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戰略如何謀篇佈局
當地時間8月23日,在馬來西亞附近海域,馬來西亞海軍和美國海軍尋獲一具失蹤船員遺體。圖為一架參與搜救的美軍直升機降落在馬來西亞軍艦上。
以地緣戰略為基礎
在全球而不是本土劃分和設置戰區
國家地理位置是指一個國家在地球上的自然分佈,對整個國家軍事戰略佈局的基本走向具有支配性的影響。美國戰略家威廉森・默裏曾指出:“在戰略上,如同在地產經營中一樣,有三個要念念不忘的關鍵考慮:第一是位置,第二是位置,第三還是位置。”一般而言,地緣環境複雜的國家,受到多方向威脅,軍事戰略佈局往往比較困難;處於相對有利的地緣環境中的國家,受到外界壓力較小,軍事戰略佈局就相對寬鬆。
美國自建國以來,多次調整全球軍事力量配置,均以自然條件為基礎,充分利用國家地理環境中的有利條件,構建最優軍事戰略佈局。美國遠離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和歐亞大陸,南北分別毗鄰墨西哥和加拿大,東西分別以大西洋和太平洋作為天然屏障,因此不需要為本土安全過分擔心。列寧曾評價美國“處在最安全的地理位置上”。與此同時,在美國看來,本土之外美國人腳下的土地,也屬於美國的“領土”,也需要保護。
因此,在軍事戰略佈局上,美國堅持“內外結合”,除在本土配置兵力外,還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配置軍事力量,同時,在全球而不是本土劃分和設置戰區。雖然“9・11”事件後美國頒佈《國土安全國家戰略》,加強了維護本土安全的具體舉措,但仍是立足全球進行兵力配置以及調整軍事戰略佈局。
北約軍車隊8月2日在坎大哈遇襲,造成損失。圖為美軍部隊在襲擊現場進行調查。
以軍事基地為支撐
在全球建有4800多處軍事基地
美軍事基地是組織、指揮、訓練、部署和駐紮美國軍事力量的主要場所,是確保部隊完成各項任務的基本設施。目前,美軍事基地佈局以本土為核心,以海外基地為前沿,在全球共建有4800多處軍事基地,其中,本土軍事基地4100餘處,海外軍事基地600餘處。在海外,美在除南極洲外的六大洲、四大洋建有關島、夏威夷羣島、阿拉斯加等9個軍事基地羣,輻射全球40多個國家,駐紮約40萬美國軍人。
美軍海外基地佈局整體上呈現大“M”形,由“V”和“Ⅱ”組成。其中,“V”是重點,指歐亞大陸核心區,一條由阿拉斯加而下,一條由北歐而下,會於“V”形底端迪戈加西亞。“Ⅱ”是指伸向非洲和拉美兩翼的“兩條腿”,充當美全球軍事基地佈局的兩大戰略支柱。在“V”字上分佈着敍利亞、伊朗、朝鮮等國,以及中東、馬六甲、波斯灣等多個關鍵地帶,與其戰後軍事行動存在內在邏輯。
近年來,美根據軍事戰略目標的調整變化,不斷調整軍事基地整體佈局,重點加強主要戰略方向的海外軍事基地建設。一是歐洲地區重心東移。美把駐西歐基地的部分部隊重新部署到一些北約新成員如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和保加利亞等中東歐國家,同時不斷擴大在波羅的海國家的軍事存在,加大了對俄羅斯的戰略壓制。二是守住中東和中亞。在中東,美將基地重心從沙特和土耳其移至卡塔爾、巴林、阿曼等國,對伊朗和敍利亞形成軍事威懾;在中亞,美在阿富汗保留了巴格拉姆、坎大哈等基地,並試圖在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設立基地,以強化對中亞地區的軍事控制。三是強化西太平洋地區戰略縱深。美在鞏固東北亞、東南亞基地體系的基礎上,加強了對第二島鏈的軍事部署,擴建關島基地,並強化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基地的使用力度,以增強扼守南海周邊重要戰略通道的能力。
在大西洋海域行駛的美軍“福特”號航母。
以海上通道為關鍵
控制世界上16條海上戰略通道
冷戰時期,美國出於與蘇聯爭奪全球海上霸權的考慮,在1986年正式宣佈要控制曼德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等16條海上戰略通道的計劃並大力推動實施。至今,美軍仍不斷向這些海上通道滲透,企圖遏控要道,實現以海制陸。
16條海上戰略通道均是連接世界重要海域的咽喉要道,所處位置決定了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戰略價值,在美國維持海上霸權、控制全球海洋、維護和拓展海洋利益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政治上,16條海上戰略通道成為美戰略資源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支撐,更為美在冷戰時期海上爭霸中勝出奠定了基礎。經濟上,16條海上戰略通道均為海上交通生命線、貨物貿易的大動脈,如馬六甲海峽承擔着全球約50%的石油運輸,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石油通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軍事上,16條海上戰略通道是進攻的天塹,防守的依託,隱蔽、伏擊的支撐,遏制、封鎖的咽喉,無論在戰時還是平時都具有重要意義。
美在16條海上戰略通道附近多設有軍事基地,如在馬六甲海峽附近設有樟宜和森巴旺海軍基地,在霍爾木茲海峽周邊的阿聯酋、阿曼等國設有多處軍事基地,在蘇伊士運河周邊租用了埃及的軍事基地,在阿拉斯加灣沿岸部署了多處基地並配置大批海空軍部隊。美通過控制海上戰略通道及在周邊配置兵力,加強了對全球戰略要地、戰略通道和戰略資源的掌控。
以國家戰略為目標
把維護國家利益作為根本任務
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在1993年“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發表演講時指出:“當危機這個詞出現在華盛頓的時候,無疑每個人要説的第一句話就是最近的航母在什麼地方?”美國軍事戰略佈局始終把維護國家利益作為基本使命。歷史上,美國為保護國家對外貿易、獲取能源資源,不斷在海外建設軍事基地、控制海上戰略通道。
20世紀80年代,由於兩伊戰爭可能直接對美國的海灣石油通道和石油安全產生威脅,戰爭爆發後,美國出於保護海灣地區石油航道暢通、維護在海灣地區石油利益的考慮,決定增加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力量部署,先後向海灣及附近海域派出大量軍艦以及特混艦隊,並在阿曼改擴建機場、港口、倉庫等海空軍事基地和後勤保障基礎設施,在沙特阿拉伯建立空軍基地,配置空中軍事力量。這些基地和軍事力量保障了美國在該地區的石油安全和海上對外貿易。2001年,美國在阿富汗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發動戰爭,並佔領了阿富汗,建立了永久性軍事基地,同時還在阿富汗周邊幾個國家建設空軍基地,主要目的就是控制該地區的產油區,保護美國在該地區的石油利益。■郝敬東 張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