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機構預測: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將使全球增長12%

  20家中外權威機構預測:

  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將使全球增長12%

權威機構預測: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將使全球增長12%

  資料圖:可以玩撲克牌的雙臂機器人吸引眾多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曾幾何時,人工智能只是科幻小説中描繪的圖景。如今,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人工智能的一些應用正在日益改變我們的生活,人類已經進入“智能時代”,世界各國紛紛搶灘佈局,我國也作出了戰略性部署。國務院今年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經濟參考報》從今日起推出“智能時代”系列報道(上中下三篇),以饗讀者。

  《經濟參考報》記者統計國內外20家權威機構預測數據顯示,未來十年(至2030年),人工智能將助推全球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近10萬億美元。機構的分析稱,人工智能將以三種形態和方式對全球經濟形成推動和牽引,而美國和中國則可能成為技術和產業的領跑者。

  發展態勢:全球市場規模年增15%

  據賽迪研究院預計,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2697.3億元,增長率達到17%。更多機構數據顯示,最近五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達到15%。2016年末,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還不足300億元,預計到2018年,這一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80億元,複合增長率為26.3%。根據VentureSCAnner的統計,截至2016年,全球共有近1000家人工智能公司,美國以502家位列第一。目前包括谷歌等國際科技巨頭紛紛進入人工智能領域。

  高盛、中國中金公司等機構分析師表示,到2030年,多於一半的增長將歸功於勞動生產力的提升,其他則主要來自於人工智能激發的消費需求增長。

  多數機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總體上看,世界各國都將受益於人工智能,實現經濟大幅增長。從目前到2030年,將使全球GDP增長12%左右,近10萬億美元。北美與歐洲將是此輪智能革命的最大受益者,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拉美和非洲)由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採用率預期較低,因此人工智能將會促使他們的經濟適度發展。

  國際知名機構普華永道的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將提振全球經濟,以量化來看,從目前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促使全球生產總值增長14%,這意味着至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世界經濟貢獻15.7萬億美元。而另外多家國際機構預測的平均值是,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將促使全球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

  普華永道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地域分佈來看,中國和北美有望成為人工智能最大受益者,總獲益相當於10.7萬億美元,佔據全球增長比例的近70%。在人工智能發展初期,由於技術成熟度較高,北美的生產力增長速度將高於中國。但十年之後,中國完成了相對緩慢的技術和專業知識積累,則將開始趕超北美。”普華永道還推出了“人工智能影響指數”這一概念,由於人工智能將提高生產力和產品價值,並推動消費增長,零售業、金融服務和醫療保健將是最大受益行業。

  埃森哲預期,作為全新的生產要素,人工智能有潛力將2035年的中國經濟總增加值提升7.1萬億美元。報告還發現,得益於人工智能幫助員工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動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27%。

  埃森哲大中華區主席莊泉娘(Chuan Neo Chong)表示:“中國已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當然,和任何推動變革的技術一樣,我們應當正視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各利益相關方應當在智力、技術、政治、道德和社會等各方面做好準備,迎接人工智能引領的未來。”

  人工智能正在描繪一個巨大的未來市場,人工智能將催生數個千億美元甚至萬億美元規模的產業。以金融行業為例,據高盛公司估計,到2025年,人工智能可通過節省成本和帶來新盈利機會創造大約每年340億至430億美元的價值。

  有關機構關於全球對人工智能投資金額的數據顯示,2016年為42.5億美元,近五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50.11%。從人工智能企業的合併收購和IPO的數量來看,從2012年的僅僅2項上升到2016年的68項,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風投也從2012年的5.89億美元猛增至2016年的50多億美元。

  動力邏輯:三種方式激發增長

  《經濟參考報》採訪國內外權威機構瞭解到,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的推動和牽引,可能將呈現三種形態和方式。其一,它創造了一種新的虛擬勞動力,能夠解決需要適應性和敏捷性的複雜任務,即“智能自動化”;其二,人工智能對現有勞動力和實物資產進行有力的補充和提升,提升員工能力,提高資本效率;其三,人工智能的普及,將推動多行業的相關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開闢嶄新的經濟增長空間。

  基於人工智能對中國經濟整體影響的模擬分析,並結合行業規模數據,埃森哲分析人工智能對中國15個行業可能帶來的經濟影響。研究顯示,製造業、農林漁業、批發和零售業將成為從人工智能應用中獲益最多的三個行業。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推動這三大行業的年增長率分別提升2%、1.8%和1.7%。

  高盛的最新研究稱,在美國整個行業中,發現在自動化的促使下,勞動時間減少了約0.5%至1.5%。根據相關案例預測,美國2025年增長生產率中的1.61%將由人工智能貢獻,比1995-2004年高出11個基點。

  近年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急劇增加,尤其是雲平台對人工智能相關人才進行了大量投入,自2014年以來,谷歌、亞馬遜、微軟和Salesforce共進行了17項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收購。

  美國硅谷科技協會的唐濤表示,目前,全球正處於人工智能平台的早期階段,未來應用程序、工具和服務驅動者(enabler)會爆炸式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5年,人工智能機器人每年為17個國家的GDP增長貢獻0.4個百分點。人工智能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並部分取代操作工人的案例比比皆是。日本的保險公司在2017年引入IBM的人工智能系統代替34名白領。根據日本媒體報道,在此項目中,斥資170萬美元引入IBM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統,隨後每年的維持費用約為12.8萬美元。通過使用人工智能系統,該公司將在未來每年節約110萬美元的開支,這意味着此項投資兩年後即可收回成本。

