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格雷 來源|IP蛋炒飯(ID:IPCOOK)
“壓路機”是我過去做傳統廣告營銷時,形容那些高舉高打、暴風驟雨、碾壓式的廣告傳播運動,簡單來説,就是通過找大明星、做大廣告、大活動、同時在各大媒體做大覆蓋投放,從而迅速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高知名度,並拉動銷售。
而“穿破石”則是後來我在開發IP時,發現最適合建立網絡口碑的方式。不是一開始大鳴大放,而是先”自生長“,完全靠內在能量,找到自己的第一批支持者,也找到產品的不足並快速優化,從艱難環境中破石而出。
“穿破石”其實是一種野生帶刺植物,又名柘木,有極強的生命力,能夠在荒野中沿石縫生長出來,彷彿穿透了石頭一樣,故名,還是名貴中草藥。所以,僅是從“穿破石”這個名字,就能看出其草根、頑強、生命力持久的特性。
“壓路機”和“穿破石”,分別代表傳統營銷和新營銷中最有效的做法,前者往往是——單一信息的大覆蓋傳播,後者往往是——口碑、體驗及內容營銷,由於用到很多文創IP的方法,所以我也稱其為“IP養成式”,能成為“穿破石”的,往往自帶共情、自成文化,成為IP化品牌,比如海底撈、喜茶、江小白、RIO等等。
“壓路機”式大傳播營銷要有效,需要三個條件同時具備:1、足夠多的推廣費+渠道;2、核心信息簡單有力和高重複度;3、相對封閉的傳播環境。
很多人忽略了第3點:相對封閉的環境,以為有前兩者就夠了,但實際上,正是因為網絡崛起導致的傳媒碎片化,社交傳媒普及導致的人們主動性極強,使“壓路機”需要的傳播效果被瓦解。
之所以叫“壓路機”,因為傳播必須是碾壓式的,將鬆散的看法通過高壓凝結起來,形成混凝土,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尤其當網絡上,各種形形色色的看法意見不斷如野草冒出來,就會將高壓傳播無限分解掉,就像微生物不斷分解大塊食物一樣,於是,“壓路機”效應就出不來了,這也是傳統大營銷傳播往往無效的根本原因。
當然,並不是所有大營銷傳播都沒有用了。
其實,“壓路機效應”之所以現在仍有很成功的案例,是因為發生了轉化:從“壓路機”變成了“穿破石”,轉化成可以自生長的社交話題,按最近流行的説法,是成為了“社交貨幣”,是無數的“穿破石”在發生作用。
最近的例子就是B站的“後浪”廣告運動,典型的用大廣告大傳播,轉化成了無數的網絡意見。
但“社交貨幣”並不是那麼容易創造的,往往刻意製造話題而不得。
提出”社交貨幣“的那本書其實沒有講透社交貨幣是如何產生的……最好的方式,其實是先打造“穿破石”,創造出“社交資產”,再由資產來發行貨幣,是最可行、最長期的辦法。
持續穩定擁有社交貨幣的品牌,一定是先有社交資產的。
我們可以發現,能長期形成話題或關注的,往往都是那些產品形成社交資產的品牌,不妨從這個角度,再想想海底撈、喜茶、江小白、RIO等等的社交資產是什麼?還有從來不做廣告的老乾媽,老乾媽的社交資產其實非常強大,尤其在最近的騰訊狀告事件中還升了級。
總而言之,由於人們已經有一半以上的時間生活在網絡上,並且各自分化,所以,完全混凝土化的“壓路機”效應已不復存在,真正的網絡效應,其實還是由”穿破石“養成的,只是大傳播、大廣告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
之所以企業的營銷越來越用到IP,一是因為大部分的新營銷都往往和IP方法有關,二是因為企業需要有社交資產,才能發行社交貨幣。
正如我的朋友王小塞所説,企業的IP是企業的社交資產。換句話説,如果一個企業做IP沒有形成社交資產,那就説明沒做對,而這需要“穿破石”式的IP養成方法。
寫到這裏,很想談談——
美特斯邦威為何衰落?
