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8月23日電 (王嬌妮 李夢)“目前發現2號遺址的第二至第四化石層的恐龍化石極為富集,以鴨嘴龍化石為主,同時還發現了食肉恐龍等多種恐龍類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22日對記者稱。
由汪筱林帶領的中科院萊陽聯合科考隊近日對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2號遺址進行了新一輪發掘。目前,該科考隊已對2號遺址的第二、第三、第四化石層進行了暴露和部分採集。
汪筱林稱,他們已探明2號遺址包含約八個化石富集層,如此連續保存的多層恐龍化石富集層在國內外都很罕見,潛力巨大。
工作人員對恐龍化石進行修復。(資料圖) 李夢 攝
此次發掘地點位於萊陽市呂格莊鎮金崗口村。萊陽此前不僅發現了大量恐龍和恐龍蛋化石,還出土了一具完整的棘鼻恐龍骨架化石。
據悉,隨着發掘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當地正建設類似“兵馬俑坑道”展陳方式的遺址博物館,向民眾展示七千多萬年前恐龍生存、死亡和埋藏的歷史。
去年2月,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開園,該公園以白堊紀地球和生物演化歷史為主線,展示白堊紀地層剖面、恐龍及恐龍蛋化石羣遺蹟,同時還建成了一座古生物博物館,展出多具近年來發掘的完整的鴨嘴龍類恐龍化石骨架。
1923年,中國第一代地質學家譚錫疇在山東萊陽發現恐龍化石。1951年,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棘鼻青島龍在萊陽發掘出土。自2008年起,汪筱林帶領的科考隊在萊陽取得了系列重要發現。
山東萊陽已成為海內外古脊椎動物學家調查和研究的重要地點,被譽為“中國恐龍之鄉”,目前在萊陽發現並被命名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分別有十餘種,昆蟲和植物等化石多達數百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