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商品?聽零售大咖解密商品背後的故事

聯商網消息:6月4日,為期兩天的2020聯商網大會在杭州雷迪森鉑麗大飯店隆重啓幕。

本屆大會以“商品的力量”為主題,致力於構建更高效和良性的零供關係,零供攜手,共同助力越來越多的好商品面世。

會上,由信陽西亞總經理沈世泉主持,南陽萬德隆董事長王獻忠、河北美食林集團董事長劉勇、河北惠友集團董事長張健、貴州合力集團董事長李德祥等嘉賓進行了題為“商品背後的故事——關於人與企業文化”的精彩對話。

怎樣做好商品?聽零售大咖解密商品背後的故事

以下為對話環節主要內容(有刪減):

沈世泉:這次聯商網年度大會主題是商品的力量,我覺得這麼多年不管是電商也好,渠道也好,我們終於發現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商品。

怎樣做好商品,為顧客提供最基本的服務?沒有好商品所謂的服務、環境都是空中樓閣。

我們請了四位區域優秀零售商,來聽聽他們的分享,他們做商品背後的故事,怎麼做到商品可以吸引顧客。商品背後最重要的力量來自於企業文化理念,接下來先請四位嘉賓用最簡單的語言介紹一下自己企業的核心文化理念是什麼。

王獻忠:對萬德隆來説我們多年一直奉行對人好、對人嚴,傳遞善良、傳遞愛。

劉勇:我們企業都可以給自己畫張像,它的結論是什麼?企如其人,企業董事長什麼樣子,企業就是什麼樣子。河北美食林做人的文化,以誠相待,以心換心;做事的文化,説到做到付出總有回報;企業的精神就是八個字:永不止步,勇爭第一。

張健:惠友文化是對人好,做個好人,做個好樣子,幫助更多人實現美好生活,惠友相伴。惠友也是崇尚善良、孝道的企業,是家文化的代表。

李德祥:我們的企業文化是利他利社會,散財聚人,造百年企業,主要圍繞三個方向:讓員工幸福,讓顧客滿意,讓社會尊重,團隊方面強調軍隊 學校 家庭的企業文化。

沈世泉:我們四家企業文化理念共性大家應該聽出來了,都是怎麼樣對待人,怎麼樣對待員工、顧客、合作伙伴,我想請四位老總分享一下文化理念在經營中是怎樣逐步形成的?

王獻忠:十多年來我們一直按照一種理念在做,讓大生意變成小生意,以前小生意做的挺好,一做大反而不會做了,大生意當小生意做,我們看看夫妻店是怎麼賣煙酒的,看看蛋糕房是怎麼賣蛋糕的,把我們的服務能否做到極致,叫顧客更滿意,讓顧客更喜歡,讓顧客願意,説一切為顧客滿意而顧客願意在做,也沒有刻意做什麼,開一個店的目的,做一家公司的目的就是叫更多人滿意而做。

沈世泉:王總一直説自己沒文化,其實很有文化,從王總的發言看,他的文化就是從一開始怎樣給顧客提供好的商品,成為顧客的好鄰居,企業做大以後,會離顧客遠,這個時候提出大企業做小生意,要向小店、街坊鄰居、夫妻店學習,跟顧客相處融洽,在這條路上不斷的提煉,企業也在不斷髮展。

劉勇:文化的形成是大道至簡,形成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是勝出必有所長,這次疫情讓零售企業印象深刻,大家聽到最多的是保什麼?保民生,保供應,保物價,那個層次可以給做小零售的,還不是我們的中心。

我們保什麼?首先保安全,然後保物價,還有暖身心,沒安全就什麼都沒有,顧客、員工、購物場所、設施設備安全最重要。在外要有温度,在內要有温暖。

張健:惠友的企業文化分三個階段,一個階段是創業之初,企業沒有文化,認為賺多少錢給大家多發錢就OK,顧客滿不滿意,可能沒有深入的文化去傳導,賣便宜就OK;第二個階段,企業發展到中型時是家文化,把家文化作為底襯;發展到現在,透過疫情讓企業文化真正發揮了作用,現在的文化真正形成了企業文化,把文化傳遞給每個員工,讓員工把顧客服務好,在疫情中看到了我們所從事的零售行業,是偉大而神聖的,看到企業在重大疫情面前有多麼大的責任。

我們的企業文化是員工快樂、顧客滿意、企業健康、社會認可,在疫情面前企業文化得到充分體現。

沈世泉:張總的企業文化形成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以賺錢為目標,這個時候把員工當成家人,構建家的文化,然後一起掙錢,掙錢之後再分給大家,那個時候顧客想的很少。隨着企業的發展眼裏有了顧客,現在有更多的員工、有更多的人,所以就形成了現在的核心文化理念——對人好、加文化,要為員工和顧客做更多的事情。

李德祥:我們的企業文化也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談不上企業文化,其實就叫做買賣。

第二階段叫團伙文化,找了一點錢一個人搞不贏,然後就邀約了一幫兄弟一起幹。在企業做到上千人的時候就發現不行了,光是把商品搞好、錢分好不行,怎麼統一思想?怎麼讓大家在一個道上跑?

