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衞京師的長城,是怎樣煉成的?

-風物君語-

護衞京師的長城,是怎樣煉成的?

打開北京地圖,西部的太行山脈與北部的燕山山脈,環抱出北京平原,密雲就在這個“温柔臂彎”的南端。被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譽為“中國長城之最”的司馬台,就在密雲,這段3.6千米的北齊長城,以“險、密、奇、巧、全”而著稱,2011年在英國路透社評選的“全球十大最不容錯過的風景”中名列榜首。

護衞京師的長城,是怎樣煉成的?

此外,被長城從東、北、西三面環繞的密雲,境內還有明長城144段,總長182千米,佔北京市的三分之一,其中實有牆體106千米、山險75.943千米、敵台605座、烽火台48座、城堡61座、水關45座、鋪房4座、登城步道 66 處、其他相關遺存 25 處……

為什麼密雲的長城遺蹟這麼豐富?又是誰修了這些長城?

為什麼要在密雲修長城?

密雲古稱漁陽,是華北通往東北、內蒙古的重要門户,故有“京師鎖鑰”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自戰國時期開始,秦、漢、隋、明等數個朝代,都曾在這片土地上征戰。

護衞京師的長城,是怎樣煉成的?

北朝北齊時期,鮮卑族入主中原,面對北方草原經年的威脅,北齊皇帝高洋感受到了草原新霸主突厥的威脅,若突厥南侵,則齊朝首當其衝。怎麼辦?

修長城

天保七年,高洋下令將長城自山西黃河東岸向東延伸至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里”,這就是行經北京地區的最早的長城,構成了燕山南麓最早的邊疆防禦體系,也奠定了中原政權此後千年的疆域觀念。

在其後的北周和隋朝,也曾大規模興築長城;大唐盛世罕有修長城之舉;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長城沒入胡塵;遼金更迭,元朝崛起,那道長城已是疆域腹地,不再被需要,千年歷史就像一場夢,當再次夢醒,已是滄海桑田。

古北口 ,燕山山脈中的交通要衝

密雲地區東北段的長城至今都是北京與河北的邊界,而其上的古北口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一直是華北平原往東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通要塞之一。從北往南越過古北口,即進入幽州之地,此後基本一馬平川,無山險可峙。

護衞京師的長城,是怎樣煉成的?

每當燕山南北融於一體時,古北口就是中原勢力防禦北方民族的第二道關塞,同時又是南北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而當燕山南北分屬不同勢力範圍時,古北口就成為中原勢力屯駐重兵守禦或出擊的前沿陣地,和北方民族南下必爭的戰略之地。因而此地歷來為兵家必爭,常有徵戰。

明代,古北口雄關及長城邊牆的構築可謂登峯造極。

明朝初年,北元依然保持有強大的力量,朱元璋打算以攻為守,禦敵國門之外。在徹底瓦解北元之前,需要將已有的戰鬥成果鞏固,這個任務自然而然地交給了大明的開國功臣徐達。

徐達帶人策馬走遍了京畿一帶的山川河流,勘察地形,在北京地區北部和東部,利用北齊長城遺址,開始督造帝國的防禦工事。古北口東西皆有高山,潮河和湯河穿山而過。徐達利用地形地勢,在周邊修建起關城與寨堡。它既與東西兩側長城相呼應,又自成一個堅固的防禦體系。

這裏不僅設有正關——鐵門關,正關之西潮河上還有水門關,正關南五里有古北口營城, 即古北口城,古北口城跨山而建,“南控大石嶺,西界潮河川,為古北衝地”。

古北口西南潮河川口還設有潮河關,築有營堡,亦設提調守之。古北口關外潮河東西兩岸還築有兩道“龍鬚”狀夾牆,牆上各造三座敵樓,其外還有獨立的烽燧,形成古北口關和潮河口外的一道鉗形防線。古北口正是由這重重防線、道道關口共同構成了一個堅固的防禦體系,易守難攻。

密雲段長城,在歷史上曾有多重要?

明代中國北部邊防是以長城為骨幹、南北地帶為羽翼的特殊結構。密雲境內關寨、堡壘多修築於明初,一座自北京東北部延伸至山海關的千里雄鎮初具規模。

護衞京師的長城,是怎樣煉成的?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韃靼土默特部領袖俺答率軍犯大同。大同總兵咸寧侯仇鸞重賂俺答,請求不要從大同進攻,移攻他處。俺答率軍撤離向東,秋八月沿潮河川南下,倏地出現在古北口前。明軍防線崩盤,破關而入的俺答部,大掠懷柔、順義、通州,逼近北京城,史稱“庚戌之變”。

俺答的這次“京畿遊”讓大明丟盡臉面。明廷梳理邊務,開始重新認識東向防禦,薊鎮的戰略地位陡然提升,從“京師左輔”轉變為“九邊之首”。隆慶二年,為了加強防務,張居正把抗倭名將譚綸、戚繼光調來北方。

戚繼光到任之時,所看到的薊鎮長城城牆低薄,四處坍塌。牆上間或有磚石建造的小台,互相孤立難以通聯。軍士守城,暴露在嚴寒酷暑之下,風吹日曬,無所遮蔽。邊牆之上,又沒有可以儲存武器的地方。如果來犯之敵勢眾,站在高處向守軍射箭,則軍士難以抵擋。如果有一堵牆被攻潰,則士卒相望奔走,大敵突入,勢必無法抵禦。

戚繼光想起當年抗倭時在台州城上建立的一種名為“空心敵台”的建築,便結合實戰經驗,對敵台加以改造,並運用在薊鎮長城上。密雲境內的薊鎮長城也因此有着軍事和建築上的鮮明特色。

護衞京師的長城,是怎樣煉成的?

一座空心敵台就是一座微型的防禦城堡,空心敵台的修建彌補了長城防禦體系之中邊牆與關堡之間距離過遠的不足,使延袤兩千裏的薊鎮邊牆聲勢聯接。敵台內可以儲糧、可供士兵居住,大大增加了長城的防禦能力,敵人大舉犯邊之時,攻必難入,入則難出。

據文獻統計,截止萬曆九年, 薊、昌兩鎮已建成空心敵台1448 座,其中薊鎮邊牆共有360 餘座,而密雲境內的長城段也是中國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密雲長城的空心敵台也曾達343座。一座座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敵樓因地制宜地建在制高點上,冷峻挺拔。

護衞京師的長城,是怎樣煉成的?

戚繼光駐守薊鎮共計 16 年間,薊鎮罕有大戰,可以説除了戚繼光高超的軍事才能外,固若金湯的空心敵台功不可沒。

明朝隆慶議和之後,明蒙之間逐漸和平,被譚綸、戚繼光整理一新的長城關隘,見證與護佑了長城兩邊的人民走向了新生活。

石匣古城、漁陽古郡,密雲的故事很多,還等着人們去不斷地探索與發現。

- END –

本文內容選自《風物中國志·密雲》

作者張依萌、張俊

原文有增刪變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4 字。

轉載請註明: 護衞京師的長城,是怎樣煉成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