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定都卡拉奇,此後印度與巴基斯坦圍繞克什米爾的領土爭端戰亂頻頻,但在1967年巴基斯坦卻突然將首都遷至毗鄰印巴衝突前線的伊斯蘭堡,這中間又是出於什麼樣的謀略和考量呢?事實上作為巴基斯坦境內的第一大城市,卡拉奇儘管在建國之初就充任首都,但真正發揮首都職能的時間只有區區12年。當歷史的車輪剛剛進入1959年,急不可耐的巴基斯坦人就已經將首都遷至北方的拉瓦爾品第,並且在八年之後正式遷都伊斯蘭堡。
從經濟角度來説,深入內陸的伊斯蘭堡很難與海路暢通的卡拉奇一爭高下,而且在歷史上伊斯蘭堡也從來沒有充當首都的傳統。單純比較兩個城市的位置和規模,巴基斯坦人似乎沒有任何理由捨棄優越的卡拉奇,但最終促使其下定決心北遷的原因卻是安全。由於南臨印度洋,卡拉奇直接暴露在印度艦隊的炮口之下,而海軍剛好是巴基斯坦軍事力量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
圖-印度航母
1957年,印度從英國手中購得尊嚴級航空母艦“大力神”號,編入印度海軍之後更名“維克蘭”號,此舉直接改變了印度洋地區的力量均勢。深感不安的巴基斯坦明白僅靠當前的防禦力量根本無法保證卡拉奇的安全,這或許也是巴政府在伊斯蘭堡尚未完成改造之前就匆匆遷都至拉瓦爾品第的原因之一。不過拉瓦爾品第畢竟只是臨時陪都,且距離伊斯蘭堡總共不超過12公里,因此在後者完工之後便正式遷徙至伊斯蘭堡。
遠離沿海的敵國威脅之後,巴基斯坦開始集中精力抵禦印度對克什米爾的蠶食與滲透,同時因為首都靠近前線,伊斯蘭堡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國資源對印軍形成局部優勢。當然除了抵禦印度之外,控制開伯爾山口也是巴基斯坦遷都於此的重要考量之一。熟知南亞歷史的人一定不會對次大陸的地理結構感到陌生,巴基斯坦以西是崎嶇巍峨的波斯高原,而穿越波斯高原進入巴基斯坦的主要途徑就是開伯爾山口。
從歷史上看,無論自馬其頓起兵一路東征的亞歷山大,還是建立莫卧兒王朝的巴布爾,外來民族無一不是通過開伯爾山口闖入一馬平川的印度河平原。鑑於印巴分治之後的位置,如果歷史重演的話首當其衝的必是巴基斯坦,而伊斯蘭堡除了北控克什米爾之外,另一重作用就是鎖住西面的開伯爾山口。當然除了軍事安全之外,交通與區位因素也是巴基斯坦最終捨棄卡拉奇的主要原因。
從地圖上看,卡拉奇不僅位置整體過於靠南,而且城市本身坐落在印度河三角洲附近,縱橫密佈的河網嚴重阻礙着該城與國土剩餘部分的聯繫。在巴基斯坦獨立之初,卡拉奇就是國內第一大城市,瀕臨海洋的天然優勢使得該地區比西北山地更加文明和開放。這種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挑戰着巴基斯坦,“南重北輕”的整體格局很難在短期內改變。
卡拉奇最初由英國人建立開發,在英屬印度時期就已經是著名的沿海貿易城市,而在其充任首都的十二年中這種“中心”作用進一步強化。無數人為了淘金而擠入城市,一度乾淨整潔的卡拉奇最終因為過度承載而變得混亂不堪,伊斯蘭堡升格為首都,至少能夠分流一部分人羣和資源。時至今日,伊斯蘭堡除了在北方形成一個獨立於卡拉奇之外的經濟中心,也在拉動內陸發展的同時強化了巴基斯坦對邊緣地區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