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史詩電影遇上敏感詞!蒙古大片《止殺令》為何在國內鮮有人知!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經典

編者按:成吉思汗以及蒙古西征題材,在戰爭電影這個概念出現後,就成為了一個被翻來覆去拍攝的題材。2013年,中國大陸拍攝的《止殺令》,同樣是以成吉思汗西征作為背景,並且還借用了非常有名的丘處機“一言止殺”的典故。但是這部電影在國內卻並沒有得到多好的票房成績,那麼《止殺令》究竟拍的怎麼樣呢?
▲《止殺令》
《止殺令》講的是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時,由於軍中大疫,因此開始對死亡感到恐懼,便命令的自己的侍衞長漢人劉仲祿(歷史上劉仲祿其實是成吉思汗的御醫而非武官)前往文登昆嵛山,尋找當時的得道名道丘處機,請求他傳授成吉思汗長生之道。不過丘處機並沒有立刻答應成吉思汗的請求,而是表示要在文登求雨之後,才會動身。與此同時,丘處機拒絕了金國以及南宋的使臣,最後在文登大雨之後動身前往西域。在歷經磨難之後,他終於到達,並且最終説服一路屠戮,讓整個中亞生靈塗炭的成吉思汗下令禁止殺掠,班師回到蒙古草原。
▲電影中的成吉思汗
雖然在整個電影中,戰爭片佔整部電影的時長比重並不是很多,但其質量,卻絕對算得上是目前國內影視行業的上乘水平。尤其是電影中成吉思汗指揮大軍進攻巴里黑(即今天阿富汗的巴爾赫),堪稱是氣勢如虹。
▲電影中被成吉思汗大軍圍困的巴里黑城,可以看出蒙古一方所使用的攻城塔,而且這種半圓城垛的確是中亞風格
▲巴里黑遠景,城門旁的兩個巨大原型塔樓,是中亞地區常見的軍事防禦配置,由此可見導演在這一段的認真
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古城保存下來的中亞風格城門,其修建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後來一直在其基礎上不斷翻新加固。因此電影中的巴里黑城牆參考布哈拉城牆問題不大。不過在13世紀蒙古西征時期,中東還有中亞地區,使用更多的是方形塔樓,而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後來改造過的圓形塔樓。圓形塔樓結構,相對於方形塔樓,能夠剛好的抵禦大型投石機的,以及地道破壞的攻擊。
▲描述13世紀蒙古軍隊圍攻巴格達的細密畫,其中巴格達城牆的塔樓都是方形塔樓,而非原型塔樓
同樣還需要説一下的,是電影中的花剌子模人。被蒙古所摧毀的花剌子模蘇丹國,其實原本曾是塞爾柱蘇丹國的一部分,伴隨着塞爾柱的衰落,花剌子模人最終從其統治下掙脱出來,並且很快又擺脱了西遼對其的控制。他們利用塞爾柱蘇丹國的衰落,成功的控制了陸上絲綢之路,並一舉成為幾乎統治中亞和伊朗高原的遼闊大國。
▲巔峯時代的花剌子模蘇丹國
在電影中,導演將花剌子模人復原成了比較刻板的中東穆斯林軍隊的形象,其實這個是比較有失偏頗的。因為在歷史上,花剌子模人是中亞的一支突厥系民族,因此自身也帶有着大量遊牧民族特色。同時作為絲綢之路的控制者,其自身文化和武器其實也是相當多元。
▲電影中的花剌子模騎兵
▲現代復原的花剌子模騎兵,花剌子模人的鎧甲風格,對於後來的蒙古騎兵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
▲電影中的蒙古騎兵
電影中的蒙古騎兵,一個難能可貴的是,在《止殺令》中,出現了一些頗為簡陋的具裝騎兵。其實,蒙古高原上的遊牧軍團,其實從來都不缺人馬皆批覆重甲的具裝騎兵。不過另一個問題是,在《止殺令》中所出現的蒙古騎兵,所使用的鎧甲大多是皮甲。這一點其實是與歷史不符。因為通過不斷接納各地工匠,以及對西夏、金國還有中亞的戰爭,成吉思汗的軍隊很早就已經擁有大量的鐵甲供軍隊使用,因此像電影中基本都是使用皮甲的形象就有很大的問題了。
現代復原的蒙古騎兵軍團。蒙古騎兵最擅長的作戰方式,便是將輕騎兵與人馬俱甲的具裝騎兵相配合。早期蒙古具裝騎兵受到金國騎兵的影響較大,因此鎧甲風格上也應是東亞風格的圓盔,而不是電影中中東風格的尖盔。
▲電影中出現的配重投石機
配重投石機出現在蒙古與花剌子模的戰爭中也是有些穿越,蒙古人最早使用配重投石機,其實是在宋蒙之間的襄陽圍城戰中,這時期主要使用的投石機應該是人力投石機。
▲電影中的牀弩
嚴格來説,電影中復原的是雙弓牀弩。不過一個嚴重的問題是,電影對於牀弩有嚴重的誤解,實際上即使是雙弓牀弩,後一個弩臂也應該是和前弩臂相對擺放。
▲兩弩臂相對的雙弓牀弩
總的來説,《止殺令》應該算得上是在國內目前電影行業中,所能夠做到的比較驚豔的水準了,但是由於題材的限制,卻未能將整個宏大的歷史和戰爭的背景展開,因此不得不説是一件比較遺憾的事情。
最後是電影評分環節
譭譽參半的道具復原:2分
宏大的場景刻畫,
但是對於宗教思想的表現不夠深刻:3分
其中蒙語的對白給人的的歷史感較強,
但是台詞一些台詞太過現代:3分
電影節奏整體較為平淡,
沒有激烈的人物衝突:-1分
總分:7分
選擇觀看
本期要為大家推薦的,是日本2001年所拍攝的大河劇《北條時宗》,其中對於蒙古徵日這個歷史事件的再現,可以説是目前拍攝的最好的,因此強烈推薦。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時之沙,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