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刊認為印度經濟無法超越中國
日媒稱,一直備受關注的亞洲大國印度正在發愁。印度從7月開始徵收商品服務税,莫迪總理的改革實質上已經拉開帷幕,但完善基礎設施和振興工業的進程仍處於停滯狀態。不僅與中國的差距越拉越大,後面還有東南亞和南亞新興國家緊追不捨。
據日本《選擇》月刊8月號文章,商品服務税是否會像國大黨副主席拉胡爾·甘地所説“以鬧劇收場”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税制改革再次向世界暴露了印度經濟的問題所在。國內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外資流入遲緩,工業基礎尚未成形。
印度一直被稱為“下一個大國”,這是因為其競爭對手中國正面臨巨大的老齡化、少子化壓力,而印度的人口結構正處於“即將進入黃金時代”的理想模式。
當然,養活勞動年齡人口的前提是需要有充足的就業崗位。2014年就任的莫迪總理以“印度製造”為口號,承諾將讓脆弱的印度工業煥然一新。他提出的頗具野心的目標是,“到2022年,將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份額提高到25%(截至去年是16%),新增1億個就業崗位”。
但是正如税制改革滯後一樣,出台振興工業和吸引外資的具體政策也頗費時間,一些在印度的美國外交人士認為,莫迪政府的目標已經“不可能完成”。
就在莫迪政府磨磨蹭蹭之際,世界經濟版圖已經發生劇烈變化。“下一個”迅猛發展的不是印度,而是東南亞和南亞各國。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的工業產出今年5月僅增長1.7%,這與中國今年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相比差距很大。越南1月的增幅是7.1%,孟加拉國去年12月的增幅是7.4%,印度的亞洲鄰國們呈現出一片快速增長之勢。
即使從長期看,中國1990年到2017年的工業平均增長率為12.37%,而印度1994年到2017年的這一數據是6.61%,根本沒辦法競爭。
拿中國和印度作比較,總會提到這句話,“中國是世界工廠,印度是世界的後勤辦公室”。相對於以製造業出口為重點的中國,印度擅長的是呼叫中心服務、信息技術(IT)和軟件開發。“數字印度”是莫迪政府的另一個口號,印度在這方面也的確實力雄厚。除了擁有印孚瑟斯有限公司等世界知名的IT企業外,印度還湧現出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和谷歌首席執行官孫達爾·皮柴這樣的業界頂尖人才。但IT部門的僱員人數,包括關聯行業在內也才將近1000萬。要想支撐13億人口的就業,還是要靠大量生產和大量僱人的製造業。
工業的缺位讓印度的品牌力量也難有增長。根據調查,全球排名靠前的工業產品無一來自印度品牌。
也有觀點指出,莫迪政府和其周圍的財閥、經濟界人士對印度工業的疲弱負有重大責任。對印投資居首的是印度洋上的避税天堂毛里求斯,佔到了全部投資的20%。原因在於印度財閥將公司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從而產生了這種規模巨大的迂迴投資。
即便是在頗讓印度人自豪的IT行業也出現了“擺脱印度”的徵兆。在靠給全球IT行業做外包發展起來的班加羅爾,今年以來由於IT企業紛紛將基地遷至海外,據説有近10萬人將失去工作。
進軍印度的日本企業雖然在去年終於超過了1300家,但是與在中國的3.2萬家根本沒有可比性。在世界銀行發佈的營商環境排行榜上,印度只排在第130位。如果這一排名沒有上升,那麼將很難駁倒英國《經濟學人》週刊稱“莫迪總理的改革虛有其表”的批評言論。
印度金奈一鐵路車輛廠的工人正在裝配線上工作。(法新社)
而屢次見諸報端的“強姦大國”“種姓制度”“火車掛人”等報道則讓另一些人覺得,中國實在不該過於謹慎,面對印軍非法入侵,一旦憤然開火,必能像1962年自衞反擊戰一樣,如大水崩沙摧枯拉朽,一路如入無人之境。
印度到底是像很多國人眼中的落後國度,還是西方人眼中的冉冉新星?這個人口世界世界第二的龐然大物是迅速騰飛的大象,還是很多人眼裏一踹就倒的泥塑巨人?