根據最新的公佈財報,美邦服飾在2019年年度鉅虧8.25億,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進一步下滑中。
我不是專業產業人,所以無從對美邦的整體經營做出判斷,我只談我熟悉的一個點——
美邦在產品和營銷上過於看重“壓路機”效應,而極大忽略了“穿破石”效果,這不斷造成很多的問題。
我在去年曾經參加過一次IP發展高峯論壇,會上有一位前美邦設計總監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展示了大量美邦多年前推出“MT”時的國潮化設計,(MT就是類似於優衣庫的UT,是美邦用來不斷推出IP聯合T恤的子品牌)。
這些當年的MT國潮T恤,設計都非常棒,即潮酷又國風,即使現在來看,不僅不過時,也仍然能引領潮流。
可是為什麼,曾經設計出這麼優秀作品的美邦,卻基本上在這幾年國潮大勢中缺席了呢?也許仍有一些產品在賣,但至少完全失去了國潮的話語權。究其原因,一個可能是做早了,二個可能是沒有很好的堅持。
我來回顧一下,美邦當年推出MT時做了什麼?當時可是鋪天蓋地的廣告,而且,還又一次使用了周杰倫做廣告代言。為什麼説是又一次?因為當年,在上世紀90年代,美邦就是依靠請周杰倫做廣告代言,然後通過“壓路機”式強勢廣告來打響新品牌聲望的,而且迅速取得成功。
很顯然,10年前的美邦在推出MT時,想把自己在20多年前靠周杰倫代言的“壓路機”效應,再重演一遍,想用同樣的方法,再輝煌一遍。所以,在鋪天蓋地的廣告裏,周杰倫的形象依然佔據了大半部分,而那一大批優秀的MT的IP設計,只佔了廣告的很小部分。
也許在當年的銷售效果不會太差,但是,坦率地説,我認為,美邦這樣做,沒有給自己的新戰略子品牌MT,一個自生長的開始。也就是説,人們還是當成周杰倫在代表MT,而不是那一大批精彩各異的IP設計在代表MT。
其實,MT的那些設計,是運用了大量經典IP的,幾乎每個IP都有自己的喜愛者,但顯然美邦只是當成純產品去銷售了,而不是讓其自成體系去發展粉絲和亞文化,MT亞文化在大廣告大傳播的有意無意中被壓了下去。所以MT在那幾年貌似風風火火,但並沒有足以成為自成一格的品牌。
説白了,因為美邦當年沒有去推動爆款和隨爆款而生的亞文化,而是隻關注大廣告運動附帶一大堆產品,結果就是,MT的社交資產沒有形成,本來是完全可以慢慢養成的,完全可以成為IP化品牌,但沒有做到。
以至於當後來,國潮興起時,最早推動國潮的美邦MT幾乎沒有什麼聲音,因為這個企業的營銷,仍然是依靠大廣告的“壓路機”推進的,沒有好好培養“穿破石”,發不出自成一格的聲音,一旦因為各種原因廣告力量不夠或持續,就自然跟不上。
類似的事情,這十幾年來美邦不斷髮生,比如,曾經在2008年為了向國際快時尚進軍,高調推出ME & CITY,還重金簽下當時最火的《越獄》男主角米帥做代言,但ME & CITY的業績遠沒有達到預期,沒過幾年就戛然而止。
想進軍的快時尚的美邦不知有沒有想過,快時尚的全球代表ZARA、優衣庫和H&M都是不籤大明星做代言的,都是“穿破石”式自生長起來的,核心都是靠供應鏈快速反應能力。美邦想做快時尚,卻又重複了自己的傳統方式,希望靠大廣告大傳播快速成功。
美邦還在2010推出過自營電商平台——邦購網,不到一年就因為因虧損6000萬元而剝離上市資產,然後黯然退下。其實虧損6000萬真不算多,至少要虧到10倍以上才有可能成功,美邦估計沒做好這個準備就做了,電商平台又是一個要靠自生長才能成功的東西。
還有,在2013年,敏鋭捕捉到情景式購物體驗(O2O)的概念,推出了自己的直營體驗店,並很快到上千家,然後失敗。可是,情景式購物體驗這條路到現在仍方興未艾,也許是美邦過快做到上千家才是出問題的關鍵。