讓員工信服,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政策都要考慮怎麼讓員工信服。

顧客滿意,只要是顧客的要求都儘量滿足,最後這兩塊做了還需要一塊,一個企業承載的社會意義是什麼?當每一個員工都有對社會、對國家的意義,可能他在做事時的高度就不一樣了,想法也就不一樣了。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讓大家形成符合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思維模式的一種獨有文化,然後統一方向、思想、步伐。

沈世泉:李總的企業文化有清晰的脈絡,一開始就是自己要賺錢,這個時候自己要過好生活,第二個階段就是跟員工分錢,怎麼樣讓員工幸福過上好生活,所以形成自己的分錢文化。再往下發展説,我們只是自己,只是員工胸懷格局還不夠大,所以現在利他利社會,更寬一個眼界跟胸懷帶領團隊,不再為自己,這個時候真的是為社會,我想這樣的文化理念我們李總還可以走得更遠。

接下來問大家第二個問題,今天做商品跟文化理念之間,想請四位分享是什麼樣的邏輯關係,好的商品背後的力量是信念,是文化理念。

王獻忠:有好文化一定有好商品,做人都做不好,做什麼能做好?做事想做好首先做人得做好這是根本,在疫情期間我們也屬於重災區,當時很多超市也不開業,企業必須有良性,得對城市負責,我們第一時間把店重新開門。

我們需要讓市民放心,告訴市民供應沒有問題,物價不會漲,讓大家放心,我們是企業,必須要有良心。低價、誠信、用心去服務,我們為自己良心在做,我們已經賺了20年的錢,未來還要賺30年的錢,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共渡難關,疫情期間雖然我們很難,毛利、利潤有所下滑,但我們依然對員工好。心中有愛,心中有人,心中有快樂,是美好的事。

沈世泉:企業文化理念正確了,一定會有好商品。在經營過程中心中有愛,心中有文化的定力之後,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不會亂,剛才很感動王總説為什麼在做,就是我們零售人的一種責任,為了美好的生活在做,為了照顧員工在做,在當下在社會在國家在老百姓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已經賺了20年的錢,這個時候不需要再賺錢,這個時候是體現我們擔當的時候。我覺得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好商品背後的力量。

劉勇:文化和商品之間的關係,我的理解用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話來説,就是播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結什麼果。企業的文化和商品之間的關係就是十六個字,(吃的東西)不入我口,不上我櫃,(用的商品)我不適用,不進我店。它的立足點就是基地直採,廠家直採。文化在我身上的形成,第一是基因,第二是跟誰在一起,第三是人一定要學習。

我們圍繞圓桌提煉自己一直在做的就是有愛心做“五好”,每個月15日,每個員工都要回家看父母的,每個人都要發300塊錢,要給父母花完,員工在家對親人好,在公司對同事好,和供應商打交道對合作夥伴好,同時對顧客好,對企業好,這樣員工變好了,企業包括老闆想不好都不行,所以現在我們是工作、生活並快樂着。

沈世泉:傳統文化最美好的東西在美食林發揮到了極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吃不賣給別人,自己不用不賣給顧客,這種對人的愛跟經營管理是完全融合的,中國文化裏的義跟利,在美食林完全融合。

張健:一切以顧客需求出發,一切以顧客的滿意度出發,商品採購是幫助顧客挑選商品、實現購物需求,隨客而變。

包括我們自己的反省文化,做錯馬上要改。上抖音上直播,這些都是顧客的需要,我們就馬上上,並不是把它做到多麼專業,但是顧客有需求我們就要往這個方向去努力,所以文化對商品貢獻了很大的作用,一切都是圍繞顧客的滿意出發的。

沈世泉:惠友採購每個商品,銷售每個商品,不是在看商品的銷售額或者是毛利額,是為顧客而採購,不是為銷售而採購,所以他們會分享怎麼樣對顧客更好,怎麼樣做讓顧客需要,體現動力的變化,會讓商品越來越好。