印度已非吳下阿蒙
很少叫囂中國應馬上開火的人少有功夫去認真思考印度國防部長那句“今日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的真正含義。不少人喜歡把中印關係描繪為“龍象之爭”,中國龍早已騰飛,但大象其實也正在起舞。
1.
全球自07年底爆發次貸危機經濟滑坡以來,復甦一直緩慢,而中國與印度的GDP增長率遠高於美歐的增長率。而印度的經濟增速,雖然在去年第三季度後有所回落,但從趨勢上來看,自2015年起已經追上中國。
2.
據世界銀行數據,近年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資淨流入已展現出迅速增長的勢頭。近年來的税改將解決過去令外商十分頭痛的錯綜複雜的税制,更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提升外資投資印度的熱情。
3.
莫迪政府上台後大力加大基礎建設支出,主要投入到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港口、光纖網絡等領域。印度財政支出中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佔比大幅提升。印度2016年財政支出預算中,基建支出佔比將提升至 39.64%。落後的基礎設施一直是印度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如果清掃了這個障礙,將能創造一個人人渴望的投資環境。
4.
印度產業結構以第三產業為主,工業較為落後。但在全球製造業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印度受益於勞動力供給充分,工資低廉等條件,具有成本優勢。
聯合國《2017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認為,今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低速增長,預測增速為2.7%。對美國的經濟增長預測為1.9%,歐洲為1.8%,中國為6.5%,而對印度經濟增速的預測為7.7%,而且,印度這個經濟增速,大概率能維持多年,甚至加速。
飛速增長——內外因素雙重作用
當前印度經濟表現“靚麗”,既有鋭意改革的內部因素影響,也有國際經濟環境的外部作用。
一、政府積極推進改革、努力改善營商環境。印政府撤銷計劃委員會,成立更為靈活的“國家轉型委員會”,吸收各邦首席部長加入,加強中央與地方政府溝通,調動地方積極性,利於改革推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放寬對國防、鐵路、零售、保險、建築、傳媒、民航、種植業等領域外國直接投資限制。印政府積極推動商品和服務税法案,統一全國税制,改善目前各自為政的局面。總理莫迪還借出訪大力推介“印度製造”,吸引對印投資。
二、國際油價低迷使印度經濟從中受益。與俄羅斯、巴西等國家不同,印度為石油進口大國,國內七成以上原油依賴進口。隨着國際油價走低,印度進口支出減少,經常項目赤字縮小。但這是一種一次性的獲益,它給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難以長久。
超過中國?——玩弄數字的“GDP”戲法
雖然近年印度發展迅速,但短期內實在難以追平中國三十多年領先積累的發展成果。去年,印度報道第四季度GDP增長率為7%,這讓西方媒體為找到了下一個世界經濟引擎而彈冠相慶。從數字上看印度的增長率超過了中國,但這與其説是印度經濟增長領跑全球,不如説是一場玩弄數字的GDP戲法。
GDP對應的是一國或者地區所有有效經濟活動的總和,統計起來難免有錯漏,一點統計誤差就會被放大。2015年初,印度政府曾直接調整統計方法,將2014財年的增長率從4.7%上調至6.9%。印度GDP總量只相當於中國1/5,按總量沒法跟中國相提並論,只有在增長率上還能想點辦法——只要加點小調整,把6%調整成7%,就能説經濟增長率超過中國,宣稱在世界主要經濟體裏增速最高,前景一片大好!
中國和印度,自1980年以來的實際GDP增長曆史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1.4萬億美元(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25萬億美元(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兩個經濟體完全沒有可比性。中國經濟是印度的5倍還多,按人均來算,中國的富裕程度也是印度的5倍。
如果印度的經濟增速為7.5%,那麼其人均經濟產出會增加129美元。相應地,如果中國經濟增速為6.3%,其人均經濟產出會增加520美元。按人均絕對價值計算,印度要想超過中國其經濟增速需要超過30%。我們假設印度的經濟能以7.5%的速率持續增長,中國以6.3%的速度持續增長,那麼從現在算起,印度需要127年的時間才能在人均經濟產出增長上開始超過中國。
印度是下一個超級大國嗎?
