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唐朝自身也很爭氣,從唐太宗時代起一直到唐玄宗時代,唐朝就對周邊各國形成碾壓之勢,加之文明的強大,唐朝就成為了胡人們的嚮往之地,胡人們要想在唐朝的強勢下出人頭地,就必須來為唐朝效力,這是當時大多數胡人試圖走上人生巔峯、迎娶白富美的最有效途徑。為唐朝效力的胡人中以武將居多,他們身披大唐軍甲縱橫四方,為自己的人生、也為唐朝的輝煌貢獻出才華和忠心,當然,也有部分胡人武將貢獻上了自己的野心,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到今天都還能夠讓我們耳熟能詳,很多著名的戰役場景中都有着他們的身影,本文就簡單介紹十位唐朝時著名的胡人武將。
屈突通是奚族人,他本來是隋朝貴族,隋煬帝放棄關中前往南方後,就是讓屈突通輔佐代王楊侑(後被李淵殺害)鎮守兩京之一的長安,等於是將整個關中的防務交給了他,唐高祖李淵從太原起兵後,屈突通兵敗歸降唐朝,後在李世民麾下為將,為李世民東征西討屢立戰功,特別是在平定王世充、竇建德的戰役中功勳顯著,史載:
世充平,通功為第一
王世充被擊敗後,屈突通受命鎮守洛陽,成為李世民幕府中的核心將領,洛陽也是李世民為自己可能的皇位爭奪戰失敗後的退路和東山再起之地,屈突通能得到鎮守洛陽的職務,可見是得到李世民絕對信任的,唐高祖執政後期,屈突通被調回長安,幫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再此被委派去洛陽鎮守,貞觀二年去世,後被選入凌煙閣功臣榜。
突厥貴族,東突厥處羅可汗之子、頡利可汗之侄,他曾反對頡利可汗進攻唐朝,早早的西遷到西突厥的地盤上生存,東突厥滅亡後,阿史那·社爾所部在西突厥和鐵勒族薛延陀部的夾攻下無力為繼,率部內遷,歸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不但封他為左驍衞大將軍,還將妹妹衡陽長公主嫁給他,讓阿史那·社爾成為皇親國戚。得到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後,阿史那·社爾後半輩子甘心為唐朝征戰,多次隨唐軍遠征,曾跟隨侯君集平定高昌(此戰後受封畢國公),隨李世民征伐高句麗,隨李道宗平定薛延陀,阿史那·社爾還曾以主將身份率唐軍遠征西域,一路擊敗西突厥、焉耆等國軍隊,最後滅掉龜茲,威震西域,後在唐高宗年間去世。
鐵勒貴族,九歲時就成為鐵勒(唐朝時主要居住在熱海,即今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一代)可汗,唐太宗貞觀九年,契苾何力率部歸降唐朝,同年,以隨唐軍擊敗吐谷渾之功被李世民重用,讓他做玄武門宿衞官,將皇宮護衞交給契苾何力,還將一位李氏宗女(臨洮縣主)嫁給了他。貞觀十四年,契苾何力以葱山道副大總管的職位隨侯君集平定高昌,貞觀十六年,契苾何力被部下綁至反唐的薛延陀部,他拒絕叛唐並割耳明志(電視劇《貞觀長歌》中曾拍攝有這一情節,劇中虛構為阿史那思摩割耳),被李世民贖回唐朝後,官升右驍衞大將軍。此後,契苾何力隨李世民征伐高昌,隨李道宗和阿史那·社爾平定薛延陀部,隨阿史那·社爾遠征龜茲。唐高宗時期,契苾何力以隨唐軍滅亡西突厥之功官升左驍衞大將軍、受封郕國公,後長期以行軍總管之職經略東北,參與消滅百濟和高句麗之戰,因功官升鎮軍大將軍、代理左衞大將軍,爵位改涼國公,唐高宗儀鳳二年去世。
百濟人(今朝鮮半島韓國境內),唐高宗顯慶時期,百濟被唐軍滅亡,黑齒常之一度降唐,後再次反叛,因實力弱小,始終無法復國,唐高宗龍朔三年,黑齒常之再次降唐(唐高宗李治親自派遣使者招降),後長期在唐朝西南邊境任職防禦吐蕃,多次擊敗吐蕃軍隊,因功升左武衞將軍、河源軍經略大使(鎮守隴右一代邊境)。唐高宗死後,黑齒常之調任長安,任職左武衞大將軍並曾以江南道大總管之職討伐徐敬業叛亂。唐睿宗李旦第一次執政時期(當時還是傀儡皇帝,以武則天為主),黑齒常之的主要作戰對象變成突厥軍隊,在多次擊敗突厥入侵後,因功爵封燕國公、任職燕然道大總管。後因酷吏周興陷害,被武則天下令捉拿審問,在獄中自殺。
