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族統治封建王朝,也是留下歷史文物和故事最多的朝代之一。説起明朝的皇陵,大家首先想起明十三陵,明朝十六位皇帝中十三人埋在這裏,此外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沒有陵墓,明景泰帝朱祁鈺在土木之變後登基,後來又在奪門之變中被廢黜,死後被單獨葬在了北京西郊的金山。但其實除了這十五座皇陵之外,明朝還有明祖陵、明皇陵、明東陵、明顯陵等四座帝王陵,所以明朝是十六帝,十九座帝王陵。
今天先來説説這座明皇陵,既然是明朝帝王陵中唯一叫做皇陵,埋葬的該是皇帝吧,事實上還真不是,那明皇陵埋葬的都是誰呢?
明皇陵至少有明朝帝王陵寢中的兩項“第一”,明朝第一個修建的皇陵,明朝石刻數量最多的皇陵。
這那麼座大明皇陵到底位於哪裏?它的墓主人又是誰呢?建於何時?為什麼它比明祖陵還更早建?
一個有些陰沉的上午,我坐着10路公交車,來到了鳳陽縣城以南7公里外的明皇陵,是的,明皇陵位於安徽省鳳陽縣,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
門票50元,有點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是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個其實是包括兩處明朝古蹟,明中都城遺址和明皇陵石刻。
明皇陵不大,就是一條線,走到頭大概六七百米,依次為正門、神道石刻、兩座碑亭、皇城正殿遺址和皇陵陵丘。
明皇陵最大的看點就是石刻了,明皇陵也是明朝所有帝王陵墓中,神道兩旁石刻數量最多的。
依次為麒麟2對,石獅8對,望柱2對,控馬人6對,石虎4對,文臣2對,石羊4對,武將2對,內侍2對,共32對。
這是明中都鼓樓中的一張明代帝陵石刻對比表,可見明皇陵石刻規模之大。
注意一下這幾對控馬人,這是其他明代帝王陵中鮮有的形象,也是歷代神道石刻中比較少見的形象。
明皇陵的石刻,大多古樸,經歷了600多年的風雨滄桑。
但由於近代損毀較多,所以在大多數古樸的石刻裏面,也藏着幾個現代新建或者部分修復的石刻,但濫竽充數的工藝,總是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那麼明皇陵到底建於何時呢?明皇陵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薦號英陵,後改稱皇陵。
明朝是1368年正式建立,也就是説明朝還沒有建立之前,朱元璋已經在家鄉開建明皇陵了。
朱元璋的父母死於元至正四年(1344年)四月,當時因家貧,喪葬極為簡陋。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受封吳王,馬上命故臣汪文等赴家鄉修繕父母陵寢。所以朱元璋被稱為“孝子皇帝”也是不無道理的。
所以這座叫做明皇陵的陵墓,其實是朱元璋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而朱元璋一統天下20年後,才於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現江蘇盱眙建明祖陵,明祖陵也成為明朝第二座帝王陵。
石刻過去便是東西兩座碑亭,東面是無字碑,西面是皇陵碑。
為什麼會建無字碑,據説是朱元璋認為自己的帝業是父母行善積德所致,無法用文字表述,而作為農民出身的父母一輩子也沒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書寫,不如此處無聲勝有聲。也許還有些仿效武則天的無字碑吧。
無字碑旁有一口龍泉井,是守陵人的生活飲用水源。
西面的皇陵碑高6.87米,正面鐫刻朱元璋撰寫的碑文,全文1105個字,主要敍述朱元璋卑微的身世,僧侶生活,戎馬生涯,以及奪取大明江山的過程等。
這塊碑也算皇陵一絕,這是一位開國皇帝,以孝子的身份,為沒有年號,沒有寶座的農民父母撰寫的碑文。
碑亭過去便是皇陵正殿遺址,遺址除了散落的石構件外,已經成為一片草地,只可以從這張圖片上想象當年的恢弘。
皇陵中軸線的底端,便是陵丘,也就是一個大土堆,前面有新修的石五供,所以當你看完明皇陵,會發現其實只有石刻和兩座碑亭值得一看,其他並沒有什麼了。
如果你只是來回走一趟的話,大概半個多小時也就夠了,如果你拍拍照的話,最好控制在1小時以內,為什麼?因為城區到明皇陵的10路公交車是半小時一趟。
明朝傳十六帝,共計276年,先後建了明皇陵、明祖陵、明孝陵、明東陵、明景泰陵、明顯陵、明十三陵等十九座帝陵,分別位於安徽鳳陽、江蘇盱眙、江蘇南京、北京和湖北鍾祥五個地方,加之明十三陵只對外開放定陵、長陵和昭陵,所以要想走遍明代帝王陵,還真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走吧自駕去旅行##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