在很多西方媒體眼裏,印度已然是下一個中國了。
優勢
與中國相比,印度確有一些發展優勢:一是印度有大量講英語的技術人才。印度科學技術人才庫位居世界前列,且薪酬明顯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為印度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的發展奠定優良基礎。二是印度經濟增長將受益於“人口紅利”。與中國社會的老齡化不同,印度人口構成較為年輕,約33%人口低於14歲,只有5%在65歲以上。印度的贍養比率逐年降低,有望從2005年的50%降至2020年的47%,進而降至2025年的44%。每年有大量勞動力進入市場,使印度發展從中受益。此外,與中國公司相比,印度的公司治理模式國際化水平高、資本回報率高,而且印度資本市場較透明,運作狀況良好。比較強大的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也為印度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制約:
以此預言印度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則為時過早。在經歷了數年高速增長後,印經濟發展面臨供給瓶頸,基礎設施落後,勞動法過於苛刻,税收混亂等問題掣肘國內外投資。根據來自“經濟學人智庫”的數據,印度2012/2013-2015/2016年均固定資本形成率(投資率)僅為3.3%,明顯低於2003/2004-2011/2012財年的12.6%。
1.
西方世界及其機構比起中國更加青睞於印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度追尋的是西方民主。然而印度選民缺乏經濟方面的教育,這就使得印度領導人易於推行民粹主義的經濟政策,進而擾亂了印度的自由化進程。國家利益常常讓位於某些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很多急需的改革因利益集團的反對而陷入停滯。民粹主義的氛圍下尤其盛行特殊利益。在過去20 年間,印度實行了多種政策以提供價格低廉的食品、免費的電力以及補貼貸款……它們給整個經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2.
人們經常會強調印度的的制度機構,認為這是印度優於中國的原因。現實是,在過去的70年中,印度已經系統化地破壞了英國留下來的制度機構。今天印度的司法、立法和行政機構與過去比起來已經不具可比性了。由於印度的部落制度和集權主義的趨勢,這些機構已經變異了。中印兩國都飽受腐敗問題的困擾,但印度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比中國更嚴重,對效率的削弱性更強。錯綜複雜的規章制度,嚴重的官僚主義,令人感覺如墜霧中。
3.
從人口年齡組成情況來看,印度看起來似乎處在了一個很有利的位置上。但是這卻可能會成為一個負擔,因為印度大部分年輕人不具備技能,無法參與進現代經濟。每年,印度有1200萬淨人口加入勞動力大軍,但是印度的失業率仍在增長。多數人缺乏產生財富的能力,這帶來的結果是犯罪率在上升。
4.
目前,印度亟需推進經濟改革,改善營商環境。但由於總理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在聯邦院不佔多數席位,最受投資者關注的商品和服務税法案、土地徵用法修正案停滯不前,新近推出的《破產法》法案正接受議會委員會審查、前途未卜。為增加席位數,印度人民黨努力籌劃邦議會選舉,卻在2015年的德里和比哈爾邦議會選舉中接連失敗。短期內,印度人民黨難在聯邦院佔據多數席位,為改革蒙上陰影。
雖然目前“印度威脅論”過於危言聳聽,但我們也不能被鋪天蓋地矮化印度的消息洗腦。印度雖窮但不弱,它的地理位置,它的面積人口,它的大國雄心,決定了它的一舉一動必將對我們產生重要影響。如果我們一直用居高臨下的俯視態度看待印度,一定會失去了解我們這個並不友好的龐大鄰居的機會。
(2017-07-25)
印度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國家,但是正在開放,特別是在約會方面。“2016年,過半印度人通過網絡尋找約會對象。與約會相關的網絡搜索增長了50%,移動約會APP下載量增加了53%。
印度有2500萬單身男女,網絡約會市場規模能達到15億美元。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對自己的變現能力充滿信心。
我們推出了付費功能Sparks(199盧比)和Select(599盧比),只要用户願意付費就可以瞭解到更多網友信息並向心儀的網友發送信息,目前已有40%用户表達了付費意願。目前公司的付費功能每月產生250萬盧比收入,廣告收入為100萬盧比。”
首先,如果單身男女羣體真有2500萬,市場規模只有15億美元。是用户的消費能力不足還是付費意願不強烈?.
