,生活獨立自主性較強,部分研究生在待人接物、察世觀人上有了自己立場與方式。我當導師這些年,發現導師既要鼓勵學生關注學科前沿動態、培養其學術能力、開闊其研究視野,更要根除之前長期以來將研究生視作“門徒”的錯誤觀念,與學生一道,切實關注時代需要、社會需求,讓學生有大時代觀、大歷史觀。

如今被視作“後浪”的研究生們,大多出生於互聯網時代,思想較為活躍,個性頗為鮮明,眼界也比較開闊,自我認同感、事業心與自尊心都較強。因此,在一些研究生教學、研究活動中,我常改講台為圓桌討論,課後主動與研究生交朋友,通過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台,與學生交流彼此的研究心得,鼓勵學生們走出書齋、端正學風。在交流過程當中,導師要積極主動發現問題,還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地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在研究生教育中,課堂之外的教育遠遠比課堂教育重要。我曾在研究生當中主辦過以學院命名的“讀書會”,邀請一些著作的作者、譯者或編者以圓桌座談的形式與同學們一起對話,既起到促進研究、活躍思維的作用,也對於師生之間的彼此瞭解、信任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台。我認為,當中最關鍵在於書的遴選,比如説我會注重遴選一些與黨史國史、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經典著作。在同學們參與讀書會的過程當中,我作為主持人,會以討論、對話的形式,鼓勵同學們與分享嘉賓交換想法,及時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狹隘民族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危害,努力將“四史”教育與學科研究相結合,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此外,在自媒體時代,我一直努力去做一個“‘互聯網+’達人”,一方面可以與同學們在同一個平台上對話,縮小與同學們的觀念差距。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掌握有關社會思潮與輿情的動態,及時對同學們進行引導與解釋。兩年前,某著名視頻網站一個引起廣泛爭議的視頻也引發了研究生的關注,他們在微信上開始討論這個視頻。我立刻關注到了這個視頻背後可能存在一些性別歧視或拜金主義觀念以及商業推廣的動機,並發現部分同學在面對這個視頻時的迷茫立場。於是我邀請新聞傳播學院、社會學系等相關專業的同行一起,舉行了一個面向研究生的“微信羣聊學術座談”,從學術的角度指出隱藏在這個視頻之下的錯誤觀念與動機,起到了及時、積極為大家解惑的作用。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研究生導師,我們應時刻將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牢記心中。研究生教育不但事關研究生本人為人處世、心理健康,更與校風學風緊密相連,無疑應當警鐘長鳴,時刻不能懈怠。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1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8 字。

轉載請註明: 課堂之外的教育遠比課堂教育重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