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沿河9月10日電 題:“一口刀”斬窮根:強黨建修村路搞產業促搬遷
作者 楊雲
“腰裏彆着一口刀,日起陡子上高毛,轉過坳口到龍灣,日落萬丈下涼橋。”陡子、高毛、龍灣、涼橋等都是一口刀村的地名,順口溜指村民走了一天路還沒出村,深刻描繪出該村曾經的地理條件惡劣。交通閉塞、生態脆弱、山高路陡、溝壑縱橫,土地零碎,居住分散是該村的真實寫照,用“建在刀背上”的村落來形容實不為過。
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思渠鎮一口刀村,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烏江流域,是典型的深山石山區貧困村,耕地面積798.22畝,總人口360户1483人,現有貧困人口148户470人,屬國家一類貧困村。
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思渠鎮一口刀村,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烏江流域。圖為沿河烏江流域。 楊雲 攝
“人多地少,熔岩地貌,勞作成本高。”一口刀村駐村第一書記肖涵走組串户的間隙,介紹起村裏的扶貧工作,“一人患病全家窮,村無產業百户貧’”。
“村裏無磚房,客來無好凳,想吃帶肉飯,除非過新年。”生動形象地反映該村曾經貧窮的生活狀態。
然而,隨着中國政府反貧困力度不斷加大,一口刀村也悄然發生着改變。
10年前,沿河作為務工人員流出大縣,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務工所得給一口刀村帶來了生活的改善。但村民趕集、取錢、購物依然要翻山越嶺,行走羊腸小道。
一口刀村79歲老黨員朱啓強回憶嘆息,“沒有年輕人來帶頭髮展,一口刀‘窮根’難斬斷。”
一切,都在悄然改變。
近年來,一口刀村黨支部結合實施“民心黨建”工程,按照“山上易地搬遷、山下發展產業”為抓手,因户施策。
如今,該村硬化的通組路、串户路縱橫交錯,村民往來方便,山上牛羊成羣,山下產業成片。
當提起現在村裏的情況,朱啓強肯定,“黨員多,年輕化,有幹勁,不怕苦。”
“以前要從麻陽河谷底走路進村,路在60多度的陡崖上蜿蜒,行人必須手攀腳登。”陪同記者走訪的沿河縣委宣傳部網監中心主任杜尚會對以前到村採訪深有感觸。
該村360户人家,散落在上下落差達830米的山坡間,耕地坡度超過60度。公路不通,村民只能靠肩挑背馱來運物資。
2002年,一口刀村把修建通村公路作為當年的“村事”來抓。經過一年準備,2003年,一口刀村村民自籌資金,投工投勞啓動了通村路建設。
經過數年不斷修繕,一口刀村通路,讓‘刀上人家’真正實現從“走山路”到“走好路”的轉變。“前兩年路硬化了,車輪胎也用得久點。”村裏搞運輸的朱瓊説,“‘刀背上的村莊’無路不行”。
“村裏水田稀缺,旱地也是看天收。近年村裏修了排洪渠,下大雨地裏金絲蘭菊安然無恙。”坳口組村民朱天樹説,“土地流轉有租金,在地裏務工還有收入,入股的4畝地年底還可分紅利。”
針對貧困户,村黨支部與駐村幫扶工作組圍繞脱貧致富這個重點,以產業發展為抓手,分類分户施策,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户脱貧。
在產業發展中,一口刀村用活村裏的荒土,採取“黨支部+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户(貧困户)”的發展模式。目前,該村共發展丹蔘和玄蔘600畝,軟質石榴300畝,金絲皇菊150畝,珍珠花生200畝(覆蓋74户貧困户土地入股89.8畝),g溪蜜柚166畝(覆蓋25户貧困户土地入股34.7畝),核桃700畝。
“對居住環境惡劣的貧困村民,我們動員搬遷脱貧。”肖涵説,“雖然故土難離,但通過村黨支部與駐村幫扶工作組的持續努力和反覆動員,加上搬遷羣眾的現身説法和影響帶動,一口刀村創下了40天內簽約230户,2個月內搬遷194户的成績。”
近兩年來,一口刀村黨支部與駐村幫扶工作組積極協調,加大爭取項目資金、整合資源力度,完善村裏水、路、教育等基礎設施,極大改善了羣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日前,貴州宣佈正式發起2017年脱貧攻堅秋季攻勢,從9月1日到11月30日,共3個月。這一“脱貧攻勢”也必將讓一口刀村這樣的深山石山區貧困村受益。
貴州2017年脱貧攻堅秋季攻勢重點集中在7個方面: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產業脱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旅遊扶貧和農村電商發展、教育扶貧和農村勞動力全員培訓、大抓精準醫療扶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