其次,2500萬用户,月活用户只有100萬?月活用户規模不夠大,當然印度智能手機正在普及而用户又多為年輕人,他們對網絡約會的模式接受度會很高,只是目前來説市場並不大。
第三,網絡約會還是新鮮事物,應該還是“城裏人的新鮮玩意兒”,如果在中小城市打開局面
第四,印度是傳統國家,在很長時間裏仍然會是父母主導子女婚姻,婚戀網站更易被父母接受。近期印度也出現過一些年輕男女網絡約會導致意外懷孕或者遇到犯罪的情況,這類問題如何杜絕?
(2017-07-16)
印度在大家的印象裏,印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印度,位於亞洲大陸突出印度洋的南亞次大陸,印度總面積3,287,240平方千米,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七,可是人口卻高達第二位,僅次於中國人口,印度的人口密度遠比我國很大,由於人口眾多,導致印度的經濟發展非常的落後,印度人很貧困,連温飽住房問題都很難解決。
中國仍舊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專家預測,2024年,印度人口總數就將超過中國,印度人口突破達到14.4億,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國,中國將被印度超越,這讓印度人更加惶恐,本來就貧困的國家,人口的增多有給印度帶來了無形的壓力。
印度的火車真的是開掛了,印度的火車真的是太可怕了,車廂,車外,車頭,車尾都爬滿了人,在印度的街道上更是壯觀,這裏人力車,貨車和摩托車聚在一起,發生了交通堵塞。
看到印度的這種情況,感覺中國人真的很幸福,中國相對於印度來説,人口沒有那麼密集,這些決定了印度永遠跟中國不在一個層次上,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超過於印度。
(2017-06-29)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生產力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口增長呈現爆炸式正長,目前全球人口數量已經超過70億,預計在2025年左右全球人口將會達到80億,其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人口超過1億。
中國和印度夜間燈光圖
就國家而言,雖然很多國家人口都超過了1億人,但是人口超過10億級別的國家,在很長時間內還只會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家,當然目前中國的人口數量比印度多,人口方面中國是老大,印度是老二。
世界人口密度分佈圖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我國大陸人口在2016年末為13.83億人,關於印度人口,我們通過百度百科查詢得知,在2016年其人口數量為13.26億人,也就是説目前中國人口比印度多5700萬人。這個差距相當於南非全國的人口數量,看起來也是很大的數量,但是對於兩個總數超過13億人的國家來説,差距很小,已經很接近了。
中國人口增長示意圖
在2010年中國人口數量為13.07億人,當時印度人口數量為12.06億人,當時兩國人口差距為1.01億人,不到10年的時間,兩國的差距被縮小到了5700萬。那麼我們必然會思考一個問題,印度什麼時候人口數量會超越中國,成為人口第一大國。
印度人口增長圖
首先,關於印度人口數量超越中國,大家是有共識的,只是時間問題。那麼至於什麼時候超越,那其實就是一個數學問題了,但是問題是當一個國家像中印那樣人口超過10億,流動人口又多,要統計全國的人口數量,是一個極其困難的事情,中國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大家都不相信印度能夠準確統計本國人口數量,所以有一種觀點,就是印度目前的實際人口已經超過了中國。
中國和印度2010年人口結構圖
當然,這種觀點缺乏數據支持,我們不予採納,我們還是通過公開資料來分析,這裏就需要知道兩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2016年中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96%,而印度為1.3%。
印度街頭
如果中印兩國分別保持這樣的人口增長速度,那麼在2022年中國人口將會達到14.24億人,而同時印度人口將會達到14.32億人,實現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如果中國人口增長的速度繼續變慢,那麼印度總人口超越中國的時間還將提前。
印度式坐火車
(2017-06-19)