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陳堅信“玉不琢不成器”,所以在孩子教育上格外的上心。不僅僅要求孩子在學習上有好成績,在課外班上對孩子也是極其苛刻。
孩子小時候對街舞感興趣,所以小陳送孩子去學習街舞。但是人總有惰性,隨着課程的逐漸深入,孩子開始犯懶,覺得承受不住這個難度,和小陳説想放棄街舞的學習。
小陳的態度非常的強硬,拒絕了孩子的請求,每天監督和陪伴孩子練舞,讓練舞成為了母子兩個人的功課。
努力總是有回報的,孩子在十歲的時候參加了街舞比賽並且獲得了冠軍,小陳開心的發朋友圈分享,朋友們紛紛誇獎小陳的“逼迫式”教育法。
什麼叫做“逼迫式”教育法呢?
曾經非常有名的虎媽和狼爸就是這種教育法的極端性典型。這種教育方式是通過父母嚴格的要求和規定,來安排或者是推動孩子學習。
有些人可能會對這種教育方式持反對性意見,覺得如果是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那家長就不應該以為了孩子好為理由強迫孩子做事。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確實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他們放棄做某件事情不是因為他們發自內心的厭惡這件事,而僅僅是因為懶惰或者是重複導致的暫時性厭倦。
所以這時候往往需要嚴格的家長來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堅持完成學習任務,事實上,孩子在成功完成之後,也會產生成功後的喜悦感。
而與之相反的則是呼聲極高的“放養式”教育。
這種從西方傳過來的教育理念,講究的是讓孩子自由的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讓孩子自由的選擇自己的成長方式,甚至可以細化到生活中每一件小事的自由。
然而事實上,清華一位教授曾經嚴厲的批評道: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
每個人都喜歡散漫的不被管束的生活,一旦採用了這種放養式的教育方式,大部分的孩子都將沉溺於這種輕鬆的生活,不思進取也不思學習,長大後只會陷入貧困的生活。
美國作家珍妮·艾裏姆説:孩子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孩子不懂學習的重要性,因為一時的懶惰所以放棄了自己課外技能的培養。等長大之後孩子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都是多才多藝,因為掌握更多的技能從而獲得了更多的機會。
這時候反過來問家長,當時我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不能多監督監督我嗎?家長只能啞口無言,正是因為家長沒有遠見,過分的縱容了孩子,才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工作和交往中落了下乘。
由此可見,家長的教育方法非常重要。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們可以參考下面這三點。
1、 審視自己
作家鮑德温説: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往往只是一張白紙,而在對於世界的語言懵懵懂懂的期間,他們行動和發聲,必然是以家長的言行為模板的。
當家長們指責孩子每天看手機,不想着學習的時候,請先看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動作是不是拿起手機,忙着娛樂,沒有自我提升的時間。
其實要做到對孩子有正面的影響也很簡單,帶着孩子一起看書,教會孩子更多的技能,當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時候,就也先把自己變成這樣的一個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人。只要家長們做到了自省和修正自我,那不用多説,孩子自然也會向着家長看齊。
2、 逼着孩子堅持
《海底兩萬裏》中有這麼一段話: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只有初衷與希望永不改變的人,才能最終克服困難,到達目的。
黃多多大家一定都認識,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早熟又乖巧,優秀又謙遜,簡直是大家心中好孩子的代表。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孩子,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也難免會覺得疲憊,會想要放棄。而黃多多的媽媽孫莉卻坦言,在學鋼琴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自己逼着孩子堅持下去的。也正是因為黃媽的認真負責,所以多多在國際大獎上拿到了一等獎的榮耀。
逼着孩子堅持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掌握一門技能,今後能夠贏在起跑線上,更多的是要教育孩子學會堅持。堅持做了的人才能最接近頂峯,對於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所以這更是一種長遠的智慧。
3、 捨得讓孩子吃苦。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在《論教育》中指出:"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中國父母大多是自己奮鬥一生,而在日常生活中竭盡所能的提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時時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點的苦。
當然,所有人都喜歡這種安逸的人生,然而,這種安逸的環境養大的只會是一顆脆弱的樹苗。家長總要老去,孩子總要獨自一人承受人生的風雨。
因此不如讓孩子在一次次的風雨之下,牢牢地紮根在生活的土地之上,讓接下來的風雨成為孩子的養分,成長為更粗壯的大樹,享受更燦爛的陽光。
寫給家長朋友們:
著名作家小霍丁·卡特説過:身為父母,有兩份永久的遺產能夠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是根,另一個是翅膀。雄鷹為了教會小鷹能夠狠心將其推入山崖,我們的教育或許不用那麼殘酷,只要狠狠心,或許就能讓孩子自己擁有更強健的翅膀,到更廣闊的天空去翱翔。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放養”教育並非放任不管,懂得邊界與規則,孩子才會受益
很多家長都這樣對孩子?育兒專家:適得其反,教育真諦不是“催”
家長總抱怨孩子難教育?或許你沒找到那塊“鬆動的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