美邦還重磅推出過有範APP,然後又一次發生了、為了追求“壓路機”效應,花了5000萬元冠名《奇葩説》,想盡快捧紅有範APP。這又是將一個需要時間養成的產品,用大廣告催肥的例子,做APP是真的要以用户體驗為中心,靠自生長起來的。
所以,美特斯邦威的衰落,真的不是因為美邦沒有新生事物,相反,這些年來,美邦一直在非常熱切地、主動創造各種新生事物,在緊追時代的步伐上從不落伍,甚至超前,只是都沒有成功。
為什麼勇於創新卻屢屢失手?可能真的是,美邦在自己最初的“成功模式”中陷得太深,習慣了那一套“壓路機”打法,為了儘快出效果花大錢,花完大錢出不了效果就歇停,完全忽略了“穿破石”在最初的自生長力量。我認為這至少是美特斯邦威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邦只看到了新生事物的魅力,卻沒有足夠明白新生事物所依託的生態,是需要容忍和接納不完善的,是要從小眾到大眾,而不是一下子到大眾的。
所以,美邦其實是非常可惜,如果MT能將和上海美影的IP合作堅持下來,多年來不斷推出美猴王、葫蘆娃等王牌IP的產品,去培養粉絲和亞文化,今天的國潮和IP合作大潮,一定有MT和美特斯邦威的王者位置。
“穿破石”自生長營銷,一定是從現在到未來的主流:即使是大企業,也要學會先低調起步,先不追求龐大的數據,而是從小數據和小眾做起,通過自生長,實現自我完善和優化,然後再到大營銷大傳播,越小的起步,越有可能有更大的未來。
那麼,“壓路機”式大營銷是不是一定無效呢?不是的。有兩種做法,一是在完成“穿破石”的自生長後,進行大規模曝光和放大時,需要“壓路機”;二是在某些特定的品類和市場環境中,“壓路機”仍然會有效。
小罐茶的崛起就是第二種情況。小罐茶仍然採用的是“壓路機”式做法,為什麼能成功呢?因為小罐茶針對的人羣,仍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人羣,這個中高年齡段人羣所接觸的媒體也相對封閉,他們也相信媒體廣告的做法,所以,小罐茶仍然可能通過”壓路機“成功。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前兩年網上泛起了對小罐茶的普遍討論,包括其背後團隊的背景,這就把小罐茶從封閉式的”壓路機“環境,拉到了開放的”穿破石“生態中,這其實對小罐茶並不利,它需要的不是廣泛的討論。
下面,老小格對“穿破石”模式做進一步闡述——
“穿破石”的模式,表面上看是營銷,本質上實際是產品創新,以及將產品創新發展與網絡生態結合,所以甚至都不是品牌,高美譽度品牌是自然的結果。
“穿破石”模式要有效,需要幾個條件:1、產品有創新、能創造新場景,來解決過去沒有解決的痛點或癢點;2、往往要有更IP化的形象、更生動的故事、或更不一樣的體驗場景;3、通過以上2點,形成社交資產,能發行社交貨幣。
上述幾點除了純物理性技術性產品打造,其他往往和IP化打造有關,而IP天然就是需要新創造、自生長的,只有經過自生長成功的IP,才是真正長期強大的IP。所以,IP天然和“穿破石”是同一種基因。
做IP和做傳統品牌設計、平面設計是不同的,比如平面設計解決品牌的視覺傳達和表達的問題,而IP不僅是設計,更是養成,IP養成解決的,其實是品牌與消費者的體驗溝通問題。
IP化解決品牌和產品的體驗溝通,和過往的大廣告大傳播方式是不一樣的,核心是共情性和文化性。只有共情才有持續溝通,只有文化屬性強才能讓溝通有厚度。
這也正是我在”企業IP化培訓”中的核心內容:如何打造一個IP化的企業,並將其貫徹到產品、個人和品牌當中。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IP蛋炒飯(ID:IPCOOK),作者:陳格雷(老小格)《超級IP孵化原理》作者,IP孵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