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幾天,郭威怒懟李永樂的視頻在網上火了。
李永樂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擁有千萬級粉絲的網絡大V,其科普視頻受到網友的熱捧。
雖然他現在只是人大附中的一名教師,但教育背景驚人:
高中時他以物理奧賽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時獲得北大物理和經濟雙學士,然後放棄本校保研,考取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碩士。
這份履歷,足以碾壓絕大多數國人。
郭威此前似乎不太出名,現在人們也只是知道他是復旦大學的物理學博士。
這位郭博士專門從李永樂的科普視頻中挑出錯誤,逐條進行批評,言詞激烈。
按理説,一位是復旦大學博士,一位是清華大學碩士,這是典型的“神仙打架”,我們普通人根本插不上嘴。
不過,我們要討論的並不是學術問題,而是這場爭論本身。
就像孫悟空和二郎神打架,我們看熱鬧的雖然誰也打不過,但照樣可以對他們品頭論足,説一説誰勝誰敗,誰對誰錯。
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02
一、郭威是不是在蹭熱度。
當然是。
追逐熱點是媒體的天然屬性,自媒體當然也不例外。
即便是做科普的李永樂老師,也經常會跟着熱點走,新冠的時候普及新冠知識,“電梯球”火了就講“電梯球”的原理。
現在李永樂是網上炙手可熱的人物,本身就具有新聞性。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在自媒體時代,卞之琳的這句詩也非常契合。
每個人都可能會蹭別人的熱點,也可能成為熱點被別人蹭。
比如蹭了李永樂熱度的郭威,也正在成為被無數人蹭的對象。
當然,筆者也是其中一個。
坦白説,熱點就是用來蹭的,這本身談不上好壞,也無所謂對錯。
03
二、科普中的錯誤該不該原諒。
不該。
有人認為,李永樂老師做的是科普,並不是嚴格的學術研究,即使有錯誤也不必追究。
這樣的看法是不對的。
李永樂的千萬粉絲中,有相當多的中小學生。我們都知道,學習知識也存在先入為主的特點,小學老師教錯一個知識點,如果沒有人後來專門做出針對性的糾正,很可能就會錯一輩子。
同樣,李永樂科普中的一個錯誤,對於某個學生來講,帶來的影響可能是長久的。
科普也是科學,理應嚴謹。
在郭威之前,已經有很多人指出李永樂的視頻裏面存在知識性錯誤。
如果這是真的,李永樂老師應該虛心接受,並對以前的錯誤做出更正,同時做到以後少犯錯誤。
04
三、郭威對李永樂個人的評價對不對。
不對。
“不懂裝懂、不學無術、投機取巧。”
“要是跟着他這樣的話就完蛋了”
“他物理沒入門。”
……
這不是理性評價,已經算是人身攻擊了。
北京大學的物理學本科,從物理方面的專業知識上講可能不如復旦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尤其在某些細分領域,比如天體物理方面,李永樂可能沒有做過專門的研究,而郭威博士則在這些方面可能更專業。
但這並不能成為徹底否定李永樂的理由。即使在人才濟濟的人大附中,面對一幫人精學生,李永樂也是優秀的物理教師、奧賽教練,學生屢屢在國際比賽中獲獎。
如果李永樂這樣的人物理還沒有入門,恐怕全國物理入門的人沒有多少,所有的物理課都得交給郭博士這樣的人去講。
雖然,郭威不一定比李永樂講得好。
李永樂老師絕大多數科普視頻是沒有錯誤的,從他眾多視頻中找出幾個錯誤來否定他這個人,並不客觀。
作為學術上更專業的博士,郭威指出李永樂的錯誤就好,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層面,倒是顯得自己有些小了。
05
四、我們需要李永樂還是郭威。
都需要。
我們不可能要求科學普及工作都由各領域的專家來做,他們不一定有那樣的時間和精力,也不一定有把專業問題深入淺出表達出來的能力。
對此,我比較贊同陳徵博士的觀點,在博和精不可能兼顧的今天,“必須有人勇於冒着犯錯誤的風險,跳出自己的領域傳遞二手知識”。
做科普需要一些“雜家”,有一定的學識基礎,新東西掌握得快,表達能力突出,把深奧的知識用淺顯的語言介紹給大眾。
李永樂老師是其中的佼佼者。
同時,科普也是科學的範疇,應該保持科學的嚴謹,有錯誤就需要有人指出來。
所以,我們需要做科普的人,也需要給科普挑錯的人。相信經過郭威的一番挑錯,李永樂講錯的那些知識點很多人都已經記住了。
這也是爭議的正面意義所在。
06
五、對李永樂老師的一點建議。
説實話,第一次看到李永樂老師的講課視頻,我就加了關注。
好像,那時候他還不是那麼出名。
但好就是好,實力在那兒擺着的。
個人以為,一個優秀的老師,需要具備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有深厚的學術功底,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二是良好的知識歸納總結能力和表達能力。
通俗點説,就是既會得多,又講得明白。
作為中學物理教師來講,物理奧賽出身,北大物理本科畢業的李永樂,知識的積累已經足夠。
最讓人驚歎的是他講課,邏輯清晰,條理明白,不徐不急,沒有廢話,難懂的物理原理通過他的講解,讓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毫無疑問,李永樂是一名非常優秀的中學物理教師。
但在物理之外,李永樂的科普更多的還是靠搬運。
李永樂在接受採訪時也承認,他並不是什麼都懂,他起到的只是一個播音員的角色,知識都在書上印着呢。
雖然李永樂的表達照樣突出,但屬於現炒現賣,並沒有特別深厚的積累。
如果在選題的時候的不謹慎,信息源存在錯誤,又沒有專業人士把關,在最後的講解中當然也會出錯。
李永樂有一個美好的初心,就是“希望能把知識傳播出去,為別人的教育多做一些事兒”。
我相信,李永樂老師有這樣的能力。
但我希望,李永樂老師可以稍微放慢一些腳步,讓自己做得更專業。
因為知識性錯誤被人懟倒是小事,如果某個孩子真的把一個錯誤的知識點記了一輩子,可能會有違李永樂老師的初心。
明珠絮語,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