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300多人的羣很“怪”: 每天盡聊撿垃圾

這個300多人的羣很“怪”: 每天盡聊撿垃圾

  一個由300多名成員組成的聊天羣,每天討論的內容不是工作、育兒、理財,而是去哪裏撿拾垃圾、走哪條路線、哪個街道撿拾的垃圾多。這個個性十足的環保志願者羣,每週固定撿拾垃圾3-4次。他們堅持4個月下來,發現身邊市民的行為有了變化。日前,成都晚報記者跟隨這支環境保護志願者隊伍進行了一次垃圾撿拾體驗。

  工作日傍晚“開工” 4個月後人均撿拾垃圾量減半

  8月17日,星期四,傍晚6時。吃過晚飯的彭州人張慶,準時來到位於彭州市朝陽南路上的彭州客運中心。從今年4月成立這支環境保護志願者隊伍開始,每一次環保志願活動的集結地點都在這裏。穿着統一的白色上衣,戴着白色帽子,當天,27位志願者一起從彭州客運中心出發,沿着朝陽南路一路徒步向北,經由朝陽東巷、國泰西路,抵達位於牡丹西路上的彭州市政府前廣場。除了統一的服裝和帽子,每位志願者手中還有一個用來撿拾沿線垃圾的金屬夾子和用來裝垃圾的黃色塑料袋。

  “從4月成立到現在,工作日每週二、四傍晚我們在彭州市城區內撿拾垃圾,休息日就不定星期六還是星期日,由志願者們選擇一天,到彭州市境內白鹿鎮、銀廠溝等景區撿拾垃圾。”47歲的志願者隊孫副隊長告訴記者,工作日的志願服務整個過程耗時1個半小時左右。

  傍晚6時20分從彭州客運中心出發,記者跟隨志願者隊伍一路撿拾垃圾到彭州市政府廣場,單邊路程2公里左右,平常人正常徒步用時20-30分鐘的路程,志願者隊伍走了50分鐘。“一路走一路撿,既鍛鍊身體又保護環境,何樂而不為?”作為這支志願者隊伍的發起人之一,孫副隊長告訴記者,發起成立這支志願者隊伍的初衷,是希望用自己的行為影響更多的人。“其實不少人還沒有保護環境的意識,覺得只要把工廠排污管理好就可以了,自己的行為不會破壞環境。”孫副隊長表示,通過志願服務,發現每一位市民的行為都直接影響着生存的環境。“我們剛開始撿拾垃圾的時候,每次出來,每個人都可以撿裝滿兩個垃圾袋的垃圾量。但4個月過後,我們發現每次出來,一個人撿拾的垃圾量也就裝滿一個垃圾袋,這説明市民的行為有了明顯的變化。”

  從垃圾看市民習慣 煙頭最多其次是各種包裝紙

  傍晚7時15分,彭州市政府前的市政廣場,滿是前來鍛鍊、乘涼的市民。兩歲的熊二穿着志願者服裝,雖然走路都還有點踉踉蹌蹌,但在媽媽和姐姐幫助下,她仍拿着夾子撿垃圾。“小妹妹,已經是第二次在廣場上看到你在這兒撿垃圾了。”67歲的李大爺一邊跳廣場舞,一邊和這位小小志願者打招呼。“我覺得這個活動很好。帶着孩子來參加志願活動的家長不少。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為什麼不行動起來呢?”熊二的母親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堅持了4個月後,已經有很多人認識他們、鼓勵他們,並且加入到志願者隊伍當中,“我們這個志願者羣最開始只有20多個人,現在有300多個人。”

  説到志願者撿拾的垃圾種類,孫副隊長打開手中的垃圾袋,一邊分辨着其中的垃圾一邊説,“垃圾種類最多的是煙頭,其次是各種包裝紙。垃圾光靠環衞工人清理和志願者撿拾肯定是不夠的,一定是要讓大家都有保護環境的意識,這樣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真正變好。”當晚8時10分,整個志願服務活動結束,總行程近5公里,耗時1小時50分鐘。

  “工作日在城區的志願服務活動,因為上班的緣故,參與的志願者為20-30人,週末到景區參與志願活動的志願者有40-50人。”就在昨日,這支環境保護志願者隊伍到彭州市銀廠溝景區,進行了又一次志願服務;明天,這羣熱愛保護環境的市民,仍將出現在彭州市城區內的大街小巷,傳遞環境保護、共治共享的理念。

  成都晚報記者 黃尚斐 攝影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7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個300多人的羣很“怪”: 每天盡聊撿垃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