  人工智能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會增添一些“煩惱”。據報道,在美國,最近幾年金融行業的交易員減少了10%至20%。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金融相融合的金融科技企業“在紐約一個接一個出現”。印度南部古都邁索爾大型IT服務企業印孚瑟斯技術(Infosys)主營的客服中心業務,被能夠識別語音的人工智能系統所取代,系統開發也有人工智能參與其中。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公司19萬員工中的約5%,相當於8000人以上從事的工作崗位不復存在。而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與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未來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類49%的工作。

  當然,人工智能在削減人類工作崗位的同時,也在創造新的職業。例如,為滿足客户需求需要修改人工智能程序的人員,還有數據分析加工人員,諸如這樣的業務需求越來越多。

  埃森哲大中華區信息技術服務總裁陳笑冰表示:“人工智能將改變中國各行業的未來。要想充分發揮它的潛力,企業領導者需要將人工智能納入到其發展戰略中,這意味着企業需要調整公司結構以充分應用人工智能,並更為創新地思考其運營和商業模式。”

  大國角力:中美或領跑世界

  為了應對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態勢,美國於2016年10月發佈《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對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現有和潛在應用以及可能引發的社會和政策問題做出了深入剖析,並提出聯邦政府在科研、技術、人才培養和治理方面的對應舉措。

  美國在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領域一直處於最前沿,主要是由聯邦研究基金和政府實驗室來支持該領域的發展。聯邦政府對公開的人工智能的研發,主要是通過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研究和發展(NITRD)項目負責管理,並得到了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NIH),海軍研究辦公室(ONR)以及情報先進研究項目署(IARPA)等機構的支持。國家戰略計算倡議、大數據倡議、先進創新神經網絡技術倡議同樣也間接促進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發展。

  日本也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將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作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核心,還在國家層面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研發促進機制,並將2017年確定為人工智能元年。

  歐盟則將“人腦項目”選定為未來新興技術旗艦項目之一,為基於信息通訊技術的新型腦研究模式奠定技術基礎,並以此加速腦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歐盟委員會與歐洲機器人協會合作完成了SPARC計劃,資助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到2020年歐委會投資7億歐元,使歐洲機器人行業年產值增長至600億歐元,佔全球市場份額提高至42%。

  據日本媒體報道,在全球範圍,競爭日趨激烈的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美國和中國的“存在感”正在加強。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的科學技術和學術政策研究所的分析顯示,從主要國際學會的發表成果來看,中美佔據壓倒性優勢,同時兩國的聯合研究報告也在增加。此外,還出現了中國企業向美國大學提供研究投資的案例。

  今年7月20日,中國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中國計劃“三步走” 構建人工智能發展目標,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在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國防建設各方面應用的廣度深度極大拓展,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台和智能應用的完備產業鏈和高端產業羣,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多數接受採訪的國際機構稱,從研究能力看,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方面有領跑的可能。人工智能研究此前由麻省理工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美國大學在基礎研究上領先世界,近年穀歌、Facebook和微軟等人工智能企業也在大力推進。與此同時,中國的大學和企業的研究能力也在顯著提高。

  國外機構分析調查了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具有權威的3個國際會議。從最具權威的美國人工智能學會的國際會議看,近年來,美國和中國的研究成果激增。2015年美國的大學和企業的發表達到326項(48.4%),比例最高,其次為中國138項(20.5%)。兩國佔整體的約7成。而日本排在第8位,僅為20項(3%)。近6年來,在美國的發表成果中,74.6%是與他國的共同研究,尤其與中國達到80項之多。有分析認為,中國留學生在回國後與美國的大學等展開共同研究的案例很多。

  在企業方面,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微軟等IT巨頭以及國內的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都不約而同地將人工智能視為下一次技術革命的突破點,並投重金加速佈局。

  谷歌開發的自動翻譯人工智能準確度很高,受到研究者的關注。該公司旗下的沉思科技(DeepMind Technologies)在效仿人類將經驗用於判斷這一機制的人工智能方面正在取得成果。數據顯示,谷歌自2012年以來已經收購了11家人工智能公司。僅今年上半年,谷歌就已經在這一領域達成了兩筆收購。最近的一次收購行動在今年7月13日,收購標的為印度人工智能公司HalliLabs。

  一向低調處理企業收購策略的蘋果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也有所動作,在過去一年裏先後收購了Emotient、Turi和Tuplejump三家人工智能公司。英特爾則收購了Itseez、NervanaSystems和Movius三家公司。此外,亞馬遜收購了具有圖片識別技術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Orbeus。

  日本在2017年度預算案的概算要求中,為人工智能相關研究申請了924億日元,達到2016年度最初預算的9倍。日本計劃在理化學研究所建立人工智能研究所,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同時啓動基於人工智能的新藥開發計劃等。日本企業也紛紛加入到人工智能的相關研發與應用之中。記者 方家喜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78 字。

轉載請註明: 權威機構預測: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將使全球增長12%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