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一耳光,孩子險失聰:小時候經常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孩子聽不清楚了,怎麼辦啊?”

  前不久,一位夫婦向醫生求助。原來,4歲的孩子在家太鬧騰了,被媽媽指責之後依舊哭鬧不止。於是,媽媽一生氣,給了她一耳光。

  經過檢查,孩子的右耳鼓膜已經穿孔,醫生已經給予了對症治療。

虎媽一耳光,孩子險失聰:小時候經常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因為孩子不聽話、調皮,就忍不住對孩子暴力相向,是不少父母都做過的事情。

  因為,古往今來,在中國式教育裏,很多父母都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説法,他們認為不打不罵,就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所以,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孩子犯錯後,他們經常以“打罵”作為管教的手段。

  孫瑞雪在《愛和自由》中提到: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實,苦難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

  那麼,那些小時候經常被打的孩子,長大後究竟怎麼樣了呢?

  01、經常打罵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1、性格上的缺陷

  孩子年幼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父母足夠的關愛,如果犯錯後得到的不是父母耐心的教導,而是歇斯底里的打罵,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比如自卑、敏感、孤僻、缺乏安全感等。

  知乎上有位網友説:

  從她記事開始一直到初三,只要她稍稍犯一點錯誤,就會遭到她母親的毒打。她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錯什麼。

  後來她工作了,人際關係問題凸顯得很明顯,自卑、膽小、懦弱、敏感、怕事等。她特別自閉,喜歡寫日記,擔心自己的社交平台被關注,總想躲在角落裏,不想被別人發現……

  孩子犯錯後,有的父母總是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來對孩子進行打罵的做法,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這種傷害甚至可以貫穿孩子的整個人生。

  就像阿德勒所説的: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

虎媽一耳光,孩子險失聰:小時候經常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2、心理上的缺陷

  父母打罵孩子的時候,可能在當時的情況下,孩子不會意識到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未來的行為中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特別是那些經常被打罵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會受到嚴重的創傷,以至於產生逆反、報復的心理。

  曾經有一個16歲的男孩,在不到24小時內,導致了8次火情。

  他之這麼做,是因為他平時經常遭到父親的責備打罵,心中充滿了怨氣,所以他想報復父親:“你不是説我遲早要進監獄嗎?那我就進給你看!”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天真地以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了,這樣做還有可能出現逆子。

  但願所有父母都能夠明白,打罵出來的孩子,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孩子。

  02、聰明的父母不是打罵孩子,而是贏得孩子

  有人説,當孩子犯錯時,教育方式恰好體現了父母愛的深度、以及愛的智慧。

  父母一定要明白,管教的目的不是通過打罵來控制孩子,而是在友善、關心和尊重的基礎上贏得孩子。

  那麼,該如何贏得孩子呢?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即“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父母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誤會,孩子犯錯時,父母需要主動向孩子核實一下情況,看看自己理解的對不對。

  只有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時,才會更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

  同情,並不表示父母要認同或者寬恕孩子錯誤的行為,這只是意味着父母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

  同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小時候自己也有過類似的行為等。

  3、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

  在進行了前面的兩個步驟之後,孩子一般都會願意聽父母説了。

  這時,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比如可以跟孩子説為什麼這麼做是錯的。

虎媽一耳光,孩子險失聰:小時候經常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4、讓孩子關注於如何解決問題

  父母可以問問孩子,對於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有什麼樣的想法。

  如果孩子沒有想法,父母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直到和孩子達成共識。

  好友的兒子,曾經偷拿過幼兒園的玩具,被她發現了。她很震驚,但還是找了一個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問他:“這個玩具好像不是媽媽給你買的?”

  她兒子的目光有些躲閃,但卻也不好意思地承認了:“媽媽,我太喜歡這個玩具了。”

  她看着兒子的眼睛,説:“媽媽小時候也偷過同桌的一支筆,那支筆有好幾個顏色,我真的很喜歡,就趁她不注意帶回了家。”

  聽完媽媽的分享,孩子的眼睛一下就亮了:“那後來呢?”

  “我很愧疚,覺得自己不應該這麼做。我想了很久,第二天又悄悄放回去了。”

  孩子聽完沉默了好一會兒,説:“可是,幼兒園有那麼多玩具,少一個又不會怎麼樣。”

  好友于是和他討論了半天,如果每個小朋友都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家,那幼兒園會不會就沒有玩具了;那些沒有玩具玩的小朋友,該多傷心等等。

  最後,孩子終於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決定第二天把玩具還回去,還準備向老師説明情況,誠摯地道歉。

  在沒有指責打罵的情況下,好友恰恰是通過“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不僅讓孩子意識到了錯誤,而且還參與了問題的解決。

  我想這便是給予孩子最好的管教,是心與心的溝通,而不是一味地打罵。

  鄭淵潔曾在書中寫道:

  什麼是男子漢?我覺得,他首先應該全身心地愛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

  作為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不要以拳頭的方式打到孩子身上,更不要以愛的名義去傷害孩子。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一同成長,才是真正為他們好。

  ——END——

  作者:菈媽,多平台簽約作者,喜歡閲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5 字。

轉載請註明: 虎媽一耳光,孩子險失聰:小時候經常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