高麗人,唐玄宗時期唐軍在西域的主要鎮將,曾任安西四鎮節度使,為唐朝守衞和經略西域通道,防禦吐蕃軍隊和大食軍隊的入侵。高仙芝擅長山地作戰,多次遠征並擊敗吐蕃軍隊,但在唐玄宗天寶十年遠征大食時,於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境內)被大食軍隊擊敗,所部數萬唐軍僅餘千餘人,唐朝也在此戰後在西域逐漸勢微。怛羅斯之戰後,高仙芝調回長安任職,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急令高仙芝以副元帥之職(正帥為唐玄宗之子榮王李琬)率兵抵禦安祿山叛軍,因戰事失利退守潼關,後因高仙芝和監軍太監邊令誠不和,被邊令誠誣告謀反,唐玄宗誤信邊令誠之言,將高仙芝及副將封常清冤殺。突厥人(西突厥突騎施族),為唐玄宗時期的河西節度使王忠嗣發掘並提拔,長期為唐朝鎮守河西、隴右一代邊境,多次擊敗入侵和吐蕃軍隊,唐玄宗天寶六年,因軍功和唐玄宗的信任,取代王忠嗣任職隴右節度使,此後,哥舒翰依舊以吐蕃為主要作戰對象,不斷率唐軍攻佔吐蕃舊地,為唐朝開疆拓土。天寶十二年,哥舒翰同時兼任隴右節度使和河西節度使,並爵封西平郡王,“安史之亂”爆發後,已重病纏身的哥舒翰臨危受命,接替被冤殺的高仙芝鎮守潼關,但哥舒翰的防禦戰略不得唐玄宗認可,被催促出戰,結果潼關一戰,哥舒翰所部大敗,本人也被部下捆綁至安祿山處投降。哥舒翰到了安祿山面前,一掃前半生鐵血將軍的榮耀,向安祿山跪拜哭求歸降,一生氣節盡喪,哥舒翰還承諾幫助安祿山招降唐軍中的舊部,可哥舒翰的舊部們大多拒絕投降安祿山,失去作用的哥舒翰因此被安祿山囚禁,後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殺父篡位,而包括哥舒翰在內的數十名唐軍降將被安慶緒斬殺。
契丹人,李光弼的父親本是契丹某部酋長,武則天時期歸唐,受封薊郡公,李光弼後來繼承了這個爵位,在整個中唐時期,李光弼和郭子儀齊名,兩人並稱“李郭”,李光弼為唐朝立下的最大功勳就是和郭子儀一起平定了“安史之亂”,並被史書贊為“戰功推為中興第一”,以軍功受封臨淮郡王,並“賜鐵券,名藏太廟,圖形凌煙閣”,唐代宗廣德二年病逝。
鐵勒族人,在中唐時期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之一,僅次於郭子儀和李光弼。“安史之亂”爆發時,僕固懷恩是朔方節度使郭子儀麾下的左武鋒使,在跟隨郭子儀剿滅叛軍的戰鬥中成長,且在這場長達八年的平叛戰爭中,僕固懷恩一家有四十六口人為唐朝殉難,而他本人也官至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爵封大寧郡王。僕固懷恩家族除為唐朝殉國的數十族人外,他還有兩個親生女兒為了幫助唐朝向回紇借兵剿匪而出嫁和親,真可謂是一門忠烈。可惜的是,僕固懷恩最終為宦官所忌,前半輩子為唐朝嘔心瀝血的他不甘心受害,起兵反唐,引諸蕃(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攻唐,乃至其母要動刀親手殺他,後暴死軍中,其母為唐代宗奉養。
粟特族人(唐朝時主要居住在中亞地區,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安祿山是“安史之亂 ”的罪魁禍首,唐朝由盛轉衰的掘墓人。安祿山年輕時的職業是個落魄的中介,後因偷羊被抓,將要被斬殺時口出大言,反被一旁監斬的唐朝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看重,讓他免死從軍,並收其為義子,從此,安祿山在唐軍中一路青雲直上。安祿山在唐朝天寶初年開始被唐玄宗重用,十來年間權柄高漲,從一鎮節度使到身兼三鎮節度使(平盧、范陽、河東),野心是隨着實力的增長而增長的,天寶十四年,自覺無敵的安祿山攜部下史思明等起兵反唐,將唐朝推入深淵且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一度攻佔洛陽和長安,後被兒子安慶緒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