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山中問答》僅僅28個字,卻寫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李白,何許人也?

余光中曾這樣描述過李白: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可以説,李白的詩情已經完全融入他的血液,人世間所有的事物在李白的筆下,都可以變得詩情畫意。

李白的《山中問答》僅僅28個字,卻寫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有人説,李白的詩無人能學,更無法複製,因為他是大唐時期獨一無二的李太白,他狂妄至極,灑脱豪放,熱愛功名,也熱愛自然。

有的人只追求功名利祿,有的人只渴望棄官歸隱,功名利祿與寄情于山水之間看似是一對天然的矛盾體,但是這兩方面在李白身上卻又完美地統一起來,讓我們感受到李白既是天上的謫仙人,也是人間的一個凡人。

李白是一個喜好隱逸之人,早年曾和東嚴子隱居在四川岷山一帶,後來他懷揣着仕途之夢出川。

在唐玄宗開元十七年,也就是公元729年,年輕的李白在安陸隱居十年,山下有一個桃花洞,是李白經常讀書練劍的地方。

李白在這裏寫下了頗為經典的《山中問答》。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首詩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表達了李白在隱居期間的快樂情趣,但從字裏行間也感受到一絲絲隱與仕的矛盾心態。

詩中寫道:有一位俗人問李白為什麼一直隱居在碧山?本以為李白會侃侃而談隱居的樂趣,結果他卻笑而不答。或許李白認為這位俗人是不會理解他心中的所思所想,正可謂可為知者告,難為俗人言。

李白的《山中問答》僅僅28個字,卻寫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李白在隱居的這段歲月中看起來非常自在悠閒。滿山的桃花競相開放,清澈見底的流水潺潺遠去,這裏便是李白心中的“桃花源”,真是別有一番天地,豈是人間才能有的。同時,李白也創造了“別有天地”這一成語。

詩中的非人間也特指李白的隱居生活。

在唐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過隱居的生活,他們看似閒情雅緻,享受山水之樂,但實際上他們的真正目的並不是隱居,而是通過隱居而最終走向仕途,李白便是最好的例證。

李白的《山中問答》僅僅28個字,卻寫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唐玄宗初期的大唐,朝氣蓬勃又充滿自信的氣度,大唐男兒的志向更是遠大,或金戈鐵馬征戰沙場,或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在這一點,李白毫不掩飾他的“野心”,他渴望通過拜謁官員,達到一朝為官的目的,像伊尹呂尚那樣輔佐君王,成就一番大業。

然而,對李白而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在朝廷中只擔任一年多的時間的翰林待詔,便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李白在失望和孤獨中,只得通過遊覽名山大川來排解內心的苦悶之情。

上帝向李白關了一扇仕途之門,卻又打開了一扇通往藝術之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4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白的《山中問答》僅僅28個字,卻寫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