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取得真正的治理效果,除了打擊醫托及違法醫療機構,還應考慮醫托為何盛行。比如,與優質醫療資源短缺和不均衡是否有關係?打擊與建設共進,才可能不斷減少醫托的生存土壤。
“醫托”這種病要怎麼治?
近日,有媒體在北京西站暗訪發現,有“醫托”在這裏“組團忽悠”來京就醫的患者。他們自制車站工作證、身穿藍色制服,設下連環騙局,騙外地來京就醫者到一家名為“百德堂”的中醫診所就診。據報道,這種情況已存在近20年。醫托跟小醫院倒三七分成,患者消費1萬元,醫托拿走7000元。
我們不忍心指責這些被騙的患者過於輕信陌生人。他們千里迢迢來京求醫,多是遇到了疑難雜症,在病急亂投醫思維支配下,最容易上當受騙;更何況人生地不熟,騙子花言巧語,連哄帶嚇,精心佈下陷阱,讓人防不勝防。
與一般的醫托不同,此次媒體披露的醫托有不少鮮明特點,比如,他們有數十人之多,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無縫銜接,絕非單打獨鬥,已經形成規模化。再比如,他們“眼光獨到”,辨識病患能力強,騙術環環相扣,患者邁錯一步就可能難以脱身。此外,他們斂財能力強,與小醫院、診所的分成比例是“倒三七”,有時甚至能拿75%的分成。
醫托賺取的黑心錢越多,患者就越悲苦。救命錢被騙,如何治病?如果再因此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更會人財兩失。從這個角度説,醫托不只是謀財,還是在害命。因此,對醫托必須嚴厲查處。然而,耐人尋味的是,那些醫托竟能盤踞西客站近20年。不只是北京西站,北京站、積水潭醫院、協和醫院、阜外醫院、301醫院也是醫托的重災區。醫托公然行騙,難道沒人管,或者管不了?
其實,執法部門一直在打擊。比如,去年8月,警方就打掉兩個活躍於同仁醫院、兒童醫院、腫瘤醫院周邊的醫托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13人,依法刑事拘留109人,行政拘留1人。然而,從記者暗訪可知,醫托仍然灰色化生存,面對打擊,他們要麼避開風頭,過陣子就死灰復燃,要麼換個地方繼續行騙。可見,打擊醫托,不能是貓捉老鼠的遊戲,而應該常態化,不能給醫托騙人的機會。
此外,除了打擊醫托,還應該嚴管與醫托有業務往來的醫療機構,這些醫療機構也是醫托的合謀者。可以説,沒有它們的配合,醫托們即便找到了“獵物”,也無法獲利。更值得注意的是,與醫托沆瀣一氣的醫療機構並不都是黑診所,比如報道中提到的“百德堂”中醫門診,就是一家有資質的醫療機構。這種正規機構顯然更具欺騙性。
據瞭解,早在2013年,國家衞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公安部、司法部等11個部門在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就提到嚴厲打擊職業“醫鬧”“醫托”及“號販子”。這兩年醫鬧少了,醫托仍如蠅亂飛。要取得真正的治理效果,除了打擊醫托及違法醫療機構,還應考慮醫托為何盛行。比如,與優質醫療資源短缺和不均衡是否有關係?與有些醫院人性化服務不夠是否有關係?打擊與建設共進,才可能不斷減少醫托的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