李德祥:商品出現問題就是人品出現問題,商品到底怎麼弄?除了質量還有顧客需要,採購商品是你想要的,還是顧客想要的,這也是一個企業文化的引導——利他。你所做所想的事是不是對他人有幫助,是不是對別人有價值。

企業文化對我們最後的決策指導,如果企業文化倡導的是利他、利社會,那麼在大災大難面前到底為社會做了什麼?比如疫情最重的時候我們賣0.99元的白菜,賣300多萬,全部都是虧損買賣,這時候除了保供,社會有需要,就要跟得上。

我們在座的都是零售人,很多都知道那幾天家都不敢回,敢上班不敢下班,這也是企業文化的一種指引——社會擔當。這是企業文化本身的一種內在動力驅使想法和行為的轉變,我覺得企業文化對商品的指導其實就是一種底線的指導,你該怎麼思考問題。

沈世泉:商品問題就是人品問題,商品要銷售給顧客,要問自己引進這個商品、銷售這個商品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動力是什麼,所以利他、利社會在心裏變成一個底線、目標、日常行為。

最後,請四位老總分享一下,下一步準備如何去打造企業文化,讓其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王獻忠:不説打造了,其實生意沒有那麼難做,不用害怕,做生意其實很簡單,只要心中有愛,心中有顧客,心中有員工,讓員工滿意、顧客滿意。所以當我們明白做事為了什麼在做的時候一切都會變簡單,為價值在做,為更多人滿意在做,為這個世界更好在做,為這個城市更美好在做,一切都變的簡單。

每天點點滴滴做零售,就是服務周邊的居民,為顧客在做,為良心做,因為賣的良心,賣的責任,賣的信用。更多人滿意在做,只要顧客喜歡你,只要員工愛你,企業就不可能不好。善待周圍每個人,善待員工、顧客,放下自私跟貪婪,一切就會變的簡單、容易。

沈世泉:對於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王總表達的非常簡單明確,沒有難做的生意,只要你心中有愛,員工心中有愛,明確自己為什麼在做,那你的競爭力一定是最強的,讓自己的愛越來越大,企業就一定越來越大。

劉勇:説我所做,做我所説,我們下一步的路就是大愛美食林,幸福一座城,做好人幹實事兒。

沈世泉:劉總打造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美食林,就是説我所做,做我所説,用大愛去做所從事的事業。

張健:人這一輩子都是在跟人打交道,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尊重人、關心人、在乎人,相信這樣的企業是具有生命力,無論做什麼都沒有任何問題。

沈世泉:惠友企業文化是對人好,對顧客好,讓自己的企業文化形成這種信心競爭力,用對人關愛的心,讓所有人都好。

李德祥:再好的企業文化如果貼在牆上都沒用,一定要做的比説的好,否則讓員工幸福、顧客滿意就是一句空話。

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正常的福利、待遇,我想我們都給了。最近我們提出了兩個員工需要的,因為現在年輕人多了,設立買房基金每個員工可以借6萬塊錢,首付可以借70%,員工可以慢慢還,而且不收利息,我覺得這就是員工需要的。

企業文化真正變成核心競爭力,就是説的重要,還是做的重要,如果做的好就不怕寫的不好。

沈世泉:合力的文化是利他、利社會,他是打造未來企業文化,做的永遠要比説的再多一點。剛才我聽李總分享還有一個很震撼的看見,過去只是在分錢,關心員工的生活,現在又往前進了一步,還要關心員工的成長,希望員工到合力如生產線一樣。在這裏工作兩年你的能力、修養都能夠有成長和進步,這就不只是錢了,又在更加關心人了。

謝謝四位的分享,今天這個環節的主題很有意思。以前參加過很多行業的會議,也很少把它作為一個專題——企業文化,每個企業在疫情裏所表現的樣子就是企業文化的樣子。企業創業二三十年,做到了一定的規模,這個時候真的需要靜下來梳理自己的企業文化到底是什麼,更加要梳理企業文化做到哪裏,要讓未來用企業文化的力量形成企業核心的競爭力。

五個企業今天分享企業文化共同特點,關心人,關心自己,關心員工,關心家人,關心社會。做企業,在義與利之間的取捨,我相信將來一定能夠做到一個完美的結合,做生意是一定要賺錢的,賺錢幹什麼?努力創造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謝謝四位,謝謝大家。

掃描二維碼,觀看嘉賓精彩報道▼

怎樣做好商品?聽零售大咖解密商品背後的故事

(來源:聯商網 杭州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018 字。

轉載請註明: 怎樣做好商品?聽零售大咖解密商品背後的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