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越國“土石金字塔”

安吉龍山107號古墓葬(俗稱八畝墩),位於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古城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山越國貴族墓羣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座貴族墓園。整個墓園由主墓、外圍陪葬墓和隍壕三部分組成,包括隍壕在內,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

2016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開始了為期3年的考古發掘,目前,已完成主墓、外圍陪葬墓的發掘,完整揭露了整個墓園。主墓是在修整後的小山頂部人工夯築而成。人工營建部分的垂直高度達15米,所用土石方量2萬多立方米。整體氣勢恢宏,工程量巨大,堪稱“東方土石金字塔”。

土台營建採用分塊版築技術,墓道邊壁發現了立柱、橫撐木及竹籬笆痕跡,為江南大型土墩墓熟土堆坑找到了關鍵性證據。從墓葬堆築和隍壕挖掘的體積推算,當時挖掘、搬運土方將近4萬立方米,護坡石材千餘立方米。其構築規模、用材量、用工量在其他低等級墓葬的千餘倍之上。

主墓北側發現一個長條形器物坑,坑內密集擺放陶瓷器,其中原始陶瓷器成組集中在西段,帶蓋印紋陶器整齊排列在中、東段,個別陶罐內尚存牛骨和海產角蠑螺,初步推斷陶瓷器內原應盛放不同的物品。

346件隨葬品包括陶瓷器和玉石器兩大類,幾乎均為陶瓷器。主墓除225件陶瓷器外,還在獨木棺內外發現大量玉石器,包括綠松石、玉、瑪瑙、螢石、水晶等,玉簪、綠松石組合髻及成串管珠組成的冠飾和服飾最為精美。位於頭部的冠飾由綠松石管、珠和瑪瑙珠穿綴成髮髻,玉笄仍插於髻中,對稱的步搖一應俱全。綠松石珠中有的僅半粒芝麻大小,卻每粒均有穿孔,工藝高超。

多數墓葬共存一定數量的泥質或夾砂陶盆、越式鼎、三足盤、汝釘足壺等,顯示出越文化特點。越式鼎、三足盤大小遞減,受中原列鼎制度影響。主墓及個別陪葬墓出土少量中原及江淮地區特點的仿銅陶鼎和袋足盉等,是墓園範圍內的非越文化因素。

本次考古發掘首次發現並完整揭示了一處越國高等級貴族墓園,墓園要素齊備、佈局整齊、結構獨特。它填補了越國貴族墓園制度研究的空白,彌補了文獻記載較少的東周越國早期歷史,對研究越國的歷史文化和疆域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61 字。

轉載請註明: 東周越國“土石金字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