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李啓君老人在家中複習備考。
新華社記者王曦攝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崔可欣、王曦)5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這是我一個人的戰鬥”——七十五歲學霸奶奶自考記》的報道。
在四川綿陽一户人家的陽台上,白髮蒼蒼的老人佝僂着身子坐在書桌前,雙手捧着書,透過厚重的鏡片讀着她喜歡的段落:
生活不能等到別人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你總不枉在這人世上活了一場。 ——節選自路遙《平凡的世界》
這位奶奶叫李啓君,今年75歲,是一名正在努力備考的考生。18歲時的一場重病,讓成績優異、愛好文學的她與高考失之交臂,大學夢也止步於此。
大半輩子歲月如白駒過隙,70歲時,一次偶然的機遇,讓她下定決心報名參加四川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計劃自學12門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並通過考試、論文和答辯,重拾少女時代的夢想。
“這是我一個人的戰鬥啊!”李奶奶目光如炬,眼底泛起了一絲淚光,“我的少年時代是有缺憾的,並不是因為成績差或者笨才上不了大學,人生就這一次,我不想留下任何遺憾。”
(小標題)一生青春,一生學習
走進李奶奶的家,穿過玄關便是寬敞明亮的客廳,三面轉角式沙發顯得格外舒適,茶几上整整齊齊地放着幾本書,都包了乾淨的書皮。
她的“書房”卻是在卧室不足5平方米見方的狹小陽台上,朝陰,下午四點鐘時已經沒太多光線。“這裏比較安靜,適合一個人看書學習。”李奶奶莞爾一笑。
李奶奶是個愛書之人,無論是教材、複習資料還是課外書,她都用超市購物宣傳單包了乾淨的書皮,好好存放着。翻開一本輔導資料,上面滿是密密麻麻的字跡和她用彩筆勾畫的重點。
她為自己制訂了周密的學習計劃並嚴格執行,家人是她堅實的後盾。每天清晨五點半起牀,簡單吃過早飯便開始了一天的學習,除去午間休息一個半小時和晚飯後看電視,讀報紙,其餘時間全部用來學習。
李奶奶告訴記者,如今她的記憶力大不如前,視力也嚴重下降。自從兩年前得了類風濕關節炎,住了兩次院,手抖得厲害時幾乎握不住筆,膝蓋也僵硬得難受,最嚴重時坐下站起來都需要女兒攙扶。
“但是學習就像運動員平時訓練一樣,雖然會有傷病,也一定要重複練習,一天都不能放鬆。”
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良好的文學素養和一定量的知識積累,這對於只有初中文憑的李啓君來説並非易事,五年的備考過程中,她攻克了重重難題。
現代漢語這門課需要掌握漢語拼音,李奶奶就跟女兒學,經過大量的練習,一次就考過了;古典文學需要熟記並理解文言文和古詩詞,她就從市圖書館借來了《古代漢語詞典》和《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對照註釋一首一首背誦、理解。
每一次進考場,周圍的年輕考生都會對她投以驚訝的目光,然後是滿眼敬佩和感動。她走路蹣跚,行動遲緩,由於寫字很慢,經常最後一個交卷,但監考老師總是對“李阿姨”格外照顧,有時把她送出考場,送到車站。
“我用5年時間考過了9門,還有3門最難的,今年準備攻下一到兩門”,老人家語速很快,聲音洪亮,“古代漢語最難,考了三次,但我還是很有信心,不拋棄不放棄,總能攻下來。”
(小標題)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李啓君的文學夢始於小學五年級,那時她的一篇作文習作被登在《中國少年報》上,還被班主任在全班誦讀,這給了她莫大的鼓勵。
六年級時,她成為全校考上初中的兩個女生之一。從初中到高中,天資聰穎的她一直成績優異,語文成績常年排名第一。
就在她以為大學生涯已近在咫尺的時候,命運卻和她開了個不懷好意的玩笑。
高二下半學期,她結束農活返校後,被確診患上肺結核,從此身體每況愈下。以當時的醫療水平肺結核算是難治之症,她在老師的勸説和同學的非議下不得不放棄學業,回家養病。
“可惜那時候不興復讀,一旦失去考大學的資格,這輩子就很難再有機會了。”一次命運的捉弄,讓青春的翅膀再難伸展飛揚。
“不過人總要面對現實,我決定工作掙錢,照顧弟妹,為父母分憂。”
隨後李啓君進入成都鐵路局廣元公路段工作,嫁給了同單位的高級工程師,兩人育有一女。她兢兢業業地工作,照顧丈夫和女兒,工作之餘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她經常給鐵道報投稿,以這種方式繼續耕耘心中那方文學的天地。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開始實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李啓君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後,內心蟄伏已久的“蝴蝶”似乎被喚醒了,衝動之下就把漢語言文學的自學教材都買好了。
但一想到身上擔子重,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人,丈夫經常出差,李啓君只得把心中的想法壓了下去。
2015年4月的一天,李啓君出門看病,經過一處校門口時,被校園裏拉起的巨大紅色橫幅吸引了:“人生有限,知識寶貴,祝自考學生考試成功!”她心中激動不已,多年的執念再次湧上心頭,她暗自下定決心重圓夢想。
“我那天回家後就和丈夫、女兒提起這件事,沒想到他們都非常堅定地支持我”,李奶奶回憶道,2015年她只備考一個多月就通過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兩門科目,一下就有了很多信心。
被問起今年的計劃,李奶奶有些害羞地笑了:“去年10月的三門考試都沒通過,今年又趕上疫情,4月的考試被推遲了,我計劃攻下一到兩門。”
“如果還沒通過呢?”
“那就轉年繼續考,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小標題)初心未改,筆耕不輟
半輩子光陰裏,李啓君堅持寫作。工作後,她憑藉過硬的文筆為機關報寫文章,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肯定。但她覺得那些文章“沒有文學含量”。
她想給報紙投稿,卻被身邊好友潑了冷水,“上報紙的都是職業記者或作家,普通人不夠級別”。但18歲時從死神手裏逃脱出來的經歷,讓她往後的人生中一直有股不服輸的勁頭。
2005年她第一次試着給綿陽日報投稿,一週後,報社編輯特地打來電話,告訴她《寄錯的信》和《集資買墳》兩篇文章均被採用。
“我的人生還是很幸運的,遇到了這麼多好人。”李奶奶臉上洋溢着幸福,趕忙拿出珍藏的報紙給記者看。
她的一篇詩作《驀然回首》被登在2003年2月1日《工程之聲》的文藝副刊版面上,在這首詩中她寫道:“深秋林木落葉前,再給大地顏色看。”那是樸素而有力量的文字。
李啓君説,寫作是對生活的記錄,是情緒的表達,是思想的總結。她向報紙投稿的那些文章,有些是在真實生活基礎上的一種藝術加工,創作的過程讓她倍感快樂。
採訪末尾,李奶奶告訴記者,如果在有生之年通過了漢語言文學的全部考試,她計劃繼續寫文章,想把她這輩子的人生經歷和身邊人的奮鬥故事寫出來,鼓舞年輕一代。
“不管考試結果如何,我至少認認真真地努力過了,這輩子也沒有遺憾了。”李奶奶眼睛亮亮的,閃着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